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植物学研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11年5月10日,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主持,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研究员和龙春林研究员等共同完成的“云南民族植物学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由同行专家郭辉军、杨宇明、曹敏、郑进、董文渊、马伟光、欧晓昆、陆树刚、朱华研究员/教授九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在认真审阅材料、听取项目组汇报、进行质疑和讨论后,一致认为:云南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元性在全球具有独特性,项目组开展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鉴定委员会认为,“云南民族植物学研究”项目组率先在中国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发表了我国第一篇民族植物学论文,开创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学科领域,带动了民族植物学在全国范围的发展,丰富了植物学和民族学的学科内涵,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项目组首次系统地对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白族、藏族、拉祜族、瑶族、彝族、傣族等16个少数民族及其社区传统利用及管理的资源植物进行了民族植物学编目,是国内研究少数民族类别最多、涉及植物资源数量最丰富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创新了民族植物学的定量评估方法,首创了森林可持续利用的民族植物学指标体系等,并首次将参与式方法(PRA)应用于民族植物学的调查工作,创新和发展了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被国内民族植物学工作者广泛应用。项目组基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提出了“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协同进化”、“文化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多样性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观点,被美国、泰国、中国同领域的学者所接受,并被政府决策采用。划分了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三个阶段(即描述、解释、应用阶段),并开展了应用研究,体现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管理、资源植物的发现和利用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云南民族植物学研究”共发表了论文63篇(其中SCI期刊20篇),出版专著5部,培养研究生23名。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同时还建议继续开展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抢救各民族重要的传统植物学知识。
编辑:gloria
相关阅读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云南:设立鲜切花高铁快运物流园区
云南是亚洲鲜切花交易中心,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非洲的肯尼亚并称【详细】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