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青白江 挖掘历史文化 传承精神财富
从成都到青白江,一路美景相伴,在这个以工业为骄傲的城市里处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走进位于凤凰湖畔青白江4000余平方米的文博馆,人们再次惊叹,这个成都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域,也会有数量如此多的珍贵文物。
一座城市的发展可以有千百种形式,但其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历史文化,却始终影响着它前进的方向。从距今4500年的宝墩文化遗址,到新时代文化脉络保存完好的城厢古镇,从诸葛亮设下的八阵图,到今天大手笔的探索与创新,历经千年形成的人杰地灵和文明特质让青白江在成都众多区(市)县中独树一帜,有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浸润与滋养,包容与创新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6月27日,10余位在经济和历史文化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齐聚青白江,出席该区举办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与利用专题研讨会”。这是一次智慧的交集,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专家们献计献策,为青白江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探寻青白江的文化名片
青白江位于成都城区东北部,距成都17公里,北与广汉接壤。青白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二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证明,青白江区是四川省汉墓分布最集中的区县之一。目前馆藏出土文物达3851件,其中各类器物计1572件,钱币计2279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级文物30件,国家三级文物235件,一级文物东汉青铜马为青白江区瑰丽之宝。
古代青白江一度创造的辉煌文明让人折服。这些历史的痕迹,如今在青白江依然随处可见:全省最大的东汉青铜马、精美绝伦的人马陶灯、虎熊龙凤座、摇钱树、画像石棺等文物精品;著名的蜀汉八阵图古遗址,明教寺觉皇殿、文庙、武庙、清真古寺、绣川书院等古建筑和彭大将军专祠等……诸多重量级文物古迹,构筑成青白江区厚重的人文历史景观。
穿过古老的雕梁画栋,目光所及之处,现代文明的痕迹无处不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千亿工业园区;亚洲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这边的戏台上一边还在咿咿呀呀唱着古老的传说,那边的工地上却热火朝天地创造着时代进步带来的文明。在青白江,新与旧、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已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
地灵与人杰
追溯青白江的历史渊源,早在殷商时期便已有形。到汉代,青白江人口骤增,当地形成了以城厢为中心的汉代古城格局。城厢镇建镇历史至今已1400多年,这从城内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和30余条小巷上,就可见到清晰的人文脉络,目前著名的城厢“八景”(家珍专祠、寿福寺、明教寺觉皇殿、文庙、武庙、绣川书院、县衙、三清观)大多尚在,其中家珍专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弥牟也是青白江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之地。弥牟镇又名唐家寺,古时为中原进取川西之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后唐时(公元934936年),这里形成了集镇,是历史上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时影响深远的“旱八阵图”仅存于这里。“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1981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诸葛井、诸葛桥等三国遗址,对于三国时期蜀文化的研究和旅游开发具有较高价值。
除了这些,历史的亮片在青白江大地上无处不在:临毗河的姚渡镇因有姚姓人在此摆渡故而得名;龙王镇因龙泉山穿境而过的西江河边,有史建龙王庙;凤凰湖畔出土的虎熊龙凤座至今仍是一个谜;清泉镇、福洪乡、人和乡;考鹏、碑林、文澜堤……还有很多传说仍在流传。
一江清水养育了一方豪杰。这片肥沃的土地人丁兴旺,社会进步,优秀人才代代相传。说到“人杰”,名副其实:
古代,五代佛教华密六祖柳本尊、建立后蜀国的孟知祥、宋儒谢弟兄、北宋官至国子监博士的鸿儒谢湜、明代著名学者杨学可、明代状元杨慎、清乾隆年间的高辰;近代,清代川剧创始人之一的魏长生,义和团领袖廖观音、清代二品道台何元普;现代,辛亥革命四川三大革命英烈之一彭家珍,当代农学家彭家元,著名诗人流沙河等皆生于此。而著名国学学者贺麟曾就读于绣川书院。另外,一些著名人物皆于此地流连,在诗篇中记录了对青白江的美好印象。
包容与创新
悠久的岁月为青白江沉淀了历史文化,凝聚了人文精神。如今的青白江地处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区域,拥有西部铁路物流中心、西部建材城、千亿生态工业园区……这片人杰地灵之地,在古今交辉中,已然显现出成德绵经济走廊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未来雏形,焕发出非凡的魅力与潜质。
让我们来究其根本。
青白江自古便是成都北部的重要门户,几千年来一直处于中原联系四川以及西南的交通要冲之一。这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本土文化与外来经营文化的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包容的个性气场;这里因工业而生,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历代人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敢想、敢闯、敢干、错了也敢于推倒重来,与本土的学术文化、英雄文化交织,成为了敢于开拓,勇为人先,富有创新精神的特质,而这种特质也在当今的青白江人身上展露无遗,成为青白江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的一笔珍贵精神财富。
从建区时一无所有、从零开始,到现在成都市重要的千亿工业园区;从曾经被认为污染严重、环境恶劣的工业城市,到大手笔生态建设,即将获得国家级生态区;从三产落后,服务业低迷,到以铁路物流为核心的现代商贸物流……在历史的发展浪潮中,青白江区一次次地站在潮头之先。它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重要,它从传统老工业重镇脱胎换骨,这个一度环境差、污染重的城市,怀着凤凰涅槃的志向,很短时间就旧貌换新颜,并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迈进。随四季变换色彩的城市绿廊、凤凰湖的国际樱花文化节、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青白江具有一种无所不敢,无所不能的气质,处处可感受这座城市的年轻与无限美好的前景。目前,青白江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国学讲堂,传承文化精髓,从传统里再出发,英明、睿智的华丽转身,在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依托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传承与发展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是孕育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对文化的挖掘与利用,青白江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禀赋得到初步彰显。
