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臭水沟变主城最大社区公园
71岁的万婆婆又出门了。靠着扶手,她走下楼梯,照常去一楼搬那把藤椅。藤椅是万婆婆去年10月买的,每当阳光普照,她就会约上几位老人,坐在楼下的花园里聊天,有时候还打打麻将。“要不是环境变好了,我才懒得出来。”此前,住在南岸南湖社区的万婆婆很少下楼。
近两年,南岸区斥资8000余万元对南湖社区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包括巴渝传统风格立面改造、架空管线下地、地面景观园林绿化升级。从脏乱陈旧的老社区,到古香古色的靓丽家园,南湖社区用了半年时间就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与南湖社区一样,去年一年,主城区上百个居民社区进行脏乱差整治,居住环境美化了,卫生死角消失了,老百姓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表示,不断提升城市细节,城市面貌已经实现一次历史性飞跃。去年有40余批次外地客人,来渝感受到了重庆环境的巨大变化。
臭水沟变主城最大社区公园
“这里以前是一座臭水沟。”万婆婆指着远处一座开敞式的绿地公园说,上世纪90年代,这里修建了一座人工湖。但由于没有活水引入,加上周边排污管网不配套,人工湖逐渐演变为污水塘,经常传来阵阵恶臭,特别是夏季,臭味让附近居民寝食难安。
“那时除了买菜,基本上不出门。”万婆婆说,就连在家,她都不敢开窗户。
恶劣的环境,在2009年底得到解决。当年9月,南岸区政府改善南湖周边环境,投资3000万元,以填湖建绿的方式,把污水塘改造成一座开敞式绿地公园。如今的南湖公园拥有绿化景观24000多平方米,栽种有桂花、银杏、香樟等20种约500株苗木,还配有占地2100平方米左右的市民广场,供市民休闲或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这也成为目前全市最大的社区公园。园内还配备了健身器材、铁艺座椅,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好去处。为解决居民停车难,公园地下将开挖2层停车库,提供450个车位。
重庆“宽窄巷子”南岸亮相
污水塘摇身变成了社区公园,老居民们拍手叫好。而社区的第二期改造,让大家增加了“幸福感”。去年7月,包括房屋外墙、房顶、门面改造,道路和人行道铺装,以及路灯、垃圾箱、座椅等城市家居更新的改造开始进行。
社区变成了大工地,改造耗时3个多月。“在这住了20年,没想到老房子变得这么漂亮。”昨天上午,万婆婆带着记者感受社区的蜕变。
走在青石板道路上,记者被四周仿古风情的房屋吸引。街道两侧一楼平房规划为门面,统一新贴上了青灰色墙砖,屋顶铺装成了灰色琉璃瓦,每个门面搭配深褐色中式牌匾店招牌,华丽的外表下却掩藏不住那份古老的韵味;道路灯杆变成高高的木桩,顶端火红的灯笼代替了路灯。万婆婆自豪地说,她每天晨练都会在社区里转上几圈,这里不仅改善了陈旧设施,还重新栽种了大量树木。
该社区二期改造投入了5000万。南岸区市政局副局长罗强说,南湖社区按照成都“宽窄巷子”仿古风情打造,除了改造街景,社区内46栋居民楼的10万平方米外立面也在同时翻新。外墙统一铺装灰色砖,屋顶搭建明清风格琉璃瓦。
小区变漂亮居民不再搬家
像南湖社区一样,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后,主城的居民开始回到小区内休闲。“还没搬走的居民都赚了!如今,哪个还想走嘛?”大渡口新一社区周红英大妈告诉记者,该社区建于20年前,每栋房子修得一模一样,间距也相同,但楼群外并没有围墙,也不讲究环境建设。
房子老旧,垃圾丛生,整个社区看上去破旧不堪,很多年轻一点的居民离开了,剩下的多为中老年人。
去年,大渡口启动环境综合整治,区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对新一社区重新规划整治,房屋立面全面改造,垃圾山彻底清运,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同时设立了大量的景观,还在社区里面依托山势,建设了一座社区公园。
环境改善,居民们不愿再离开了。“还有啥子嘛,如今这里房子租金都上涨了。”正在社区中央跳坝坝舞的张婆婆说,社区里不少老邻居搬出去之后,又搬回来了,最近,光是出来跳舞的老姐妹,就比以前多了不少。
112个乡镇纳入市容评比
随着主城扩容,重庆将形成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而原有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市政道路管理已不能适应。王元楷说,今年将改革管理体制,形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将对城市快速路、跨区主干道实行市直管,其余道路包括目前直管的路段、路灯全部下放由所在区管理维护,今年4月开始执行。
“综合评比将延伸至区县。”市整治办副主任辜敏表示,去年的综合评比以主城各区和街道为主。经过考评,各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今年将扩大评选面积,市市政委与市建委合作,对全市112个乡镇进行综合市容环境评比,这些乡镇属于我市的中心城镇,每个区均有1至3个。
辜敏说,有的乡镇在建设验收时很漂亮,但长效管理不足,环境每况愈下,将乡镇纳入评选,也是对该地区环境变化的监督。
整治脏乱差,今年将从主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王元楷说,今年起,计划两年时间对背街小巷“脏乱差”进行综合整治,今年要完成背街小巷40个小区的环境改造,实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干净、清爽、规范。
人行地砖不再是“跷跷板”
你注意到这些变化了吗?
