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堂火灾启示录:古建筑修复可能陷误区

2010-12-08 18:32:33    作者:陈磊 戴蕾蕾     来源:法治周末     浏览次数:

  “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清华学堂火灾发生之后,对清华学堂这个“最不应该发生火灾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社会各界存在多种猜测。

  猜测之后,是反思。这场大火或许能警醒社会,古建修复要讲究时令,要专业工匠来操作,不可陷入误区

  一场大火差点彻底毁了清华学堂。火灾几天后,走近学堂,《法治周末》记者仍可以闻到烧灼的气味。

  与昔日青砖红瓦、坡顶陡起拥有德国古典风格相比,现在的清华学堂裹着绿色的施工防护网,周围被一圈红色围挡遮住,呈“U”形的建筑整个东半部房顶完全被烧毁。

  火灾发生在2010年11月13日凌晨1时许。当时清华学堂内部早已腾空,正在进行修缮。

  火灾发生后两周,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等一批古建筑专家应约前往清华学堂查看、讨论修复方案。

  “清华大学的文物使用环境很好,也是参观单位,管理理念也很现代,可以说是最不应该发生火灾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火灾?值得深思。”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

  ◎古建修复需要专业工匠操作

  据火灾现场目击者称,“首先起火的是学堂南侧建筑二楼的中间位置”。起火20分钟后,9个消防中队,44部消防车,308名消防官兵赶至。

  事后,《法治周末》记者从北京市消防局获悉,大火在一个小时后被消防人员控制,3时15分左右被彻底扑灭,清华学堂施工面积4700平方米,过火面积800平方米。

  “这是北京十几年来古建遭到毁坏最严重的一次。”孔繁峙表示。

  这座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大学早期标志性建筑,位于清华大学二校门北侧100米处,砖木结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

  《法治周末》记者看到,清华大学校园内,到处悬挂着印有“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字样的小旗。记者走访发现,校园内正在施工的工地不下5个,有的在建设,有的在修缮。

  据了解,清华学堂于今年8月8日开始修缮,对包括地下室的整个建筑进行加固和防水工程。

  清华大学一位退休教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清华学堂上个世纪70年代修缮过,“这次说是要给学堂换新的木地板,没想到一把火就烧没了,太可惜了”。

  罗哲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古建修复工作中有句术语叫“不改变原状”,但并不是拿新材料补上了就是“不改变原状”,而且古建修复需要专业的工匠来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修复规则也被文物法明确规定。

  罗哲文向《法治周末》记者强调,古建修复是“细活”,因此他们的意见是,火灾后学堂就不要非赶在百年校庆之前修好了。

  ◎冬天不宜进行古建修复

  清华学堂火灾发生之后,有关起火原因存在多种猜测。

  11月12日为“男生节”,多名清华大学的师生证实,“事发前有学生在学堂附近放烟花和点孔明灯”。有人推测是由于燃放烟花引起的火灾。

  这项猜测随后被否定。北京市消防局根据对现场火情的反复模拟实验,排除了燃放烟花、故意纵火等人为的原因。

  11月27日,《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学堂工地内仍然有工人在作业。工地保安告诉记者,火灾发生后,他们才调来这里,他们推测火灾原因可能是线路短路引起的。

  在施工现场周围,记者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施工现场消防保卫制度,规定“动用明火必须经检查,开用火证方可操作”。

  火灾发生后,现场有学生称,他们曾看见学堂里面住着装修的工人师傅。但现场施工人员说,里面并没住人,起火时学堂是被清空的,工地内并无工人留宿。

  施工方的无人留宿说法随后被否定。市消防局防火部火查处处长文俊表示:“现场施工人员及负责人不配合调查工作,甚至说假话、作伪证,说17时左右就停止施工,现场没有使用明火作业。但经过调查确认,火灾发生当天,现场有6个防火作业人员施工至晚上10时许,且动用了明火,而且也住在了施工现场。”

  水木清华BBS上曾有学生指出,是否由于冬天太冷、工人生火取暖所致。

  《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北京市消防局询问,是否由于施工人员动用明火引发的火灾。该局宣传处夏春雷表示,火灾原因仍然在查,具体动用了什么样的明火,也在调查当中。

  清华大学宣传部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了上述同样观点。

  北京市文物局11月24日通报指出,清华大学未报维修工程方案即开始对“清华学堂”进行加固施工,且施工单位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公司没有文物修缮资质,已涉嫌违反文物法相关条款。

  但即使上报了维修方案,冬天也不宜进行古建的修复工程。罗哲文表示。

  ◎古建火灾统计人为因素超75%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位学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听到火灾消息时非常难过,“特别是搞古建的老师”,毕竟“古建筑里面每一块砖都是历史”。

  火灾后,北京市文物局对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所有建筑物进行拉网式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并派出3个检查组对北京市域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检查。

  北京市文物局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截至目前,文物单位内的各类隐患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单位的隐患问题及文物保护问题十分突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罗哲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我们国家的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所以非常怕火。

  据了解,砖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同时,文物古建筑材料又多用油脂含量高的柏木、松木、樟木等优质木材建造,且其表层涂有大量的油漆淙料,极易燃烧。

  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悉,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必须在15分钟至20分钟内实施有效施救,否则将难以扑救。

  火灾正日益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

  1995年5月8日,北京故宫坤宁宫东耳房发生火灾;1998年,山西临汾尧庙主建筑“广运殿”被一场大火焚毁;2002年12月2日,山西悬空寺发生火灾,损失惨重。

  据统计,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中,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就有5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发生火灾,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陕西省汉武帝茂陵和贵州省织金古建筑群。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刘天生教授曾表示,正在使用中的历史建筑中人员出入频繁,易燃物品多,加上火源、电源隐患潜伏其中,造成诱发火灾的因素众多,预防困难,同时存在古建消防设备落后、管理维护松懈等状况,万一发生火灾,自救能力差。

  据有关专家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建筑火灾案例的分析,其中人为因素占76.8%;其中,因管理原因导致的火灾占31.7%,因使用问题导致的火灾占45.1%;能够及时发现扑救的仅占7.3%。

  11月8日召开的北京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则特别强调,为确保文物安全,要积极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据文物局有关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清华大学未派人参加此次会议。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经立项《古建筑消防技术研究》课题,作为《消防规范》的铺垫,下一步将制定国家级标准。

编辑:daodao712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