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水上花盘"为古镇生态修复添力

2011-03-02 09:30:13    作者:李佳霖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江苏北部无锡等地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游人的目光,而这些城市推行的城市水体净化与修复的方法和经验也吸引了各地去学习和借鉴。

  如果一个水体的水生态是良好的,自身就具有水净化能力,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如果水生态是死的,污染物则会自动增加。水是一种活的机体,河流湖泊一旦富营养化,就会造成蓝藻爆发。一旦湖泊严重地爆发蓝藻,变成了死水体,就必须进行长期的处理。水体一旦封闭起来,一遇到阳光产生光合作用就会产生蓝藻,因而就会引发严重的“内源污染”。一般来说,在失去自净化能力的水体中,内源性污染约占总体污染的40%至50%。因此,要防治河湖水体污染,应着力进行水生态的修复。

  漂浮在龙头河上的方型、圆型以及各种多边型花盘上的水生植物,开放着黄色、紫色的小花,既净化了河水,又成为古镇的一景。

  江苏北部等地为修复曾经污染的水体,通过生物操作,培养专门吸收磷的植物,或者投放能够吸收磷的细菌或化学品进行治理,来迅速恢复水生态活力。

  专家指出,河湖整治工程的生态化治理,首先应立足于学习大自然生态系统。通常自然水岸边接合处的生物量和种类比水体和陆地高出20倍至50倍,对水体污染物吸收降解和孕育水体动植物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真正解决水环境的危机,一定要依据水生态演变规律,坚持科学的治水思路。

  另外,江苏北部地区治水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健康的河流不仅要有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化、水体自净能力、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循环等,还要有其文化功能,因为每一条河流都是人工构筑与自然造化的有机结合,城市依河而筑,河流满载着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乃至区域文化景观的主要载体。利用城市的生态功能与文化功能,建设水体景观,才能提高城市环境品位。

  日前,记者在无锡市惠山古镇龙头河边发现,当地的河水尤为清澈,除了斑驳的古道、古桥,以及古朴的祠堂建筑,这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古镇,其河面上漂浮着的一片片美观的水生植物,也同样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的目光。记者一打听才知道,水质的改善还多亏了这些水生植物的帮忙。

  水葫芦“吃”蓝藻

  污水河变身“水上花盘”

  水生植物治污?这让记者颇为疑惑,仅在龙头河宝善桥附近,记者就看见巨紫根水葫芦、鸢尾、梭鱼草、金鱼藻、狐尾藻等多种水生植物,惠山古镇的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成片的绿色水生植物越到冬天就长得越好,浮在水面就像“水上花盘”,既能丰富惠山古镇的景观风貌,又能吸附杂质、对水体进行净化,特别是祛除氮、磷效果非常明显。

  采访过程中,见记者被巨紫根水葫芦小小的叶子所吸引,无锡北塘区环保局局长王澍介绍说,这些巨紫根水葫芦对消灭蓝藻做出了贡献。而在河水下面那发达的根系就是巨紫根水葫芦杀死蓝藻的“秘密武器”。

  “这可不是一般的水葫芦,科技人员在培育中对其使用了生物诱导技术。”王澍说,“与普通水葫芦相比,巨紫根水葫芦具有更庞大的根系,根长一般为50厘米至80厘米,最长可达150厘米,能强吸附弥散的蓝藻及分散的悬浮物质,并分泌大量的化感物质,还可深层次破坏藻类细胞结构,降低叶绿素含量,最终杀死蓝藻。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控藻方法相比,具有更加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特性。经过多年培育,该水葫芦已成污水河的‘克星’。”

  不仅如此,在正常情况下,巨紫根水葫芦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氮、总磷的速率也是普通水葫芦的6倍至8倍,并可将死藻分解后释放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持续吸收利用。在去除重金属砷方面,巨紫根水葫芦则是“吸毒之王”蜈蚣草的52倍。另外,巨紫根水葫芦的繁殖力只有普通水葫芦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既不会疯长为害,又可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能够明显改善其覆盖面下的水体溶解氧含量,维持了水下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善性,具有良好的生态安全性。

  王澍告诉记者,自2008年正式展开对惠山古镇核心保护区的修复建设以来,惠山古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尤其是通过各类措施对当地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后,水环境已全面提升。以惠山古镇龙头河为例,监测显示该河道氨氮达到1.48mg/l,总磷达到0.26mg/l,已能达到Ⅳ类水质要求。

