专家谈云南园林绿化市场:至少再火十年
嘉宾简介:
魏开云,西南林学院副教授、云南省滇派园林研究院执行院长,多年从事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及苗木产业规划研究。
预测后市:绿化苗木市场至少再火十年
近两三年来,以昆明为首的整个云南绿化市场一片火热,成为国内同行关注的焦点区域。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还会持续多久?这是从事设计、施工和苗木生产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分析,云南绿化市场至少还要“火”十年。我省2010年的理论城市化水平值为36%,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0%,这意味着十年间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4%,而全国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84%。目前,云南省只有四个国家级园林城市,对比全省16个地州的129个县(区)这样一个基数,比率还很低,绿化工作还任重道远,很多县市都在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现状解读:品种资源丰富 供需矛盾突出
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后,云南省政府和百姓对园林绿化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重视程度逐步提升,绿化事业得以迅速发展。以1999年为分界线,之前全省只有20多家园林施工企业,现在已经超过700家。在此背景下,全省城市园林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云南以山地为主,城市用地资源紧张,城市绿化用地为建设用地让路的现象突出,一些县级城市未能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的城市绿化条例指标。因此,除昆明及几个主要城市外,其他城市的绿化建设从量和质方面都还有较大不足。
云南植物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是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的特色。但在目前的设计中普遍存在照搬照抄沿海和国外的园林景观现象。设计中,存在设计图纸不规范、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造成了园林建设的先天不足,施工时边实施边修改设计的情况较多。施工中,苗木种植不精细、协调性差、硬质景观做工粗糙等问题突出,同时也大量存在依据效果图或某地的实景照片施工等问题。
苗木是城市绿化建设基础,但是云南绿化中85%的苗木都来自江浙和川湘等老苗乡,这种依靠外地品种的绿化建设工程必然出现地域特色差、苗木生态适应性不强、建设成本高等问题,导致工程的生态性和经济性都不好。为了给云南绿化建设奠定基础,2002年省建设厅曾出资2000万元,在全省25个地方兴建苗圃,对发展地方乡土树种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但就云南巨大的苗木需求来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应对办法:正视问题向先进地区取经
设计的先天不足、施工工艺水平落后、园林材料供应不足等成为云南绿化发展的软肋,这需要本省专业人士及园林行业正视问题,向先进学习,全方位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设计中多挖掘地方元素;施工中更加精益求精,重视“走出去”和“请进来”,从各个环节着手,踏实地提升施工水平;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带动相关园林绿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云南苗木生产水平一直落后,尤其是和浙江萧山、四川温江等老苗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绿化市场的扩张带动了苗木行业的发展,近几年省内苗木生产面积在翻倍增长,但是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大多苗圃是从外地调苗,在本地短暂假植后再销售,苗圃就是中转站,缺少本地特色,也缺乏产业链建设。而从那些成功苗乡的发展经验看,自身特色才是竞争力的核心。其二,工程需要大苗时,普遍存在从山里挖野生资源现象,苗木成活率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要做好一个产业必须有长远意识,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是重要手段。目前省内有一部分苗木公司就在潜心筛选云南的野生特色品种,将其商品化,并有不少企业取得了成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在此基础上,行业内加强交流也至关重要,比如建设实体市场、网站等信息平台,实现“集团式”销售,不再单打独斗,这都有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