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古建文脉 弘扬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2010-12-03 17:07:24         来源:搜房网     浏览次数:
传承创新古建文脉 弘扬园林建筑艺术精髓

??专访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史建华先生

  2500年的历史积淀,为古城苏州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有形财富??古建筑。城市的建筑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而古建筑则是维系古城风貌的最重要元素。在 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苏州何以成为与众不同的苏州而不陷于同质化的千城一面?就是因为苏州卓有成效地保护和利用了古建筑,并使它们成为千年古城青春焕发的 “遗传基因”。

  古建筑领军企业苏州市新沧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是怀着对苏州历史文化深厚的感情,致力于古城古建 筑保护,在定慧寺巷37号街坊大获成功之后,又相继修复双塔影园、葑湄草堂、山塘街传德堂。面对当前功利性的房地产开发浪潮,新沧浪独辟蹊径,以强烈的历 史责任感,坚守古建筑保护和利用,不仅赋予其新生命,同时探索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公司董事长史建华因此 被誉为“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工民建专业的他,把毕生心血倾注于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弘扬。而且作为苏州市沧浪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和苏州市政协委员,史建华多次针对古建筑保护建言献策,得到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通过他的“妙手回春”,一个个行将消失的姑苏老宅,从弃之可惜的“包 袱”变为魅力四射的“宝贝”,不仅为苏州古城制作了一张张精彩的名片,也为全国各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传承和改造是历史的责任

  苏州古建筑修复利用典范??双塔影园

双塔影园

  6月30日,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 首次在中国颁发“CIOB杰出建设项目管理奖”,由新沧浪主持修复的双塔影园作为唯一古建项目,与上海 世博文化中心、洋山深水港、武广高铁等一同入选国内十大“杰出建设项目管理奖”。“所有的荣誉,都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肯定,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继续前 进的动力。”公司董事长史建华说。

  双塔影园位于苏州古城官太尉桥15号,是清朝大诗人袁学澜的故居,因从庭院内能看到邻近的宋代双塔而得名,周边窄巷蜿蜒、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一派江南水乡美景。

  但历经岁月冲刷,双塔影园几易其主,年久失修,满目疮痍,成为68户居民的居住区,1982年被苏州市政府列为控保建筑。1995年前后,苏州开始了一 场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地处37号街坊的双塔影园也位于改造范围内。通常,开发公司都不太喜欢“动”控保建筑,一方面对房子的维修要求高,另一方面安置居 民比较麻烦。但史建华却用一个保护性很强的方案争取到了苏州文管会的支持。

  对双塔影园的保护,是完全建立在控保建筑的基础上,真正 做到了对古建筑的修旧如旧的原则。首先把这些居民都搬迁出去,并与相关产权人及房管部门办理产权交换手续;接着根据文管会提供的资料,查阅古建筑相关主人 的生平资料,制定对古建筑的修缮方案后报请文管会审批;方案审批通过后,再请香山的古建筑施工队根据传统建筑的维修方法,对破旧不堪的古建筑进行修缮。

  现在的双塔影园占地面积327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主体是两落三开间四进,附有数间偏房。粉墙黛瓦、飞瓴翘角,将军门气宇轩昂,砖雕门 楼隽秀儒雅,厅、堂、楼、馆焕然一新;另掘池垒石,莳花植树,复建亭、廊、榭、桥,重现当年“堂构宏深,屋比百掾”风采,被誉为“苏州古建筑修复利用典 范”。

  文物古建界耆宿罗哲文参观后,高兴地提议将该园作为业内专家学者聚会交流之场所,并欣然命笔题额为“吴都会馆”。同时,这里还作 为新沧浪的办公场所,内部装修时已将使用功能转化成为现代服务的大小会议厅、会客厅、会展厅和茶室、休息室、办公室等,并配以音响、空调、水卫等设备。有 专家称之为“古建筑与现代办公方式融合的成功探索,也是对老房子如何现代运用的实践突破”。

  开启古建筑市场运作之门??葑湄草堂

  双塔影园实现的是使用价值上的突破,而葑湄草堂则开始了市场化运作的进程。

  毗邻繁华的十全街,一座占地1874平方米的大院子显得格外显眼。棕红的木色和重重的雕花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长长的备弄和高窄的天井又显出几分深宅 的幽寂与静谧。这就是吹响国内古宅第一次公开上市拍卖号角的葑湄草堂,借鉴双塔影园的修复经验,新沧浪将苏州园林的精妙元素融入其中,还对古建筑“古为今 用”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探索。在维修过程中,新沧浪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法,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尽量保存和使用原构件,对其建筑造型、结构和工艺 进行考证和研究;同时,采用现代工艺,按原建筑进行落地修建,彻底解决了古建筑的防湿、防蛀、给排水等问题。