  三措并举治水

  重现河岸生态绿化带

  龙头河是京杭古运河通往无锡惠山景区的惟一水道,贯穿于惠山古镇祠堂群之间。据介绍,从前由于河道水系不畅,周边企业和居民排污现象又比较严重,龙头河水质较差,经常发黑发臭,有时河水还呈现各种颜色,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严重影响古镇形象。

  如今,记者只见河水变清澈了,鱼儿在水中嬉戏,河面漂浮着大片均匀分布的水葫芦,岸边绿树成荫,树下的竹桌、竹凳上,一些老人在悠闲地打牌、聊天、喝茶。正在喝茶的大爷大妈们说,以前,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龙头河,一些人还直接将垃圾倒进河里。现在水变清了,河水也不臭了,水葫芦开出的密密麻麻的紫色小花,还成了龙头河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到惠山古镇的游人还特意到河边拍照留影。

  这一大变化,除了得益于巨紫根水葫芦这一新型的水污染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是惠山古镇推出了治理水体环境的三大举措。2008年以来,惠山古镇通过采取沟通水系、控源截污、生态修复三个具体措施,逐步使得古镇水环境质量提升,古镇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沟通水系。惠山古镇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拆除了旧有的河道闸门,让水体流动,并与紧靠其北流经的京杭大运河相通,以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

  ——控源截污。惠山古镇于2008年底启动居民拆迁工作,并搬迁河道两侧的企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实施关闭,共关闭、搬迁红旗造船厂等企业56家。在将老居民迁入新居后,做到污水全部实行接管处理,所有污水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同时实施控源截污工程,将三产门面房等也全部实现截污接管,禁止一滴污水排入河中。

  ——生态修复。惠山古镇对辖内河道实施生态修复。一是改造河床,拆除河底石板,并进行清淤,使河底土壤能发挥功能;二是进行生物治理及生态修复,包括种植鸢尾等多种植物用于吸收氮、磷;投放观赏鱼等水生动物;安置水体自净化设备等,旨在调节合理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共生环境,使河道达到最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

  记者看到,在清淤整治的龙头河、惠山浜、山东浜等河道及驳岸、码头,已经呈现出了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绿化带。

  “今后,惠山古镇还将在河道中不断投放其他水生植物与动物,以改善古镇水环境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惠山古镇的修复建设。”

  全面推进修复工程

  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东西以黄埠墩和惠山寺为界,南北位于锡惠大桥和通惠西路之间。惠山古镇是无锡山水名城的缩影,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包括国家级文物3处12点,省级文物4处7点,市级文物7处,并有19种共计67株古树名木。特别是惠山古镇因在不足0.3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118处古近代的祠堂建筑和祠堂花园,惠山古祠堂群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待选范围。

  此外,惠山古镇还有丰富的名人文化、泉茶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等众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无锡市“露天历史博物馆”。

  本着保护文化生态,对历史、对不可再生资源高度负责的态度,惠山古镇于1998年启动古镇保护修复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并在2008年正式展开了对古镇0.36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的修复建设。

  据无锡市北塘区负责人任培燕介绍说,整个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起止时间为2008年到2012年,工程总体投资预算为32亿元,是按照“全力求证,小心落笔,保护有据,发展合理”的方针,在修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强化生态修复,完善城市功能,把惠山古镇打造成为无锡历史文化的集中展演舞台、文化休闲的城市客厅和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

  近3年,惠山古镇核心区修复全面铺开以后,完成祠堂修复58座,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及土地整理有序推进,其中古镇核心区居民住宅拆迁面积86860平方米,拆迁户数1309户,并在北塘区配套建设了惠麓苑二期、锡惠苑、惠麓东苑等定向安置房以及定销商品房,对被拆迁居民进行就地安置。如今,人们完全生活在“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小镇里。

  正是在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后,惠山古镇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在今年春节初一至初五,惠山古镇每日接待游客高达4万人次呢!”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处长陈晓红高兴地说。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无锡加码海绵城市建设让环境更宜居

5月30日,记者从无锡市住建局获悉,今年无锡市市区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详细】

无锡鼋头渚将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

  近日,江苏无锡首家百年景区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举办了建园百年庆祝活动。【详细】

无锡市最新一轮城市规划将启动 多地有大动作

 1、问:无锡市最新启动的新一轮城市规划(2016~2030)预计什么时候能完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