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倾力打造“宜居城市” 大手笔描绘城市蓝图

2011-05-17 09:03:25    作者:程琳     来源:闽南日报     浏览次数:


  本报讯(记者程琳)每一座发展中的城市,都有其成长的历程。漳州这座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名城,被誉为“山秀水灵沃平原,人杰丰埠盛闽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步在这四季鲜明花果飘香的闽东南花都,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仰望着鳞次栉比的大厦,不知不觉间,人们发现,城市面积变大了,道路宽广通畅了,园林绿地增多了,环境卫生更整洁了,公共服务更完善了……

  大手笔描绘城市蓝图

  “十多年前说漳州市区,指的就是芗城区,现在说市区,那可就大多了,东边的龙文区,西边包括金峰开发区都是市区了。”家住水仙花园的老漳州人郑女士说。的确,漳州城区历经多次延伸拓展,从1949年城市建成区仅3.2平方公里,扩大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6平方公里,直至今日的50.59平方公里,已是解放时漳州旧城的15倍多。尤其是近10年的城市变化更加明显。

  市城乡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1949年漳州城市建成区小,人口才6万人。城市主要街道狭窄,路宽仅5米至6米,路面不平、路灯不明,公共设施匮乏。城市主要功能区域大致为:城市东部以商业和纺织工业为主,城西为政府机关所在地,城南是水运口岸商贸中心,城北为蔗糖等交易市场,是一个消费性的小城市。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1997年漳州市区实现了第一次拓展,当年7月龙文区正式成立,龙海市的步文镇、郭坑镇纳入城区管辖范围,我市掀开了建设东部新城区的序幕。“近年来,龙文区修了很多大马路,建了很多高楼大厦,人口增加很多,我们这里不再是‘农民区’,以后市政府还要搬过来,到时候这里就是‘中心区’了。”龙文区石仓村老林高兴地说。

  城市建设离不开蓝图绘制。解放至今,漳州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共有七部,分别为1958年版、1960年版、1978年版、1983年版、1988年版、1994年版以及2002年版(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最近的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将漳州城市规划区域扩大到了25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定位为“工贸港口城市,花果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东南中心城市之一,区域性交通枢纽”。2011年,作为“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市区“中心东移、跨江南扩、面海拓展”的发展战略,将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将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移、南扩和面海上,以壮大城市母体,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目前,新一轮的《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已启动,圆山新城的规划建设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中心城市一江两岸、沿江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路网配套加快城区发展

  道路是城市的脉搏,它延展城市建设框架,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小时候的印象中,唯一一条贯穿市区东西向的道路就只有胜利路,漳州人有句俗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是市区早期道路的真实写照。”家在老城区的王阿姨回忆道。

  解放初期,漳州城市主干道主要有新华东路、新华西路、延安路、北京路、厦门路、青年路等。道路总长24.47公里,面积18.67万平方米,主要街道一般宽5米至6米。建国以来,漳州不断改造旧街巷,辟建新街道,20世纪70年代,城区新建的延安北路、胜利路、新华南路、新华北路,街道宽度都在24米以上,至1990年,城区拥有街道总长52.40公里,面积47.80万平方米。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漳州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先后建设改造了迎宾路、水仙大街、九龙大道、漳华路、江滨路、南昌路、丹霞路、新浦路、胜利西路、新华东路、西洋坪路、瑞京路、金峰路、龙文路、腾飞路等多条城市道路主动脉,形成了安全、快捷、顺畅的“八纵八横”城市交通网。“十一五”以来累计投资达59.44亿元,新增城市道路长度5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从1978年的2.52平方米增至2010年的17.93平方米。

  “如今从芗城到龙文不再只有胜利路了,东西向的还有漳华路、南昌路、新浦路、江滨路、水仙大街可走,两区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仅需十几分钟。而且路比以前宽多了,像江滨路宽50米,漳华路也达到了45米,看起来十分宽敞整洁。”王阿姨说。

  房地产建设提升居住品位

  这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市一方面加快改造旧城区,延北片区、北部片区等旧城区均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漳州北部片区曾经是聚集了较多老国企的旧城区,如市麻纺厂、通用厂、龙机厂、无线电厂、市玻璃厂等,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昔日遗留的陈旧厂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华元小区、武夷名仕园、冠城国际等优质的居住社区。2005年11月16日,延北片区这个漳州最早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住宅小区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开始了成片区大规模的建设,取而代之的是延安广场住宅小区。另一方面,下力气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保护,投入4000万元完善漳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2004年该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并于2010年获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选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

  此外,市委市政府还稳步推进市区战略东移,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功能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一批科教文卫项目陆续建成投用,九龙江大桥及北连接线、龙江北路、北环城路、碧湖市民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建重点项目相续开工建设,万达广场、明发广场、人民广场欢乐城、钱隆学府、华美达酒店、融信·希尔顿酒店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大社区、高端商务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新中心城区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1949年至1979年),漳州市区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80年至1985年,人均居住面积仅为5.4平方米,1986年至1990年,人均居住面积提升到9.42平方米,如今,人均居住面积达32.4平方米。

  下大力气打造“宜居城市”

  “城市不是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这是漳州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一直追求的主线。”市建设局工作人员说。这几年,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我市大力实施园林绿地工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区园林绿地建设完成投资2.31亿元,新增公园绿地面积88公顷,打造出四季有花、四季有彩的城市特色。自2003年漳州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6年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顺利通过园林城市复查,漳州城市人均绿化率不断提升,201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一个山青、水秀、花香、景美的亚热带花园城市渐显雏形。

  为了改善市区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我市加大市区街道两侧园林绿化的投入,实施道路行道树新植、补植、及街头绿地改造,在各主要道路、道路交叉口渠化岛和公共场所摆设鲜花,对立交桥、安然桥、江滨路防洪堤等进行垂直绿化,力求全方位美化、绿化、亮化我市街道景观,加大园林小区、园林单位创建力度。现在,市区街头路边处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可谓“人在园林中,居在花锦上”。此外,我市还集中开展内河整治,先后投资近4亿元,对浦头港、三湘江等市区内河进行标本兼治,把原本污染严重的内河建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完成浦头港两岸绿化工程、龙文塔景区配套工程、中山公园整体改造、动物园整体改造、九龙公园水体生态整治工程等一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我市正在充分发挥生态、花果、水资源等优势,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千年古城不断书写新的历史,展现新的英姿。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春季花木样样新,漳州花卉苗木出口向好

春天到了,花卉苗木销售的春天也来了,经统计,2017年前4个月,漳州出口花卉苗木955批次,货值3216.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9.7%,热销至韩国、荷兰、日本等39个国家地区。【详细】

福建漳州棕榈首次出口韩国

一批棕榈经漳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正式出口韩国,这是漳州棕榈首次出口到韩国。该批棕榈由长泰金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共510株,货值1.4万美元。【详细】

走进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12月19日,游客在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火山地质遗迹上玩耍。【详细】

2016年前8月漳州花卉苗木出口突破4千万美元

  2016年1-8月,福建漳州花卉苗木出口1382批次,货值4314.4万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1%和18.0%,産品热销至东南亚、中东、欧盟和美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