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打造黄河水畔森林和谐宜居城

2011-04-08 11:09:45         来源: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起伏的山峦滴翠流丹、漂亮的城区碧树林立、一排排“绿色诗行”在道路两旁写就、一幅幅“绿色水墨画”透过乡村四处铺展……置身如今的三门峡,人们会由衷地感受到绿色生命的律动。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九曲黄河之滨,是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陕州故城遗址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现辖3县、2市、l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人口223万。三门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是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文化、旅游中心,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拥有黄河明珠、文化圣地、豫西重镇和天鹅之城的美誉。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森林因水而枝繁叶茂,水因森林而碧波长流。正是这种有机的结合,才共同构成了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森林环境,维系着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27.5万亩,活林木蓄积量18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6.73%。依水而建,凸显自然山水优势

  在自然环境上,三门峡既有北方粗犷的山,又有南国秀丽的水。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坚持“林水合一”,围绕山体广植树,用活水体显灵性,加快水与林的沟通,实现林水相依、林水相连、依水建林、以林涵水,促进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依水来讲,市区坐落在黄河南岸阶地上,黄河自西向东抱城而流,每年冬春季节黄河三门峡水库落闸蓄水,形成长达20余公里、宽300米至4000米、面积3万亩以上的辽阔水面,高峡平湖,蔚为壮观,“三面环山两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在我国北方城市中十分罕见。经过连续四期的治理,青龙涧河、苍龙涧河等河流如一条条玉带穿市而过汇入黄河,使三门峡市灵动而有活力。城市湿地公园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只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越冬,向人们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魅力。

  就林而言,市区绿化覆盖率43.1%,绿地覆盖率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基本形成“南山北岭披绿妆,三河两岸尽春色”的城市森林景观。在陕州故城遗址之上建立起的、滨临黄河的陕州风景区和城市湿地公园,是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景区面积1000公顷,园内既有唐宝轮寺塔、古城牌坊等古代建筑,也有牡丹园、中日友好植物园等现代园林。城区涧河沿岸建设了长度近10公里的带状公园,建成园林绿地65公顷,蓄水水面5000亩,也成为北方城市之中少有经典之作。市郊的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摩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以上,园内有植物1800多种,动物30多种,春季花飞蝶舞,夏季流泉飞瀑,秋季红叶似火,冬季雪压青松,处处显生机,四季有景观,被称为市区“天然氧吧”。另外,我们精心修建的虢国公园、人民公园、大岭游园等10多处公园绿地,水、木、草、花交相辉映,碧水盈盈、花木葱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科学规划,绘森林城市蓝图

  紧密结合三门峡地理地貌特征,城市发展趋势和对城市森林建设的多种需求,按照“黄河水畔森林城,宜居和谐三门峡”的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滨河山水森林城市,通过构建“一城、二带、三区、三极、多廊、多点”的市域森林体系和“二团、一心、二横、五纵、多园”的近郊森林体系,实现“城镇村庄绿岛镶嵌、山地丘陵绿衣相披、道路水系绿网相织”的森林城市景观格局。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9.50%,森林总蓄积量达到1920万立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5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87%,村庄绿化达标率达92%,各项建设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要求。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53.50%,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395万立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15.1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92%,村庄绿化达标率达95%以上,继续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基本形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该《规划》全面完成后,每年将增加直接经济效益70.63亿元,生态效益18.74亿元,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更加增强,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民动员,造秀美山川

  建设城市森林,再造秀美山川,已经成为三门峡市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2007年8月,三门峡市编制出《三门峡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将全市林业生态区规划为“三区”(山区、丘陵区、黄土沟壑区)、“两点”(城市、村镇)、“一网络”(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2008年初以来,三门峡市先后规划实施了市区南山绿化改造、市区至大坝铁路沿线绿化、连霍高速东、西出口及硖石段可视范围内荒山绿化、陕县高阳山、灵宝函谷关景区绿化、卢氏县城滨河公园绿化等一系列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密切相关的造林绿化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共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199.6万亩,已有5个县(市、区)被省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

  城区绿化项目扎实推进,大规模、高质量的园林景观初步形成。先后启动了黄河湿地保护、城郊生态治理、涧河生态开发、陕州大道绿化、白天鹅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生态绿化项目,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黄河湿地保护项目实施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越冬白天鹅增加到上万只,白鹭、水鸭等珍禽大批回归;城郊生态治理项目完成造林绿化3232公顷,昔日的黄土沟壑已成为一道翠绿的生态屏障;涧河生态治理项目基本完成;连接东西城区的“绿色走廊”已经形成;河南省首家以观赏保护白天鹅为一体的白天鹅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林地400公顷、水面133公顷。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使城市的山、水、林、景融为一体,形成森林包围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园林景观。

  全方位建设城区绿化工程,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在做好大面积绿化的同时,三门峡市坚持抓大不放小,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化工作,加强对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项目的绿化规划管理,走平面绿化、小区绿化、屋顶绿化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路子。通过拆迁造绿、开墙透绿、立体建绿、“四旁”植绿、见缝种绿等方法,创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生态绿化系统。园林单位、绿色小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截至2009年底,城区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面积210公顷,绿化达标率在80%以上,一大批园林居住区,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成为市民理想的居住之地。

  和谐共生,烘现代文明氛围

  建设“生态三门峡”、“和谐三门峡”和“文明三门峡”的目标,爱绿、护绿,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三门峡市地貌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树种繁多,为更好地保护市区的珍稀名木和古木,全市开展了古树名木的普查保护工作,通过挂牌、修建围栏、加固支撑物、培土、施肥、治虫、浇水等措施,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促进其复壮更新。在城市园林景区和游园内,通过改善环境、设置鸟巢、放置饲料等方式,积极开展“留鸟栖城、引鸟进城”活动,不少鸟类又回到了城市,与市民和谐相处。特别是在黄河湿地的白天鹅观赏保护区内,每年冬季,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保护队,在滩涂上撒放饲料,确保天鹅安全越冬。洁白美丽的白天鹅、碧波荡漾的黄河水,与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坡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来三门峡观赏白天鹅,诸多文化名流到此采风、创作。白天鹅,已成为三门峡市的“生态名片”,也赋予了这座城市更多的生态文化内涵。

  随着创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的加快,三门峡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山会更绿、花会更艳、空气会更清新,宜人居的自然山水城市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编辑:se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