市民感受到的变化,不仅仅是居民小区的环境。
无论是渝中、江北,还是大渡口,昔日凹凸不平的人行道地砖,如今焕然一新。陈旧的天桥、灯杆、人行护栏统一刷上了灰色漆;马路“肚脐眼”填平了,路沿石换成了花岗石,更显大气美观。
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坦的道路不积水了,公交站牌清晰易懂了,就连人行道也实行人车分流了,你感受到城市细节的变化了吗?
新铺地砖透水性能好
人行道地砖似乎总是与张利华作对。2009年,解放碑青年路,破损的地砖将他绊倒;新牌坊步行街,地砖翘起将他穿着凉鞋的脚划伤;去年初,中山四路凹凸不平的地砖,溅了他一身泥水。
“我想我是得罪它了。”每当提起与地砖的故事,张利华总是哭笑不得。张利华住在曾家岩,每天上下班,均得经过中山四路。“地砖就像‘跷跷板’,每次下雨,我们都怕走这条路。”他说,这条路人行道地砖破损厉害,经常积水。
去年4月,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改造启动。中山四路被列为“样板”路,对道路、人行道、市政设施全面升级。如今,人行道上破损的地砖被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灰色的地砖。“每块砖都特别厚,特别好看。”张利华说。
市市政委介绍,去年主城区改造人行道141万平方米,全部换了灰色的透水砖。这种地砖厚6厘米,青灰色的色彩与沥青路面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地砖透水性能好,下雨时几乎不会积水。雨天过后,水分24小时内就能蒸发。
主城113个积水点消失
机场路南区路口、人和收费站路口、红石路花卉园、菜袁路、八益地下通道……在重庆开了20年出租车的张师傅一口气背下了10余个积水点,如今这些积水路段已悄然消失。
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说,主城区有122处暴雨积水点,市政部门去年底已整治完成113处,其余9处因工程量较大,将于今年完工。整治完成的积水点,更换了较大直径的排水管,今后不会再出现积水情况。此外,针对剩下的9处积水点,暴雨季节来临前,市政部门要求其规划出避险场所。另外通过采购,已向各区配备了117台应急排水抢险设备,一旦出现积水情况,立即启动设备排水。
主干道路沿铺设花岗石
主城区主干道人行道边的路沿石,如今已新换成了黑白纹路的花岗石。选石材作为路沿石,不仅耐磨强度高,使用寿命也比以前的混凝土路沿长得多。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一些路段人行道路沿统一设计为15厘米高,其目的是为了禁止占道停车。
今后,主干道路沿石都将统一此高度。
在南岸海铜路,黑白相间的路沿石一截是黑色,一截是灰色。“这种黑灰相间的花岗石路沿,在主城其他地方都是见不到的。”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说,这种黑灰相间的路沿,一眼望去,就像一段防撞护栏安装在了马路边上,让人行道和车行道有了明确的分界线。路沿石表面光滑,在夜间行车时,只需要车灯灯光,它就会有反光,能起到反光警示的作用。
主次干道将全部“白改黑”
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主城区已有近一半道路实施了“白改黑”工程,铺上沥青罩面,剩下的未“白改黑”道路3年内力争全部改造完,车行将更舒适。此外,我市将统一技术标准,全面提升车行道舒适度、平整度,使主城区车行道完好率达98%,这就意味着路面不会再有坑凼陷阱了。
主城3年新增18万个停车位
私家车日渐增多,主城“停车难”加剧。去年,市规划局就做出决定,主城每新建100平方米住房,需配建0.6个停车位,商业、办公楼每100平方米配0.7个。目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做规划,政府将出台措施鼓励社会投资建停车场,预计今年将新增停车位7万个(主城区5万个),3年内主城新增停车位力争达到18万个。
8座大桥灯饰“七一”亮相
在照明设施方面,将加强“城中村”改造和公租房片区公共照明配套设施建设,防止出现新的“有路无灯”问题。到2012年,力争所有建制镇消除“照明盲区”,确保全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98%。
未来3年里,我市还将重点打造两江四岸城市夜景,投入3亿多元,全面改造两江四岸档次低、超期运行的灯饰,新建一批高品质灯饰。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说,今年,包括鹅公岩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包括长江大桥复线桥)、黄花园大桥、嘉陵江大桥、渝澳大桥、嘉华大桥和石门大桥等主城8座大桥的夜景灯饰将提档升级。8座大桥的灯饰工程,将在今年7月1日前完工。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国家林业局专家组来渝考察评估国家湿地公园
8月9日-13日,国家林业局湿地中心邓侃处长一行3位专家来渝验收评估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并考察评估拟建的迎龙湖、龙河和大昌湖3个国家湿地公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