葑湄草堂

  修复后的葑湄草堂完整保持 了原有“三路五进”的整体结构,保持了传统苏州大型民宅的典型风格,呈现出临水而建、粉墙黛瓦、斗拱飞檐、庭院清幽的景致。同时,还增设了门卫、洗手间、 厨房、车库等基础配套设施,满足现代人的居住需求,让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宅平添了时代的气息。

  2004年10月,修缮一新的葑湄草堂荣获“中国建筑珍品大院”称号和“中国现代民族建筑综合金奖”这两项国内业界最高荣誉。2005年3月,葑湄草堂在上海拍卖,公开上市进行产权交易,新沧浪也因此成为中国古建行业“古宅拍卖”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在史建华看来,对古建筑的市场化运作,如果直接由社会客户进行拆迁修复和利用,可能会因为技术缺失而破坏古建筑原有的价值,较有可操作性的是由专业公司 拆迁修复后再上市交易。葑湄草堂就是这样成功上市交易的。“控保古民居的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使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葑湄草堂开创了苏式古典园林 建筑修复上市的奇迹,更体现了苏州园林古建的艺术价值。”

  2005年6月,苏州市首笔社会力量保护古建筑政府奖励发放,史建华代表公司从苏州市政府领导手中接过了18万元奖励。这也是政府对新沧浪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扬苏州古建筑风格、保护古城风貌工作的首肯。

  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传德堂

  苏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上下2500年文风颇盛,特别是造园艺术,不仅留下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九大古典园林,还有一批散落在古城巷陌河畔的古宅古民居。这其中,就有传德堂。

  传德堂即鲍传德庄祠,始建于1919年。庄祠位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建造的七里山塘中,庄祠坐东北,面向西南,山塘河沿街迤逦而来。向西北远眺,即可见被苏轼称为“不游乃憾事”的著名景点虎丘。庄祠原存的临水码头,也具有姑苏水乡“家家门外泊舟航”的特色风貌。

传德堂

  传德堂的修复,是新沧浪房地产公司对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一大创举。传德堂一部分是国家控保建筑,在修缮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仿古元素,雕梁画栋,斗拱飞 檐,让古建筑再次焕发生机。同时为了满足和适应现代人居的使用功能,又新建了一部分集商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区域,新旧结合,相互辉映。史建华直 言,讲保护不仅仅是对古建筑“形式”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取其精华来加以传承。光保护不利用也不行,宝贝不能束之高阁,要为大家和社会服务。

  修复后的传德堂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其中控保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新建面积约700平方米。整体仍为苏州传统建筑风貌,色调以黑、白、灰为 主,并附以独立私密的苏州园林式的花园和庭院。正是由于古典园林景观与仿古建筑及现代功能的完美结合,2007年,传德堂获得了第二届苏州市文物保护优秀 工程奖。

  苏州现有控保建筑200多个,这些散落在古城内外的古建文物,是苏州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现大多用于居民住宅,以老年人和外来 人员居多,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一旦被毁将难以修复。如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这些硕果仅存的古董,在“古”字上做文章,不光要产生新价值,更要世代留传。 “新沧浪责无旁贷,正积极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共同探讨。”史建华说,“对于前人留下的古建筑,一定要保护好、修复好、利用好。”

  弘扬和创新是最好的保护

  苏式园林住宅的标杆??姑苏人家

  联合国的专家曾说过,最像中国的城市是苏州。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来说,千年文脉就是她的灵魂,而苏州园林正是这个文脉的最佳载体。园林式的私家宅园,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精品,是苏州民居的优秀代表,并被世界所认可。然而经济的发展正催生着城市的巨变,一方面苏州市区尚存的古建筑数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新增的建筑中,传统的建筑又很少看见,长此以往,苏州优秀的园林建筑和传统民居会不会湮没和消失?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同质化中,苏州怎样才能保持最像中国的城市?

