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屋山人打造城市河流
河流本来不在城市,是城市包围了河流。小城仍叫济源,意即济水之源。大自然地壳的改变枯竭了水,却膨胀了城市。
曾经的一个日子,罕见的暴雨在玉米秆透出红缨的时刻疯狂肆虐,人们躲在房间听雨,透着窗户观帘。雨的猛烈和风的暴戾摔打着未扣紧的窗户和风门,雨伞在手中要么急速升空翻飞着重重摔坏,要么干脆嘎巴巴反翘撕裂,不然人也会随风拔起。第二天凌晨,在风雨过后的狼藉里,有市民摸着微亮的曙色早起,耳边汹涌着呼啸的水声,鼻孔针刺般钻进泥土和垃圾搅混着的味道。涨水了!有人惊喊。霎时开门声,?水声,招呼声四起。河边挤满了人,像要用人墙堵住溢向街道的水。轰隆!有房屋倒塌!水中翻卷着坐椅、箩筐、衣物甚至木料……百里王屋山丝毫没有堵住暴雨洪水,待水悄然退去,河床铺满了泥沙,没几日又有荒草长起。桥上车流穿梭,桥下蛙蟾鼓噪。城市的河流,流淌着特殊的韵律。
又一个闷热的季节,人们终于忍受不了脏、乱、差的侵袭,就在小城的街巷空间挂出“创卫”的巨幅标语。绿色、环保、清洁、文明成为城市的主题。市容改变,秩序井然,文明提升。然而达标的门槛儿被苍蝇、蚊子拦截。奇怪!街角、巷尾、厕所、阴沟包括那条河床的沼泽,都已喷洒过无数遍的灭杀药物,好端端的城市,难道就这样败在苍蝇、蚊子的嗡叫中?
终有人发现,河床太宽,中心地带的污泥、污水、丢弃物甚至鸡犬的腐尸等,都隐没在荒草泥沼中,便成了城市文明的最大症结。
原因找到了,却有不可理解的恐慌令人深思。河流,是自然中大地的脉络,像人体的血脉一样奔腾不息滋润生命。昔日济水的汹涌澎湃浪涛拍岸标志着自然生态的高度平衡,标志着环境生命的健康长寿。上世纪50年代前还可见到济水源的喷薄场景,牛腰粗的水柱平地奔突1米多高,清冽的济水在河流堤岸的保护下戏着长尾鱼草欢快东去。那是多么神奇的一种自然滋润的天然胜境呢?突然就干涸了!突然就消失了!难道没有深层次的现代文明的缺失?……因此,热爱自然,保护生态,将成为人类生存中永久的课题。
这里有一个故事出自王屋山,王屋山一代一代的人在演绎着那个移山的故事。干涸的济水河道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季节河,除了汛期不期的泛滥,夏秋滋生蚊蝇,还能给城市带来什么?那位不屈的愚公老人忍无可忍,一拍大腿,决心让害河变利河!于是他的68万子孙整治河道。老人们采取了科学的办法,首先用年复一年的毅力绿化荒山,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然后在城市河道的十数公里内清淤开挖,高标准硬化绿化。有移山精神在,有老人的榜样在,没有整治不了的河道!
一挂千字头响鞭在河道的泥潭中炸响,一时间马达轰鸣、机声隆隆,打破了河槽里多年的沉寂和荒凉。千百年的古河床,清淤深度都在5米左右。在看似冰冻三尺,坚硬无比的河床上,挖掘机体重负荷大,稍一震动周围松软就像泥牛一样陷了下去。那飞旋着的轮子把稀泥甩得四处飞溅,掼向空中,噼噼啪啪跌落下来,把周围的人们弄得满脸满身,让你哭笑不得。更糟的是,前来救援的机械又在轮子的飞旋中不能自己,形成了连环陷……于是乎,愚公老人调来更大的机械,加之千军万马,岂有征服不了之理!
今天,当你看到河道整洁、护坡规整、橡皮坝横卧、碧水连天、野鸭点点、岸柳婆娑、垂钓休闲的城市美景,就是当年臭气熏天、不堪入目的污浊河流时,你定会为王屋山人坚贞不屈、锲而不舍的奋争精神而折服。如今济源城的河流,流淌的是现代文明的玉液。两岸是文化含量很高的绿色长廊,有数不尽的雕塑小品,有园林工人的园艺作品和成千上万的树木、花卉品种。既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是人们学习、交流、陶冶情操的地方。晚上,彩灯闪烁,使岸畔、桥梁、绿树、倒影万般迷离,让你分不清水在城中,还是城在水中。这时,你才真正认识了城市的河流。
编辑: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