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有650个公园 成为“公园之城”(图)

2010-11-02 17:42:27    作者:王慧琼 钟子杰     来源:深圳特区报     浏览次数:

位于盐田区的东和公园精致优雅

莲花山公园的风筝广场

人民公园以月季花展闻名

  深圳市第五届公园文化节系列报道

  从本月1日起,深圳市民翘首以待的第五届“公园文化节”在21个公园同时举行。

  2006年,深圳市政府决定每年办一届公园文化节。至今,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圳市公园文化节成为了深圳一张新的绿色名片。每年几百万市民,在品味文化大餐的同时,更有闲情逸致,畅游深圳公园,体味美景和生活。

  深圳公园文化节,是立足于处处可见的公园基础之上的。摊开深圳地图,这些公园星罗棋布,如一幅幅精美的“城市插图”,给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抹上浓浓的绿色。

  以“深圳速度”建设“公园之城”

  30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深圳建成最干净、最优美现代化先进城市作为战略目标,努力建设最优美的人居环境。深圳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城市经验,3次修编和调整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明确公园作为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地面积要大幅增加,增加建设乡村公园和郊野公园及沿海公共海滩等规划,构建市、区、社区三级公园体系,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合成完善网络,形成城市空间的绿化走廊和城市肺叶,让城市更接近自然,让百姓有更多宽敞生活空间,让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

  多年来,深圳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园林业也取得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公园建设突飞猛进,为文化节举行提供了必要的场地。目前,深圳已有各类公园650个,总面积达20452.46公顷,成为国内公园最多的城市。深圳森林覆盖率为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2平方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时间回溯深圳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设中山公园,由当时宝安县县长、香港绅士胡钰先生筹建,面积仅有13万平方米,成为深圳市历史最悠久的公园。到20世纪60年代,为纪念东江引水工程、绿化深圳水库,建设了“水库公园”。到1979年深圳建市时,全市只有这2个公园,人均绿地面积仅2.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0%。这些成为深圳园林绿化的全部“家底”。

  1982年市政府对城市规划布局进行调整,将园林绿化纳入城市总体规划。1984年掀起了大规模的绿地建设和街道绿化。到上世纪80年代末,荔枝公园、人民公园、儿童公园、洪湖公园、仙湖植物园5大公园相继建成开放,使市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了36.34%。

  市民没有公园游玩的局面被打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深圳把绿地和公园建设连续3年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的开展,园林绿化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建成省级风景区1个、市级公园2个、区级公园4个、主题公园4个和福田800米宽绿化隔离带,占地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此外建成街心花园、广场绿地、绿岛等景点100多个。这些建设奠定了深圳公园的基本格局。到2001年,深圳公园达到110多个,面积为3200多公顷。公园之城已初具规模。

  2002年是深圳公园建设的“拐点”之年。这一年是深圳第一个公园建设年。到这年年底,深圳公园数量跃升到149个,面积4600公顷,数量和面积增幅创历史新高。到2004年,深圳公园数已达218个,面积13000多公顷。

  初战告捷后,深圳再接再厉,将2005年作为第二个公园建设年,这是深圳公园建设历史的第二个拐点。“出门2公里有社区公园,5公里内有大型城市公园,10公里内有郊野公园”,这是当年提出的目标。这年年底,深圳公园数量达到303个,面积达到15700多公顷,形成了“郊野、森林公园――综合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建设体系。

  2007年,深圳公园建设再次提速。这年,深圳市政府把建设100个社区公园作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城管局积极发挥指导、监督、协调作用,积极调动基层大力开展社区公园建设。到年底,100个社区公园建设超额完成,深圳公园数量和面积的增幅再创新高。

  从2002年起,深圳公园数量和面积增长呈现“井喷”。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深圳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公园之城”,体现“深圳速度”。

  按深圳规划,到2010年,深圳将新建各类公园300个,其中郊野公园13个,市政公园约25个,社区公园250个以上,使全市公园达到500个以上,成为“公园之城”。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到2020年,我市人均公共绿地18平方米,绿地率50%,绿化覆盖率55%。大量的社区公园、路边带状公园与市政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连成一体,届时展现在市民面前的将是更多人情味和亲切感,更接近诗意安居理想的“公园之城”。

  深圳公园建设实现三级跳

  回眸深圳公园建设和管理之路,我们发现,它折射出深圳追求生态文明的轨迹。

  面对深圳园林绿化和公园建设的迅速发展这一态势,2001年深圳提出要以世界先进城市为参照系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加快建立职责明确、相互衔接、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科学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市城管局等单位联手发起开展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小区)达标活动。

  这项活动作为市政府改善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验收标准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重点突出“净化、绿化”。活动采取自愿报名、量化考核方式,涉及单位卫生设施、垃圾收集、屋顶绿化、门牌号设置、无乱张贴等40项具体内容。市城管局下属各大市政公园作为园林式、花园式创建单位,率先垂范,在园内环境硬件设施上下功夫,当年全部达标。这是深圳公园提升管理水平使出的第一招。

  2002年是深圳的“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年”。深圳把公园建设作为优化环境抓手,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梅林、塘朗等公园建设,进一步形成园林式、花园式城市风貌。与这个“公园建设年”巧合的是,这年7月市城管局在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活动经验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深圳市公园星级评定办法(试行)》。星级公园标准的出台,体现深圳公园建设和管理已从单一的净化、绿化等基本元素上,开始突出园林精品,并以量化手段对公园实行全方位的质量考评,这标志着深圳公园进入建设与管理并重时代,树起了科学、严格、规范、长效的新标杆。

  随着深圳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增多,深圳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04年,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首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理念。2005年,是深圳发展模式由速度转向效益的第一年。与此对应,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深圳人,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多地喜欢到七娘山、羊台山等郊野山地进行户外休闲、健身、探险活动,百姓迫切希望深圳能有更多的公共空间满足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深圳城市建设和管理再次顺应了时代和民意。2004年,深圳提出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05年,是深圳第二个公园建设年。与第一个公园建设年不同,社区公园首次进入视野,市城管局适时推出了《深圳市社区公园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2006、2007年是深圳连续两个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向新加坡等先进城市学习的目标,努力建设生态市。公园建设作为夯实基础、提高城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再次得到了质的提升,深圳不仅提出再建100个社区公园的目标,而且着手进行国家重点公园的创建。在市城管局的直接领导和部署下,仙湖植物园、园博园、莲花山公园三个基础非常好的公园,根据国家重点公园有关要求,逐一对公园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精益求精,最终成为国家重点公园。市人民公园则成为“世界月季名园”。

  深圳的努力再次吸引同行的目光。2006年,深圳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为国家建设部)专家组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并希望深圳市总结创建经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全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做好示范,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从园林式、花园式公园到星级公园,从星级公园到国家重点公园,改革开放的深圳,踩着时代的鼓点,不断在发展中解决城市园林建设问题,不断缩小与香港、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城市的差距,实现了可贵的三级跳。

  今年,深圳提出10年内建成宜居城市,一项重要内容是继续大力营建“公园之城”,继续推进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完善公园体系,年新增10个以上社区公园,到2012年实现居民出门500米之内有一个公共绿地活动空间。目前,滨海15公里休闲带A1区已于今年8月建成开放,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明年可望建成;市属安托山、罗芳、红岗等10多个公园均完成了项目立项,仙桐体育公园基本完工,儿童乐园计划明年六一前建成,凤凰山、三洲田等一批公园正在积极建设之中。

  深圳,在生态文明建设大道上,阔步前进!

编辑:零度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