姑苏人家

  苏州每年的住宅开发量达3000万平方米左右,但有历史传统特色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面对西式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而苏州传统风格的建筑却寥寥无几的现象,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不无担忧,并认为这对苏州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史建华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强烈差异,并非以前的园林建筑不好,而是现代人的居住需求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大量建设西式建筑,就是因为其功能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于是,他思考着能否把传统的古建筑元素与现代时尚生活元素相结合,即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现代别墅的营造完美嫁接。

  正是有了创新的想法,史建华在“姑苏人家”这个项目上,凭着多年来对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研究的深厚功底,他花了3年时间精心酝酿准备,亲自设计并推翻更新了十多个设计草稿,在留园路上规划了23幢苏州古典园林别墅。他的目标是把“姑苏人家”打造成为最高品质的苏州古典园林别墅项目,使它在未来成为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一个时代的见证。该项目在古城苏州核心城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具备“离尘不离城”的人居环境,而一路之隔的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对这一居住区的整体定位又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风采??“与世界文化遗产做邻居”。

  史建华对苏州古典园林艺术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他将之归结为“三内”,即“内敛、内秀、内涵”。即使对古典园林一窍不通的人,听了这六字的含义,也会对古典园林有一个纵深的了解。“姑苏人家”设计中严格要求建筑形式与江南水乡古朴民居基本协调,体现典雅风貌和民俗风情,在室内布局中又满足了现代人对居住舒适的要求。该园林别墅中具有大小景观庭园及配园多处,花卉树木层次有序,给人以高尚感觉。别墅内配以亭、台、楼、阁、走廊、水榭、园路小径、荷花水池、石板小桥、景观平台等各种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个性和文化元素。同时又配有车库、电梯、卫生间、厨房、地下影院、管道煤气、中央空调、智能防卫系统等现代化生活设施。

  常言道:建筑是无声的画,是会歌的诗,是凝固的音乐。“姑苏人家”从产品的规划、设计直到后期的园艺栽培无不倾注了史建华所有的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多年精心打造的“姑苏人家”最后终于众望所归,在2006年6月30日于北京中华世纪坛召开的“2006第三届中国别墅节”上,苏州的两个经典别墅项目??姑苏人家、江南御园亮相此次别墅节。其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别墅的代表的“姑苏人家”荣获“中国最佳古典私家园林别墅大奖”。

  打造苏式园林建筑优秀品牌

  史建华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的老总,始终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当前几年房地产市场红红火火的时候,是选择做市场目前好卖的,做‘快’做‘大’,还是围绕这一特色产业,做“精”做“专”?显然,史建华抵御了巨大名利的诱惑,果断地选择了后者。史建华认为“一个企业不仅要追求赢利,更要把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打造美好和谐社会作为已任”。为了对苏州园林建筑艺术有更深入的研究,由史建华担任会长的“吴都学会”成立以来,在市社科联指导下,一批学者、专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士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的探讨、研究,尤其注重对苏州古城、古镇、古村、古建筑(简称四古)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们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老先生的赞赏,罗老还应邀担任了“吴都学会”的名誉会长。为了唤起全社会对古城、古建筑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吴都学会”还斥资开设了网站。今年3月份,“吴都学会”组织了一场“中式建筑的创新和发展”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与会,新加坡著名建筑规划大师刘太格教授也应邀出席。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中国建筑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支脉,正因为有史建华这样一批文人、学者、企业家钟情传统的建筑艺术,使“中式建筑情结”在相当一部分强调居住品味的人群中复苏,北京的菊儿胡同,杭州的白荡海人家,苏州的姑苏人家等都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当代的遗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新中式建筑的问世,不仅在文化上得到海内外的广泛支持,而且在市场认可程度上也达到了良好效果。

  史建华是个讲究文化和品位的人,又十分追求完美。无论在街坊改造、古建修缮、姑苏人家的设计施工中等等,他都喜欢亲临现场,对每一个景点、每一处细节反复琢磨,细细品味,不厌其烦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他认为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特定文化,文化也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降温中,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不仅不降,反而升值的道理。

领取金石

  在坚持走传承与发展苏州园林建筑艺术的道路上,史建华也有一种强烈的品牌意识,对于他来讲,公司打造的每样产品都是精品,而融入文化内涵的精品更应成为一件艺术品,它拥有的高附加值也是一般开发商无法与之媲美的。为了创苏州园林建筑的优秀品牌,加强设计策划和古建施工,史建华成立了由吴都学会(含原部分香山古建高级技术人才)、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教授等作为技术指导的吴都园林建筑咨询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还与苏州科技学院共同组建了苏州科技学院设计研究院古建园林设计所;另外还成立了具有古建施工实力的吴都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新沧浪房产的战略目标是在三年内,以一流的苏式古建专业技术营造一流的苏式建筑品牌产品,联合一流的关联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共同占领国内外苏式建筑市场的主流地位。

  史建华对苏州园林建筑的探索和开启,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他先后被推选为清华大学总裁同学会执行主席、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江苏省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房地产业商会会长和苏州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编辑:daodao71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