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秋:镌刻民族建筑的魂脉

2011-05-10 09:48:39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次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段《考工记》中的文字为中国传统建筑订立了一个标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程泰宁曾这样评价张锦秋的设计作品:作品风格鲜明、成熟到位,是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典范。她的作品是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迈出的一大步。

  作为一名建筑师,张锦秋和古都西安的情愫水乳交融。中华民族盛世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达千年之久。这里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里至今保存着的完整遗址、重要古迹向世人述说着古都的光辉历史;当今的西安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城市,科技、经济、旅游等迅猛发展,使这个城市充满活力。这片古今交融、新旧相辉的土地正是张锦秋进行建筑创作的广阔背景。

  在高扬起新唐风理念的同时,张锦秋一直在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作之路。她认为,有一个几十年来始终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对中国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需要提高到理论高度上加以阐释,以解决传统建筑文化的自我认同问题。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既是一项领域广阔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几代人不懈努力才能完成的渐进的积累过程。张锦秋在建筑创作中始终坚持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之路:于建筑的环境、意境、尺度中体现传统文化及传统建筑的精髓;于功能、材料、技术上体现现代建筑的需求。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天人长安塔的设计就是基于这一法则,决定采用唐风木结构塔的基本造型:方形的塔体,稳健的逐层收分,悬挑的平座,深远的出檐。从远处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识别这是长安之塔。设计采用传统建筑的革新,选用了钢结构外框内筒的方案,屋顶、挑檐,明层的外墙一律采用超白玻璃,外露结构构件和檐下创新构件一件采用沙光不锈钢色。这样使天人长安塔具有闪亮、透明的“水晶塔”的风韵。

  获得国家设计金奖的群贤庄小区是我国较早采用先进技术的绿色节能生态小区,小区中的地热水资源、保温隔热的地方材料的外围护结构、屋顶花园都采用了有效的节能环保措施设计。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普陀山佛学院等工程中张锦秋设计实施了雨水和中水的利用。陕西历史博物馆从总平面布局和建筑设计均科学地预见了未来的需求,预留了发展余地,现已收到预期效果,一直是我国最现代化的博物馆之一。张锦秋还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现代化,尝试用新材料新结构体现传统的风韵,如黄帝陵祭祀大院(殿)的覆斗形屋盖,普陀山佛学院大悬挑的现浇椽板,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大唐芙蓉园紫云楼采用轻骨料陶粒混凝材料;最新建成的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均为钢结构体系,实现了建造过程的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实现传统建筑材料和工艺的现代化,使中国传统建筑从木结构向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的转换。

  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庄惟敏评价黄帝陵祭祀大殿是国内最具纪念性的建筑,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两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在谈及张锦秋设计的黄帝陵轩辕庙区祭祀大殿工程时说:“黄帝陵工程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告诉我们怎样去实现我们的文化,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文化。我觉得这是我们设计师一个突出的贡献。黄帝陵既是新的,又是旧的,不大的面积要做出既有统一,又有气派,就靠我们设计师的手段。”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我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对大明宫遗址及周边城市进行保护改造,是集抢救大遗址、改善西安道北民生和整治城市环境三大作用于一身。作为大明宫遗址公园总体设计师,张锦秋亲自担纲的大明宫正南门丹凤门的单体设计就秉承了“探索建筑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丹凤门是唐大明宫正门,不仅其尺度、体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正对门楼的大道竟达176米宽,是隋唐都城中最宽的南北大道。为了实践保护展示建筑的现代性和可逆性,设计采用了全钢结构。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城台与城墙部分外壁为大型人造板材,外表分别施以城砖和夯土墙的机理。楼板屋顶为轻型合金钢板材。外露部分均采用合金钢板组合而成,通过金属构件固定到钢结构构件上。所有室内空间内部装修均不仿古,采用现代材料、现代手法与风格。建筑外观色彩从上到下全部为淡棕黄色,近于黄土与木材的色彩。使这座建筑既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型制、尺度、造型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使其成为一个现代制作的标志。采用色彩上高度的抽象手法,赋与这座遗址保护展示建筑以明显的现代感。

  【和谐建筑】

  建筑学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学科,它既是一个时代科技成就、工艺材料的具体体现,又深刻地反映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文追求和艺术品位。建筑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和技术属性,充满着复杂性、矛盾性和模糊性。当遇到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撞与融合时,张锦秋认为建筑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协调和解决诸多矛盾,创造符合时代的精品,满足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优秀的建筑应该促进今与古的和谐、人与城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乃至人与人的和谐。

