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在园林造景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010-12-20 19:20:00    作者:王安黎     来源:绿色东方     浏览次数: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九里香,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已经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桂花为色、香、形俱佳的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在中国古今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桂花花有白色、淡黄、金黄、橙红等[1],树姿典雅,碧叶如云,四季常青,亭亭玉立,尤以金秋时节,桂蕊飘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有清香飘逸,浓馥致远等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崇高、贞洁、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因此,桂花在园林造景中深受人们青睐,是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中广泛应用的植物材料。

  1 桂花的生长习性

  桂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5-8米。树冠圆球形,树干灰白色,叶革质,对生,卵圆形、圆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叶边缘常全缘,有锯齿或先端有锯齿,少数为波状。聚伞花序呈簇状开放,每个花序又由5-9朵小花构成,花径多小于1cm,但也有个别大于1cm,花色因品种而有差异,有黄白、柠檬黄、金黄、橙黄、橙红诸色,具有芳香。桂花的果实为核果,俗称‘桂子’。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地区,适生于我国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地区,耐高温,不很耐寒。桂花是阳生树种,性喜光,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不太高,适宜潮湿的环境,忌过湿,尤其忌积水,保持土壤的湿度对桂花的良好生长、培养好桂花非常重要,特别是开花前夕,需要有雨湿的天气。桂花对土壤肥力的要求不严格,但在土壤深层、排水良好的沙石土壤上生长良好,只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才能满足桂花对土壤养分的大量要求,桂花不耐干旱贫瘠,在浅薄板结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叶色黄化,很少开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顶现象。桂花要求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为好。我国各地的土壤基本上都是偏酸性或接近中性,能够满足桂花生长要求。在某些碱性较重的地区,PH值超过7.5,桂花开花数量明显减少[2]。

  2 桂花的观赏价值及其在园林中的审美艺术

  桂花树形优美,树冠近球形,四季常青。在自然生长条件下,树干分枝点较低,经人工培育的优良桂花品种,树干分枝点可达1.5-2m,桂花枝叶繁茂,姿态优美,不同的品种树冠形状也有一定的差异,呈现出椭圆形、长椭圆形、圆形等,桂花小枝条粗壮挺拔或细柔平展,刚抽出来的新梢大多数品种成紫红色或褐红色,少数品种呈黄绿色,有的品种的枝条自然扭曲宛若游龙。桂花树叶终年常绿,新叶红褐色,随后变成嫩绿、深绿、墨绿等颜色。桂花可以分为秋季开花和四季开花两种类型,四季桂类在春、秋、冬三季均可以开花,夏季气温较高,桂花基本上不开花。秋桂一般在9-11月开花,不同的品种花期也有所差异。花色是园艺植物重要的观赏要素,桂花的花色丰富多样,不同的品种花色有白色和淡黄色(银桂品种群)、浅黄色、黄色和深黄色(金桂品种群)、橙黄色和橙红色(丹桂品种群)等,而且花香浓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城市的生态园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在应用于造景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应用植物造景应该即是视觉上的艺术景观,也是生态上的科学景观[3]。桂花的生态环境美,关键是桂花在造景的同时还应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桂花进行植物造景的同时,通过合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和草坪等多层次的垂直搭配可以达到较好的立体或三维立体的绿化和美化效果,增加绿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绿地的整体生态效益,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桂花在与其他植物配置造景时,可以通过第一层安排树冠稀疏的阳性落叶大乔木,第二层安排种植桂花树,第三层安排较耐阴的落叶或常绿的小灌木,第四层用耐阴的地被植物。四个不同层次的垂直绿化,既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中不同深度的水分和养分,又可以增大城市绿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起到极好的净化、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

  桂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中秋之夜,月圆,桂香,备受画家和文人的青睐。桂花的美,美在其香浓、色雅,美在其树形和四季常青,最重要的是美在其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性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国人民常把桂花与中秋圆月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桂花也是古代科举及第的象征,中国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咏物寄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历代与桂花有关的诗词歌赋也较多,南朝梁代诗人范云在《咏桂》中写到:“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若,安知零落期。”唐朝白居易在杭州、苏州任刺史期间,写有《东城桂》诗三首来描写桂花,宋朝诗词名家极力赞美桂花的色、香、形与品格等,这些诗词突出描述了桂花独特的姿态、风韵和魅力,更为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增添了无穷的寓意。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