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皇家园林的商业潜力
当康熙爷在畅春园的寝宫合上双眼时,这位将王朝推上上坡路的皇帝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将近300年后,这个自己半生用来“避喧听政”、最后卒于此的“御园”,连同着附近几个小规模的皇家园林,会成为泯泯众生、莘莘学子脚下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如今,这个民间野史里始终让老百姓八卦着的“世宗夺嫡”悬案的事发地点,只残存了两座曾经皇家寺庙的山门,如若不是相连几个社区的砖瓦楼上还带着曾经皇家园林古朴而吉祥的名字,初来乍到的人很难想像这里曾经有着什么样的气派。
这里曾经被八国联军烧毁、老百姓洗劫,后来又曾沦为军队的操场和郊区百姓的农田,最后与北大联系在一起时,“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的风景早已不在,反倒是颐和园路上北大西门的古色古香更加让人觉得有历史厚重感。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带发生的“大变化”应该算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饭店,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是热闹繁华的北京硅谷电脑城。这一时期,还在遗址的中段修建起畅春新园,经过整理修葺,已经成为附近人们游玩散步的小型公园。由于畅春园遗址与北大校园近在咫尺,附近的宾馆、饭店、电脑城、体育馆又多与北大师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这一带已经成为北大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景观了。它与相邻的承泽园、蔚秀园一起,都成为了北大的宿舍区:蔚秀园住的是员工,承泽园都是教授,畅春园则是研究生们,而混杂其间的,还有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
如果把海淀桥附近的北四环比做一道墙,那么曾经与畅春园一带“一墙之隔”的苏州街无疑是随着中关村的发展、膨胀而改头换面的商业区。与10年前相比,新、老“海图”的翻天覆地足以让曾经来过这里的人们咋舌。正如同北京东三环CBD的逐渐扩张一样,中关村商业区的扩大让焕然一新的苏州街也开始“容积不够”,中关村的辐射力已经开始越过了北四环这道墙头,从海淀桥下穿过,悄悄烤热了颐和园路。
中关村的信息产业、商业文化与北大校园的校园文化交汇,打造着属于“这里的”气质。在某著名网站查询这一带的店铺,几十页信息里,绝大部分都是餐馆。学者、文人从来就与“吃”有着不解之缘,民国时北大的大家傅斯年、胡适的逸事里就有几条与吃有关的内容。而几年前一夜之间出现在各高校附近、至今仍然火爆的“烤翅”,其发端正是来自于“西门烤翅”。
与民国时梁实秋笔下鲁菜当家的“北平”相比,这一带的餐馆口味倒是芜杂得很,京、粤、川、鲁、疆、滇、黔,东西南北中夹杂着国外的快餐,几乎成了一份博览的样本。与高耸的写字楼与时俱进,高校师生的整体消费能力早已“鸟枪换炮”,穷学生和囊中羞涩的教书先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在近几年里人大和北师大周边的商业环境向高档化演变过程中早已经表现出来。但这一带的餐饮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带着以前的弊端:菜量不小,但味道差;价格不高,但环境嘈杂;服务随性有余而精细不足;地段过于市井而档次不够。这一切盖因为学生作为消费主体,胃口早已经被食堂的大锅饭搞得门槛很低,涉世未深又没有什么架子。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经营不需要口碑,将网络视为生活组成部分的学生群体和中关村的白领们,都对生活有着高涨的参与热情,从相关网站里关于这一带店铺事无巨细的信息里可以发现,其实他们对改善这一带服务业水平的愿望非常强烈,否则不可能连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吃店都会有那么多人点评。
不过未来这里可能还存在第三种消费群体:旅游者。颐和园路本身承载了去往北京大学、颐和园、香山等地区的运输任务,这一段路路窄车多,旅游高峰季节堵车是家常便饭,而今地铁延伸到颐和园,尽管分担了一部分运输压力,但因为便利吸引而来的游人也只多不少。如果这里可以开辟成颐和园旅游区与中关村商业区之间人流在高峰期的缓冲地带,延缓游人和白领们回家的脚步,让大家“顺势下车”,那么以餐饮、休闲为主的服务业前景将相当可观。
这种状况对于既有的店铺尚可以得过且过个几年,但对于后来的进入者而言则可能是一个不错做“鲶鱼”的机会:一旦可以做出一家服务到位、条件良好、档次够高而又可以让一部分高校师生消费能力可以接受的服务业店面,依靠这部分流动性相对较小的消费群体之间的口口相传和学校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店铺一夜火爆的可能性非常之高,“秒杀”竞争对手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在“硅谷”旁边于2009年开张的“畅春园食街”就是按照这个路数在颐和园路的旁边插上了第一面旗帜。
“食街”文化的定位是餐饮、休闲、娱乐“一站式”的消费需求,要努力地实现餐饮、旅游、文化的黄金结合点。近几年,从全国商业街发展情况来看,不管是目前的现状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种复合性的定位和功能越来越突出。尽管目前“畅春园食街”的饮食营销只是做到了同其他的美食街大同小异,尚未将原本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完美结合,也没有凸显与众不同的文化价值,但是诸多高端餐饮连锁品牌的入驻还是让这里充满了人气。或许经营者的想法和《让子弹飞》里汤师爷的想法有着相同的地方:我以为,步子不要迈得太大……毕竟,如果一味地追求皇家气派和底蕴,典雅时尚的风华,也很容易通俗化,过犹不及。
但皇家园林与高校文化一样,终究是这里的一个“卖点”,只是如何能将这个失去实物依托的亮点充分打磨、发掘,再与现在已经形成的文化与高新产业、商业互相浸润的气质形成互补,在中关村的西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地带,还需要商家和政府再花费心思寻找结合点,否则,文化上的不协调,将让这块有着商业潜力的地区失去很多颜色。
编辑:jade
相关阅读
中国有一座皇家园林,两千年一直都是个迷
现在,在山西太原地区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区,那就是晋祠,并且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也是目前为止流传至今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皇家园林,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在它【详细】
2017英国景观专业考察Day1:伦敦感受皇家园林
2017年5月22日,由中国风景园林网组织的赴英国景观专业考察交流团正式启程。来自北京、江苏、湖南等地的多家园林院校、企业的领导及专家参加了本次考察。【详细】
北京雨后云雾缭绕西山 皇家园林宛如水墨图
2017年5月22日,北京。当日在连续一天的降雨之后,京城天空明净,在颐和园远望西山,山峦层叠,云雾缭绕,将古老的皇家园林装扮得美轮美奂,宛如水墨画,不少市民直叹【详细】
独具特色的皇家园林——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花园位于恭王府后的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又名萃锦园,位于柳荫街甲14号,建于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有古建筑31处。恭亲王为重建花园调集百名能工巧匠,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