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试建4平方公里立体城市 可容纳10万人

2011-01-18 17:16:43    作者:张强     来源:成都商报     浏览次数:

  你是否有过为吃一碗面而开车10多分钟甚至更多?你是否因为小区没有公立学校而为孩子的教育犯愁?你是否因为每天接送孩子而在路上花费掉大量的时间?

  未来成都,或许有望让这一切都发生改变。

  成都培训一线人员解决规划建设难点

  一场基本覆盖全成都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培训近日召开,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走上讲台,对市规划局各部门、区(市)县规划局、乡村规划师以及成都部分规划编制机构共300余人进行了城乡规划理念创新专题培训。

  从城市到城镇再到乡村,长达4个小时的培训会上,张樵用了一半多的时间谈城市规划问题,涉及交通、配套、地下空间利用、社区等方面,其中许多是成都已经存在或未来将会面临的问题。“今年将重点解决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张樵说。

  “举行这次培训,就是想尽早地把全市规划思想统一,让大家知道今年要干什么,过完春节就开始干。”张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参加培训会的人不仅是参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的设计者、管理者,也是成都城乡规划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希望通过培训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规划建设中的难点,在今年形成一批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成果。

  扩容

  探索4平方公里容纳10万人

  “我们目前正在推进一项工作,试点在4平方公里区域内建设一座立体城市,里面可以容纳10万人,其中1平方公里是用于居住、配套的综合体,3平方公里全是绿化。”市规划局局长张樵透露,试点建设“立体城市”正处于选址阶段,春节后应该可以定下来,“‘立体城市’建设是功能复合化、集约化的典型,对成都来讲无疑是一种新探索。”

  新闻背景:

  2010年7月29日,一场名为“立体城市未来中国”的全球巡展在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举行,巡展展示了数个未来“立体城市”的规划构想???在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一个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可容纳10万~20万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群。这个建筑群的平均高度预计约为400米,容积率为5。立体城市里有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医疗、娱乐、体育、观光、公园,还有立体农业,人们在这里居住和工作,城市所需的一切功能都能在这里得到体现。

  当时,成都规划局总规划师赵钢曾表示:“成都愿意实验‘立体城市’”。如今看来,这一构想已经成为现实。

  配套

  提前规划建设“厌恶性配套设施”

  配套设施不仅是公共服务,水、电、气等市政设施更是配套中的基础。在培训会上,张樵特别强调今后新区建设,市政配套工程必须先做好。

  张樵说,配套除了公共配套、服务类配套、市政配套,还有一种“厌恶性配套设施”,这种设施要特别重视。“厌恶性配套设施”实际是媒体对包括变电站、公共厕所、垃圾站、加油站、洗车场、无线发射站、公共停车场等被市民所厌恶的公共设施的称谓。

  “这些设施你说不建?肯定不可能,都是必须要用的,但居民们不喜欢,那么就必须提前规划建设好。”张樵用两个“必须”强调其重要性。

  新闻背景:

  去年8月2日,成都商报一篇《中心城区限电缺的不是电是变电站》报道揭示了成都的“变电站尴尬”???身为水电大省,成都主城区不缺电,是电力供不进来。由于变电站迟迟不到位,甚至导致了主城区也频频限电。

  为什么变电站建不起来?2009年12月2日,游乐园变电站准备进场施工前,因担心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变电站安全隐患等问题,周边居民反应强烈,阻止进场施工。这仅是一个案例,中心城区内还有数个因变电站无法就位导致的用电紧张情况。

  名词解释

  立体城市:一平方公里土地上打造一个可容纳10万~20万人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立体复合之城。其中建筑面积600万平方米,居住家庭约3.3万户,高约400米,交通方式以铁路、轨道交通为主,集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医疗、娱乐、体育、观光、公园、立体农业等为主要功能。

  教育

  规划配套义务制学校

  谈到配套设施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校,张樵说,公共配套要体现“公共性”,学校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一个区域里,我们规划了配套学校的位置,也修建起来了,可问题也就出来了,他们全都是私立性质的,你说不是配套,不是,但老百姓接受不了。”张樵强调,配套要体现“公共性”,即规划的配套学校应该是义务制学校。

  新闻背景:

  2010年10月28日,成都商报报道的《一所被“全程教育体系”包围的高档小区2200户业主申请建所公办学校》就反映出“学校配套问题”:在高新西区两河森林公园旁的一高档社区是个教育资源富足的大型楼盘,有金苹果幼儿园、成都外国语学校、成外附属小学、成外幼稚园,可这些学校均为私立,学费不菲。2200户业主们联名向相关部门请求为这里配备公办学校。

  交通

  建设作为慢行系统的健康绿道

  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新区缺乏活力,成为“卧城”,老城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问题突显出来,而交通拥堵无疑是各大城市管理者最头痛的问题。

  “现在说起交通,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道路、路网系统等,其实交通是一个体系,应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和出行需求,应该‘以人为本’。”说交通,张樵认为首先要把“道路与交通”的关系认识清楚。他说,城市交通的好坏不是取决于道路资源或交通设施有多少,而是取决于交通效率。

  他说,未来城市的交通是多样化的,除了轨道、公路、快速路、干道、支路、公交通道,供行人使用的慢行通道也很重要,成都正在建设健康绿道,它的功能不仅是绿化城市,还可以作为慢行系统。

  新闻背景:

  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完善中心城区慢行系统,去年年底,市规划局公布了中心城区主干道人行天桥工程规划位置公告。根据规划,成都将在蜀都大道、东城根街、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新华大道等城区主干道上共建设383座人行天桥。

  而在本月9日,市建委公布了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初步目标,其中今年将在绕城高速、三环路、成青快速通道等主干道建200公里健康绿道,在中心城区建设20座人行天桥。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