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宁城市规划的新思考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顺应我国城市发展规律和当今城市发展主流趋势,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转向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合作与城市群之间更高层次的竞争这一阶段性特征,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海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充分发挥西宁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核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借势加快西宁发展,实现西宁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又一次历史机遇。
当前,在市域层面,西宁城市建设面临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足,亟待拓展新空间,旧城区服务功能不足,还须通过整合改造提升实现“现代、大气、特色”城市品质的双重任务;在区域层面,西宁位处东部城市群核心,肩负着融入和引领东部城市群发展,更高层次地参与西部乃至全国城市群合作与竞争的重任。如何充分发挥西宁在全省城市化进程中的“排头兵”作用,从体系规划入手,高瞻远瞩,谋划好区域城市群体系空间布局;从城市总体规划入手,就势前行,科学引导中心城区发展;从详细规划入手,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西宁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投身东部城市群建设,谋求新一轮重大突破的工作重心。
首先,西宁城市规划建设要服从服务于东部城市群建设的大格局
纵观东部综合经济区城镇规模体系,呈现西宁“一核”独大、聚集过度、辐射不足、带动能力弱,“一圈一带”城镇规模弱小、聚集能力不强、城市化率偏低等特征。因此,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就西宁自身而言,要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做大做强西宁极核,造就东部城市群之首的核心引领能力是重点。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东部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西宁,在城市规划中更应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融入东部城市群体系规划的大格局之中。在空间布局上要进一步“疏、阔、延、展”,加速与“一圈一带”的融合,在更大的空间上,谋划如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在产业布局上,结合外围城镇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扩大产业布局半径,引导西宁产业在50―100公里半径范围向外疏解延伸,形成新的城镇分工协作体系。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要以“一核一圈一带”大中小城市(镇)的快速融合和一体化为目标,以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和提升城市化内涵为手段,规划建设一批以西宁为中心跨区域、多层次、辐射成轴、联络成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从而通过基础设施延伸服务、产业布局分工协作、空间布局扩张融合,让城市规划在“高起点、大手笔、新思路、创一流”的思路引领下,使“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承接东部产业和全省人口向西宁的两个转移,进一步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加快全域城市规划编制,打造东部城市群之首―――西宁的核心引领能力
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经验看,区域中心城市是带动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龙头和极核,在城市群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东部城市群建设中,做大做强西宁极核,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能力,对夯实打造东部城市群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只有按照“大西宁”理念,在7665平方公里这个大空间来做城市全域发展规划,强化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性,把西宁有限的资源禀赋通过科学规划加以充分利用,才能做强西宁,撑起龙头。要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际,进一步深化对县域发展定位的研究,把县域空间纳入西宁整体发展空间,统一规划、合理分工、统一布局,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率先实现市域内部的整合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针对中心城区密度高空间紧、发展余地小的实际,要按照《加快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优化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实现由单一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发展形态的转变,为做强极核,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针对中心城区现代服务用地缺、综合服务功能弱的实际,要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区改造,大力推进“西扩、南活、北控、东延、中疏”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区用地布局,加速现代服务业集聚与发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放大整体优势,做强极核,服务城市群建设。
第三,以科学务实的详细规划,引导城市理性有机发展
规划是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规划本身也是重要的城市资源。好的规划一定是在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人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做出的科学安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艺术视野、包容理念、阶段特征和少留遗憾”的责任,加快城市理性、有机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必须确立城市有机生长的理念,摒弃摊大饼和建新城非此即彼的非理性模式,注重城市的内涵式增长与理性扩张,在城市的有机更新中科学发展城市。近期要以《西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作为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提升西宁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实现主城区和三县县城控制性详规全覆盖,重要街区修建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全覆盖。对旧城区重点地段适度实施“腾笼换鸟”“减住增商”战术,释放土地价值,严控一般性地区再增加建筑密度,解决中心区居住空间多、现代服务业用地紧缺的局面,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要按照南北两山风貌区、三河六岸滨水区、中心公共活动区、现代交通枢纽区开展城市设计,塑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建国商务综合区、中心金融商务区、南川片区会展中心等大项目带动,促进城市空间理性有机集中。城市外围地区,要大手笔调整行政区划,大跨度跨越“城市门槛”,加快“中心城区―多吧―甘河―鲁沙尔―总寨”的环状基础设施带建设,带动多吧、鲁沙尔、城南会展中心等城市副中心组团快速形成。控制城市发展预留用地,提倡土地混合利用,以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为导向,合理确定新兴组团的土地开发模式,增强外围地区的宜居程度。
第四,注重城市风貌整体协调,尊重城市历史文脉,凸显高原山水城市特色
围绕建设青藏高原山水城市,要充分尊重高原古城的历史文脉和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和谐共生的地域文化特征,从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中去寻找本源,结合三水汇聚、两山对峙的自然风貌,通过建筑高度的控制、天际线的勾勒、开敞空间的布局,塑造水系绿地为基底,两山绿色为大背景的城市整体轮廓,努力营造“雄浑、质朴、敞亮、大气”的高原山水城市特色和意境。要以“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的理念,进一步关注城市空间的舒适宜人,以人性化的需求,设计安排街道、广场设施和建筑尺度,创造尺度宜人、贴近市民、符合人性、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空间。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河湟文化传统,进一步挖掘西宁城市的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努力寻找西宁城市主题文化,唤醒城市记忆、接通历史文脉、突出时代主题、打破西宁文化的地域限制,汇集全省的文化资源为我所用,力争把西宁打造成“青海之窗”,从而实现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第五,转变规划管理理念,增强规划的管控能力
规划管理的重点从注重项目管理向注重规划管理转变、从注重平面指标管理向注重立体空间管制转变、从注重市区分工向注重市区联动转变。完善“全市一张图、单元全覆盖”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机制。以5平方公里左右为一个规划单元,强化法定图则中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红线控制、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等刚性控制要素的规定。借鉴国际大都市先进做法,建立分区规划师制度,在中心城区分区设置并聘请资深专家担任地区规划师,深化对区域城市发展的研究与市民需求的了解,全程参与区域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发挥技术审核、决策咨询、实施管理的作用。改革土地出让方式,把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方案和法定图则纳入土地出让的方案,作为土地出让的核心条件,确保方案的实施和城市空间的品质。(作者:西宁市副市长 张晓荣)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