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争创安徽省园林城市
滁州作为安徽东向发展战略桥头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翼”,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旅游的优势,2008年,开始了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为核心的“大滁城”建设,2009年,滁州市委、市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以打造“生态滁州、人文滁州、绿色滁州”的城市品牌为战略,开展了以“创建安徽省园林城市”为代表的“五城联创”活动,近两年来,城市景观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该市的人均公园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12.97?、34.66%、38.79%。城市绿地基本形成了“一心多点、四廊一带、多片分布、绿网穿插”的结构形态。
以“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人宜居”为城市品牌
坚持城市总体规划定位,明确园林城市建设方向。2008年,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一楔五环多园”的城市绿地格局。景观风貌建设原则为尊重自然,显山露水透绿,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河”的景观,将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建设具有滁州地方特色的城市布局,突出大环境绿化、山水自然景观,将滁城建设成为天人合一、生机盎然的可持续发展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的“山水城市”。
精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突出山水特色。滁州的园林绿化建设,着重推进“山水之乐”这一文化主题,编制了《大琅琊山旅游区规划》、《滁州市城市线规划》等多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西,依托逶迤的琅琊山这一天然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着力进行大环境建设。利用中心城区的南湖、北湖和内城河,城东的清流河、菱溪湖湿地,城南的龙蟠河等水系,努力做活“水文章”。先后建成了南湖公园、菱溪湖湿地公园、龙蟠河公园等综合性公园。规划建设的扬子公园、大管塘公园、双江公园、金歪桥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公园绿地也即将付诸实施。
注重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地域文化特点。滁州园林绿化建设按照利用自然山水、保护历史文化、体现自身文化特色的原则,通过保护、打通环城水系,体现环城水系的古典之美,建设以展现宋文化为主题的南湖公园(二期)。综合整治清流河,打造滨水景观带,体现滁城典雅之美,建设了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为线索的清流河公园。结合城市防洪需要建设展示历史之源、体育文化和田园农庄风情的龙蟠河主题公园。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设以再现了古景“菱溪夜雨”为核心的菱溪公园。为体现人文与自然和谐之美,实现“引山入城、山城一体”的构想,真正把皖东第一名胜琅琊山风景区建设成滁州市民的后花园与健身房。滁州全力推进环山路综合建设,让琅琊山势化作南北两翼拥入城区。同时注重丰乐亭、清流关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建设的丰乐亭公园、中央公园、城北湿地公园、植物园、南湖三期和四期、龙尾山公园、侏罗纪公园也即将启动。该市在园林建设方面,十分注重亭台楼阁的建设,推出了名亭园规划,融合标志性景观“醉翁亭”与滁城近50座风格各异的亭台,凸显亭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千亭之城”。
滁州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安徽省园林城市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园指挥部,下设专职办公室。市创园指挥部4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先后下发了22份指挥部文件,部署工作任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绿化工程现场,现场解决问题。市效能办和创园办制定了创园督查方案,定期和不定期对创园工作进行督查,现场指导创园工作,每月18日开展创园定点宣传,搜集市民意见和建议。各新闻媒体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等予以宣传报道。同时开展园林式单位(小区)创建评选、城市绿地认建认养、义务植树、创建园林城市主题演讲比赛、创园摄影比赛等多项活动。
坚持以规划为引导,着力打造滁州园林绿化特色
滁州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园林城市”列为全市60项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战略,2009年和2010年两年先后通过实施以“3河3湖4园4防护12提升12路”和“9园9提升24路”为代表的绿化工程建设,努力增加城市绿量。同时对城区原有绿化进行补植补栽和档次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绿化档次,完善城市绿地布局。两年来用于绿化建设和环境建设的资金达12亿元,新建各类绿地382.64公顷。
以公园绿地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城市绿量和品位。新增公园绿地200多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总量得到了大幅度增加,绿地布局进一步合理,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功能日趋完善,达到了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绿地的要求。结合城市路网建设,大力建设绿色廊道,该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8%以上,主干道绿地率超过28%,达标率达85%。
加大单位绿化建设力度,积极推动附属绿地建设。目前全市已有83家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一批单位(小区)被推荐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大力开展“拆墙透绿、拆房建绿”活动,积极开放机关单位墙内绿地,扩展公园绿地与街头游园,大力实施还绿于民工程。加强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目前全市规划区内生产绿地达113.99公顷,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27%。苗木自给率达88.2%,出圃合格率达95.4%。加强城市出入口绿化,切实改善城市生态大环境,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也同步推进。
坚持精品园林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绿化的品位和档次
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该市以“大滁城”为契机,以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园、与南京同城发展的新家园、吸引东部辐射的魅力后花园”为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近些年来,该市相继建成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清流污水处理厂,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83.3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72%;新建、续建、改建了40余条道路;建成了城市路灯照明智能化监控中心,城市主要道路照明装置率达100%,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8%;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8.7辆标台,公交出行率达15.14%;燃气普及率达100%;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6%;建成了水冲式公共厕所112座,全市每万人拥有公厕3.5座,10条干道实现了机械化清扫,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1.21%。各项指标均达到园林城市标准要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园林绿化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绿化品位和档次。因此,该市对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求做到突出人文理念、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加强绿地建设的规划设计。在注重生态保护理念、人文关怀理念、文化传承理念、植物多样性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滁州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同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坚持领导、专家、市民共同参与论证,使园林设计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凸显历史风范和滁州特色。
注重加强绿化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和程序监管。政府投资的绿化工程项目均纳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统一进行管理。
注重加强园林绿化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的体现。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有滁州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小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精品项目。例如,南湖公园(二期)项目,采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进行设计,着重体现南湖的历史、文化、休闲的特点。
注重加强亭台楼阁及园林小品和城市雕塑的建设。2009年以来,在上海路、龙蟠大道、丰乐大道、菱溪路等主要干道与各重点区划、公园游园内安置景石10000余吨,随着这些工作的深入和推进,我市的园林绿化品味和档次正在逐步提高。
注重加强绿化建设项目的后期养护管理。采取分级管理、分类养护、分段承包、共建共管的模式,实行“定员、定岗、定质、定量、划片承包”的管理模式,科室、班组联动,依照《滁州市园林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和考核办法,开展定期检查和效能督查,努力推动绿化养护上档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引入竞争机制。
编辑:符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