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护绿引发的思考

2011-04-08 08:40:26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最近,江苏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迁移大树引发市民护绿行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地铁建设方规划,三号线开挖需要移树2679株。不少市民发现,原“总统府”和南京图书馆周边郁郁葱葱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法国梧桐,一夜之间被刨成了深坑,市民们不能容忍了,他们自发地在梧桐树上系上绿丝带,“拯救南京梧桐”的声音出现在各大网站上,这一行动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日前南京市宣布暂停移树,将成立一个由园林专家、交通工程专家、高校学者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绿化评估”小组,对计划迁移的每一棵树进行评定,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树搬家。

  政府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闻过即改的善举值得赞许,但我以为,护绿行动所引发的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深刻反思,如城市发展如何科学处理“路树之争”?减少毁绿,必要的移树又该如何听取市民意见,而不是武断决策?又如城市规划怎样做到科学、民主,广纳民谏,广听民意,择善而从?

  市民护绿虽然发生在南京,但它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即路树矛盾。近些年中国城市快速扩容,树与路、树与建筑的“战争”日益加剧,毁树毁绿毁文物扩路、建广场、盖高楼,绿树绿地“牺牲”于城市建设屡见不鲜。笔者理解城市管理者的苦衷,修路、修地铁,不动一棵树似乎不现实不可能,但如何在城市建设与保护绿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必要的大树搬家如何赢得市民理解、减少心理震荡,这着实考验政府的智慧与善意。

  南京地铁建设移树早有先例,已经建成的地铁一、二号线迁移大树数千株,但民意似乎比较平静,这次却不同反响,市民自发保护梧桐,网上留言批评鲁莽的移树行为,缘由何在呢?

  笔者分析,这当然有对城市的记忆与留恋。这些法国梧桐历史悠久,让闻名遐迩的金陵“绿都”熠熠生辉,已深深地定格在南京人的脑海里,烙印在南京人的心坎上。一夜之间,绿荫遮盖的道路被剃“光头”,无论是从对绿树的感情,还是从生活习惯上讲,南京人都不能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

  但市民护绿深层次的意义是彰显绿色文化深入人心。城市的热岛效应让绿树的价值越来越弥足珍贵,资料显示,一棵50年的阔叶大树,每天呼出氧气44.5公斤,足够32人呼吸之用;每天可吸收33.5公斤二氧化碳,相当于100人排出的二氧化碳总和;夏季每天吸热1500万卡,50年中累计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达6.25万美元。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绿色的渴望与要求越来越强烈,大树已成为市民离不开的亲密伙伴。

  笔者以为,护绿行动对城市管理者应该有三点警示。一是城市建设规划要力求科学,最大限度减少毁绿;二是必不可少的大树搬家要听证,充分听取民声、尊重民意,不可武断决策;三是移植的大树要保证成活率。这次南京市民护绿是有“前车之鉴”的,据媒体报道,近10年,南京主城区被砍掉或移植的大树超过两万棵,其中移植树木成活率不到30%。城市越变越大,大树越来越稀少,这种现实焉能让市民满意呢?

编辑:se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重庆丰都:47公里长江两岸实现绿化全覆盖

“现在的长江丰都段两岸,都被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了,看不到一块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说起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变化,丰都县林业局产业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几年,丰都补“天窗”、接“断带”,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并重,县境内47公里长江两岸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详细】

山东11市入选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绿化各有高招

记者从山东省林业厅获悉,山东省日照市、莱芜市获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国共计137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