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高水平绘制城镇建设发展蓝图
2月9日,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邯郸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会议,表彰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全面系统地总结三年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未来三年,邯郸将以何新貌呈现于人们眼前,市委书记郭大建在讲话中为我市城镇建设绘就了蓝图。
■中心城区150平方公里
推进三年上水平,总的要求是“158”工作思路,“1”就是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5”就是实现五大指标,三年完成城建投资4000亿元以上,完成主城区拆迁1200万平方米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60万以上,进一步把邯郸建设成为历史与现代辉映、产业与城市共融、文化与绿化彰显、城镇与农村互动、影响与美誉俱增的实力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8”就是突出抓好“八新”举措。
■加快构筑“1+6”组团城市新格局
进一步把“1+6”做深做实。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组团发展新格局。重点围绕“三化”方向去努力:
空间连接同城化。着眼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主城区东部以高铁东站和经济开发区东区建设为契机,打造现代服务核极;西部通过邯钢转变发展方式示范区建设,带动钢铁产业改造升级,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经济隆起;南部依托冀南新区向南拓展,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基地;北部加快与永年县互动发展,建设大型滨水休闲和生态宜居之都。围绕加快要素聚集、驱动新城发展,调整优化丛台、复兴、邯山、开发区和永年县等相关县区的行政区布局,尽快启动“环城+轻轨”、主城区二环路建设,中华大街南延今年“5.1”前要通至磁县,进一步缩短主城区与各组团县的空间距离。
基础设施网络化。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主城区到6个组团县公交覆盖;完成东部热源厂建设,实现供热一体化;加快邯魏、邯肥天然气输入管线建设,力争实现供气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着力打破区域、城乡的限制,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布局优化,促进住房保障、创业就业、教育就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等资源的联动共享,真正使广大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适时推进撤县设区,着力解决市县同城问题。
■真正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邯郸最突出的资源优势,是邯郸最靓丽的名片。主城区要精心培育文化一条街和风味小吃一条街,重点建设将相和文化广场等“五场”,特别是要围绕武灵丛台这一古城邯郸的标志,把丛台广场、红楼宾馆和邯郸宾馆区域进行整体开发改造,进一步彰显古城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加快建设兰陵王纪念馆、冀南民俗博物馆、邺城博物馆等9大展馆,让邯郸真正成为一座可听、可看、可品、可游的历史文化名城。
■跻身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着眼打造城市“大水系”,建设“四湖”、整治“五河”、提升“一淀”,形成都市区4.5万亩、中心城区2.25万亩的循环生态水系。北湖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完成湖面开挖和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务必要形成1600亩水面。以“两环”、“九线”、“十园”绿化为重点,加快建设“森林邯郸”,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47%和50%以上,建成3个以上省级精品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跻身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精品建筑、亮点工程,重点扮靓火车站、高铁东站“两大窗口”:火车站改造后建筑面积要扩大两倍,旅客发送量达到450万人/年;高铁东站今年要打通丛台路和联纺路,完成站前广场建设,加快总投资30亿元的新客运枢纽站建设,打造东部新区的门户。
打造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传媒中心、科技中心“四大地标”,改造提升京广铁路沿线、沉陷区治理等“十大区片”,精心打造南北出市口、会展中心、文化宫等“十大节点”,进一步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
■立体交通,立体新城
投资30多亿元,新建103条总长210多公里的城市道路。投资8.3亿元,启动人民路与东环、中华大街与南北环、309国道与西环等4座立交桥建设,疏解主城区交通压力。打通邯大高速第二条出海通道,完成京港澳高速扩容,加快构建“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全面完成机场扩建和石武高铁、邯黄铁路、邯长复线等重点工程,构筑立体化大交通格局。
开发改造“四大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百栋百米以上高层建筑,吸引中外著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商业步行街区投资60.9亿元,以老邯北商业聚集区改造为主体,建成全省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化工整治区投资10亿元,建成占地近5000亩的大型生态园林景观区;滨河景观区投资6.5亿元,突出文化、绿化、休闲等多种元素,打造重要节点水系景观。
强力推进“六大新城”。总投资600亿元,加快建设东部新城、赵都新城、南湖新城、梦都新城、丛台新城和北部新城。东部新城要借助城市东扩,迅速开篇起步,重点打造商务中心、金融中心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引领东部新区发展;赵都新城要建设拥有100多栋高层,容纳13万居民,集住宅、办公、金融、休闲、购物为一体的舒适宜居新区。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投资8亿元,完善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升级改造,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饮用水源达标率稳定在100%,二级以上天数保持在320天以上,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更舒适,城市更宜居
进一步加大民生工作力度,三年安排500亿元,用于住房安居、均衡教育、医疗卫生、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等,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继续深入推进旧城改造。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成片棚户区基本完成改造任务。环路内和2013年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全部完成,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着力构建数字化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和限价房建设,三年新开工9.1万套保障性住房,确保人均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启动建设游泳训练中心、市中心医院东区、梦城文化休闲中心等11项科技、文化、体育、医疗项目,新建和扩建市一中、二中、六中等16所初高中,规划建设22所小学、22所幼儿园,进一步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高标准建设一批小游园、小超市、小市场、小停车场、小型体育设施、早夜市等便民服务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方便。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