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中自然式园林的审美与营造特点
本文从人的体验、自然生态两个角度阐述现代城市中自然式园林的营造原则。
1、自然生态
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营造,园林景观都与自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景观行业,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者,占据了首要的位置。
城市中自然式园林营造的根本任务,除了展示给人们自然形式的美,还有一点就是调节人居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这同时也是自然美得以展示的前提。
城市景观中的生态原则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人类文明、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的融合,让科学的生态自然构成融入到人的生活之中,让人们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的过程。
单纯从景观营造角度考虑,生态原则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规则式的景观易滞于呆板,而自然式的园林往往流于散漫。在对自然式景观的控制方面,除了设计者有意为之的设计手法的控制,生态的营造原则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并且这是基于自然景观内部的一种潜在秩序,较人为的控制更为科学合理,不露痕迹。
2、人的体验
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不是一幅二维画面,也不是一处三维的空间场景,而是人身处其中的体验。??西蒙兹
设计“人身处其中的体验”,可以说是“以人为本”思想最为直接的贯彻。以此作为景观营造的指导原则和功能优劣的评判依据,可以使我们的设计更具人性化和合理性。
人身处其中的体验涵盖诸多方面,包括人体对外界的各种感觉,以及通过将这种感觉映象到人的认识范畴以后,所激发的内心触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吾尝求古仁人之心”的一种理想心理状态,而不同景物所触发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感慨,才是生动的真实写照。所谓情景交融,少情则景黯然失色,少景则情矫揉造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自然景观营造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必须以人的心理活动对其构成内在逻辑制约。游客的心理体验,已成为景观营造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现代城市的高度社会分工导致了现代人生活的重复性,先不说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自虐,但这势必造成现代人心理上的枯燥和空虚。当现代城市满目皆是笔直的道路,棱角分明的建筑甚至四角的天空时,寻找遗漏下来的自然的阳光,已成为一种普遍城市心理。
城市中自然景观营造,是缓解这种局促心理的有效手段。对城市的整体进行人工的自然化,在园林绿地中体现自然的人工化,从整体规划和局部设计两方面着手,实现人居环境功能需求和自然景观的统一和谐,最大程度上满足现代都市人触摸自然、接近自然的心理需求,最终达到我们所预期要带给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灵体验。
编辑: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