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建设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

2011-03-01 09:32:55         来源:邯郸日报     浏览次数:


  三年大变样,让馆陶这个千年古县发生了破茧成蝶的巨变。

  三年上水平,正在让馆陶县城出品位,让馆陶人民更幸福!

  今年以来,馆陶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制定了“1526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三年上水平,努力把馆陶建设成为实力之城、魅力之城、幸福之城。

  据了解,该县的“1526工作思路”,“1”就是紧紧围绕建设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目标;“5”就是突出“西部新城区、东部老城区、工业聚集区、城南商贸物流区、农村新型社区”五大板块建设;“2”就是三年完成投资200亿元;“6”就是着力推进城市环境质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风貌特色、管理服务6个方面上水平。城市建设重点实施“11211”工程,即:实施十大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完成十大精品工程建设,二十项路网工程竣工通车,住宅建设完成100万平方米,打造十大景观节点,累计完成城建工程75项,投资101亿元;其中,2011年完成城建投资28.8亿元。经过三年努力,完成新一轮城市建设改造任务,打造一批战略支撑项目和精品标志性工程,主要设施指标和环境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13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争创国家级生态园林县城。

  城市环境质量上水平。该县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城市,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爽,从总体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好于一级标准天数明显增加;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实现联网在线监控,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建立“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全面完成公主湖文化景区、滨河公园风景区、东环绿地公园、中心广场建设;新建10个以上广场游园,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建成一座省级精品公园。积极推广使用建筑新能源、新技术,建成一个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小区。大幅增加中心城区绿量,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市定标准。

  城市聚集能力上水平。该县聚集优质要素,加快高端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县城汇集,提高县城核心竞争力。将邯郸市新型化工园区和北科大邯郸科技园整合为“新型化工及装备制造工业聚集区”,争创省级工业项目聚集区;加快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聚集步伐,形成“产城一体、互动发展”的格局;修订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商业设施,发展社区商业,建设一批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提高接待设施水平。

  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该县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加快309国道、邯济铁路复线、大广高速连接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优化交通优势;以拉大城市框架为着眼点,规划建设新北环、新南环、新西环。加快各类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市政设施体系,对街道路面及其附属设施进行全面达标改造、规范设置和美化。建成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陶艺园、县医院等一批公共文化教育医疗设施。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综合运输交通体系。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实施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公用设施完好率达到80%以上。完成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和备用水源建设,供水普及率和水质年综合合格率稳定在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市定标准,完成市定热计量改造任务,燃气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万人拥有公交车标台达到市定标准。城区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完成化工园区110KV变电站。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加强县城防内涝和抢险救援装备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消防车通道。

  城市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城市居住质量。强化资金和用地保障,实施住房保障安居工程,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每年建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不低于上年城镇家庭户数的1%。加快城中村改造,完成市定城中村改造任务,并实现“四个转变”;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改善老城区环境。加快新民居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一批小游园、小型停车场、小型体育设施、公厕,完善街巷地名标志和道路指引牌。建设综合商贸街区,建立便民市场,实现便民市场全覆盖。

  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该县对县城总体规划重新进行修编,强化“五线”管理,新规划展馆建成投用。开展“零违”拆迁专项行动,确保无违章建筑产生。完成县城主要出入口改造升级工作。结合新民居建设,实施城乡结合部改造。坚持精心设计,充分挖掘城市自然景观和历史文脉,塑造地域特色;围绕塑造风貌特色,对主次干道两侧和城市广场、公园、重要公共建筑周边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性改造,整治城区河湖水系,增添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一批文化雕塑,打造特色节点,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创建高品质特色街区、样板道路、示范小区、文化广场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建成精品工程。

  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该县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要求,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体系。县城容貌景观和市容卫生相协调,县城街道整洁靓丽,无卫生死角,车辆停放有序,商业行为规范,无新增违法建筑。全面做到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达到100%。主次干道16小时保洁、重点区域24小时保洁,机扫率达到50%。坚持建管并重、综合治理,建立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实施城市管理、设施配套工程,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60%以上。坚持文明执法、群众参与,推行亲民、和谐的城市管理,加快城市宽带网建设和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提高城市管理综合效能和群众满意度。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制定和完善市民公约,培养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行为习惯,推进城市上水平、出品位。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