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绿化模式将泯灭城市的个性
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绿化也得到迅猛发展。不过,也许正是由于发展势头迅猛,不同地域的各个城市似乎根本无暇顾及个性化发展,普遍采用草坪、大树移植、灌木绿篱、外来树种等通用模式。绿化通用模式是盲目模仿的结果,是发展速度重于质量的表现,导致城市个性丧失。
通用模式大行其道
铺草坪,而且禁止游人进入;多种常绿树种,比例越高越好;外来品种大量引进,乡土植物屡遭歧视;对大树古树情有独钟,即使国家相关部门明令禁止也置若罔闻……纵观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绿化建设,屡屡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的做法。
作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绿化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不过,目前绿化建设形式与方法被不断复制、模仿、同化,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又不能不令人担忧。
在上海绿化带里大面积密集种植红叶石楠,郑州可能也会如此;武汉不少城市广场的草坪几乎“一望无际”,在西安也会看到类似情景;同样,像粗大树桩一样矗立的移栽大树,在很多城市广场也随处可见。就如同各地对GDP增速高度一致的崇拜一样,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也使各地的绿化建设找到了简便易行的通用模式。
其实,这种发展模式不过是高速发展进程中的通病而已,是发展质量不高的体现。以绿化而言,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甚大,看到别人怎么做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照搬,显然不是科学发展之道。
比如现在各地都在追求的所谓“四季常绿”,其实就是一大误区。在北方,最好的常绿树种是柏树和松树类,但这类针叶树种虽然能在冬季保持绿色,在夏季却缺乏遮阴的优势,对城市环境的调节功能远不及阔叶树种。但是,绝不能因此而盲目羡慕并栽种常绿阔叶树。
“在北方的房前屋后、街头绿地等开展绿化建设,多栽落叶树其实就是最优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在夏季,树荫能够遮挡阳光,使室内凉爽,少开空调,因而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而在冬季,树叶落光了,太阳光能够照射入室,为室内增加温暖,减少能源消耗。
尽管是常识,但常识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做。于是,从南到北、自东向西,绿化建设通用模式大行其道。
绿化塑造城市个性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绿化建设在理念、方法上渐趋一致进而形成通用模式并不奇怪,甚至是一种必然,因为这也正是一段时期以来整个城镇化建设的通病。
“低头是铺装,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这句顺口溜是老百姓对当前城市广场建设模式的幽默描述,形象地描绘了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无处不在的尴尬。
要避免“千城一面”的尴尬、突出文化个性与历史品位,广场、大楼、高架桥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许无能为力,但绿化建设则因为得天独厚的乡土植物材料而大有可为。毕竟,不同于水泥、钢筋、玻璃、沥青等建筑材料,不同地域的乡土植物材料则千差万别。
乡土植物的存在与生长,向世人传播着城市的地域文化色彩。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成长过程中,乡土植物是最熟悉的,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北京,五月槐花飘香;在厦门,七月凤凰花开似火……这些都是抹不去的人生记忆。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各异,形成了浓郁的区域特色。一提到某种自然景色,人们往往很自然地联想到某个地区,如南国椰林成片、北国苍松挺拔。
所以,在城镇化进程中,绿化不只是种树和具体建设项目的简单结合,而要将其与城市自然空间的组织、文化品位的显现、历史景观的保护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缺乏必要的、全局性的论证,只注重眼前、局部的利益,甚至简单等同于工业项目,绿化建设必然成为短期行为,成为政绩工程,体现城市文化个性根本无从谈起。
因为“追新逐异、贪大求快”,一些北方城市大量引进南方植物,结果因为不适应北方气候而死亡,或者生长不旺盛;更适合北方生长的本地树种如杨树、槐树却被大量砍伐,甚至逐渐退出城市舞台。这大可不必。
如果完美顺应自然地理规律体现地区个性与特点,绿化无疑就是塑造城市个性的最佳手段。广州曰花城、福州曰榕城、河南洛阳是“牡丹之都”、湖北咸宁则为“桂花之乡”等,这都表明相关植物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含义。
在城镇化进程中,是绿化而不是所谓的地标建筑更有利于赋予城市以个性和气质。
立足当地差异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显然,不同的区域因其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目标,一哄而上地上工业项目、搞经济建设,这不是提高发展质量的表现,必须实现转型。城市绿化建设也是如此。
现在,不少城市以经济建设思维指导绿化建设、以招商引资模式引进外来品种,追求大投入、大手笔、大气派、大场面,追求高速度、快节奏。
其实,现在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都值得反思。比如,绿化浇水很多人都感觉不低碳,却不明白频繁浇水不利于树木健康生长的道理。“如果不断浇水,树木可能会因为水分总在地表,树根就不再往地下深处生长,根系越来越浅,大风时容易倒伏。”生态专家称。
经济建设可以通过考察来借鉴其经验,绿化建设并非完全如此。花大价钱种别人的花草树木,建成的绿化带、生态公园也许一时好看,却根本没有形成乔、灌、草、藤兼备的植物体系和以植物为基础、能够自我平衡的食物链,鸟雀不在这里筑巢,蛐蛐不在这里鸣唱,虫害却屡禁不止,只得不停地人工喷药。这样一来,鸟类更不来了。
缺乏个性、“千城一面”是当前城镇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主题之一,发展转型当然也是城市绿化建设的追求目标。我们期待绿化建设多元化发展时期的早日到来!
编辑:jade
相关阅读
保定10月底前市区立体绿化景观将基本形成
随着城市的日趋拥挤,绿化多多益善与用地捉襟见肘的矛盾日趋突出。不过,保定市《保定市城市立体绿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新近出台,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保定市开始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建设模式,从平面绿化向空间绿化延伸。【详细】
孟兆祯:走出园林建设浪费误区
26日至27日,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论坛在丹江口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苏雪痕等风景园林专家学者提出,要坚持“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走出园林城市建设浪费误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