  张锦秋放眼世界,清晰判断当代城市艺术不可避免地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因而应当格外强调“和谐”这一特质。根据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张锦秋在前辈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建筑”的理念。在她看来,这一理念的第一个层次是“和而不同”,提倡不同因素的协调,反对相同因素的一律,即主张吸纳百家优长,兼集八方精义;第二个层次是“唱和相应”,说明不同的因素怎样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即音虽有高低不同,只要有主次、有节奏、有旋律地加以组织,就能奏出和谐的乐曲。”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张锦秋在自己的设计中,总是综合考量,并自觉将这一“和谐”理念融入到设计之中,以维护城市发展在历史文化上的连续性。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设计中,张锦秋的理念是这样的:一是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城市中应该赋予新的生命,使其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二是以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动力,拉动周边的现代化建设,从而发挥土地的潜在价值。三是通过周边土地的增值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推动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和谐共生与良性循环。

  随着张锦秋在中国建筑史上奠定的历史地位,她也成为建筑领域的一块金字品牌。有个开发商找到张锦秋,想让她在西安钟楼的附近设计一组新奇特的建筑。

  “要理解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在钟楼旁边搞新奇特不是把钟楼的环境给破环了吗?作为建筑师的良心,我是不能这样做的。你要做新奇特,在城外找个地方我给你做,行不行?”

  “那不行,钟楼有名,靠近钟楼好借光。”

  “那我无能为力。”

  这就是张锦秋的本色。多年来,她尊重科学艺术,尊重历史文化,尊重城市特色,在传统建筑与现代化城市的紧密融合上进行着不懈探索与实践。

  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谈及张锦秋的设计时说,古迹无存的大唐芙蓉园规划很费心思,设计师既大胆借用历史名胜又很注意分寸的把握,使人们能神往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宫殿,仿佛回到千年时光。

  纵观张锦秋的作品,既是一种文化寻根的硕果,又是一种地区文化新特征的阐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曾极有深意地提出过“张锦秋现象”,他说:“她的建筑作品成熟到位,整体的完成度相当高,很能体现盛唐时期恢宏博大的文化气魄。一个女建筑师能有这么大气魄,我一直觉得是蛮有意思的现象。”

  1991年张锦秋获得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5年当选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2000年荣获梁思成建筑奖;2010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这一奖项,曾颁与钱伟长、钱学森等声振寰宇的科学家,她是该奖项设立16年来唯一的女性。国家优秀设计奖、国家优秀规划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也被她悉数斩获。

  而比这荣誉更让她自豪的,就是一座座矗立在神州大地上的由她设计完成的经典建筑。每一部作品都让人叹为观止,而又能从中获得一种文化觉醒和认同。这种超越建筑本身的力量,震撼着每一个驻足其间的观者。

  对于自成一格的建筑风格,张锦秋总是有着更多的理论设计。她认为,在建筑创作中需要协调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建筑与城市、个体与群体、建筑与环境、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高雅与通俗。协调也好,结合也好,都需要建筑师在文化素养方面,设计技巧方面作多方位的深化与开拓。尽可能地使作品在协调或结合的层面上更高一些,手法上更成熟一些,形象上更清新一些。从文艺复兴算起,西方建筑师经过50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要在短短的100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就一蹴而就,显然是困难的。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正是我们中国建筑师在21世纪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历史责任。总不能等待外国同行来代替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出路在哪里?张锦秋的回答发人深思:“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时,我们分明感到,在大师的眼里,振兴民族建筑的任重道远。这种清晰深刻的见地,让人深触中华建筑之魂的律动之脉。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世园会将带来哪些惊喜?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已经进入倒计时100天。始于1960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至今已经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国家举办了30多届。它不但是世界各国园林园艺精品、奇花异草的大联展,也是增进各国相互交流,展示【详细】

揭秘北京世园会三大看点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北京世园会)将于明年4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这届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承办的国际级别最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有望成为展出规模最大、参展方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广的世园会【详细】

世园会园区明年4月试运行 10个展园完成建设

  寒冬时节,位于延庆的世园会园区内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本月起,2019北京世园会各个展园进入室内布展阶段,明年4月1日园区开始全面试运行,届时绿化施工、运营体系、安保体系、物流运输将同步启动,并于4月15日前完成室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