结合北部新城建设与城市水系环境治理,青白江区深度挖掘凤凰文化,并大手笔打造了凤凰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编演《传奇凤凰湖》音乐剧,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樱花旅游文化节;在凤凰湖修建的文博馆,集中展示了398件精品文物,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71件,是目前全市近郊首屈一指的现代化文物博览馆。
在保护开发上面,青白江区对城厢镇进行了整体打造,保护性开发城厢西街,对文庙、武庙、觉皇殿、绣川书院进行修葺;扩建家珍专祠,迁入彭家珍衣冠墓,做优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还原反映人口迁移历史的陈氏宗祠原貌;灾后维修寿佛寺、城隍庙、三清观、魁星阁等宗教建筑,再现往日胜景。
和谐包容的移民文化是青白江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白江区将客家文化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杏花村打造相结合,每年举办杏花节、客家山歌会、客家美食节、客家服饰文化节,特色客家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青白江区还不断加强火连萧、板凳龙、小金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精心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活用资源,依托攀成钢、川化等大型企业,规划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充分展示工业文明的欢歌和城市发展模式的递进;在城市主干道路口和田园广场,修建了东汉青铜马、虎熊龙凤座等雕塑群,集中展现古蜀先民的智慧结晶和艺术成就;投入资金30余亿元,实施“绿肾”、“绿肺”、“绿屏”、“绿廊”、“绿墙”等工程,在主城区栽植高大树木78.3万余株,发展低碳生态工业,大力推进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构建成都北部生态屏障。通过不懈努力,青白江区在传承悠久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中,树立起崭新的城市形象,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良好格局逐渐形成。陈泳文/图
论道传承,还要发展
深度开发青白江文化
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教授李后强
四川是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但是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反观一些缺乏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却打造得很好,原因就是我们挖掘不够。我觉得青白江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源远流长,从巴蜀图语,到汉砖,到樱花,都应该挖掘并深度开发;同时青白江的文化很齐全,并且很有一些个性,可谓文武双全,古今齐备。在具体开发的时候,应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作主体的,坚持“五个一”模式:出一本像样的学术专著,写一本普及读物;创造一首名赋;唱响一首名歌;拍摄一部影视剧,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和生态效益完美地结合起来。
青白江文化需要保护、利用、创新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市政府参事谢元鲁
最近几年,青白江区把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向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品质非常高的地区做了一个成功的转移。这个转换是非常成功的,我认为它实际上创造了一个我们成都的青白江模式。那么,从生态建设和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下一步青白江将向何处发展?
青白江建区历史相对较短,由于长期以来以发展工业为主,相当长时间内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比较薄弱,这既是它的弱点,但又是一张白纸。我的建议是保护、利用、创新。我认为,青白江应该进行整体的文化定位和宣传,目前以凤凰湖为龙头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取得非常大的突破,但目前凤凰湖还是雏形阶段,主要依靠门票经济,我建议应该逐渐向旅游产业链条的方向发展,按照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由“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向高端的方向过度。
传承文化,以人为本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
通常大家提到历史文化的资源挖掘和利用,都想到旅游,想到赚钱,但是我认为,旅游不是第一目标,第一目标和主要目标应该是传和承。以青白江的老百姓为本,让子孙受到文化的熏陶,既享受很现代的文化,又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这才是传承文化的目的。
比如说凤凰湖。我觉得凤凰湖打造非常成功,不光是能吸引成都人来旅游,更重要的是青白江区区委、政府真正还了青白江人民一个良好的环境。青白江是成都市的工业大区,在经济建设上作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对环境的污染严重。2006年,该区提出生态建区,并且大手笔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现在让青白江本地人享受到生态休闲的环境,造福的是当地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大好事。
另外,青白江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可以遵循四点原则:全面保护、科学开发、服务现代、传承后世。
合理利用和传承文化并不矛盾
四川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世英
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短期需要,变化快、来得快;另一种是持续长期发展的需要,而这,必须依托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为基础的传承发展。
我认为,合理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是不矛盾的,合理利用是传承发展的动力。青白江在进行历史文化保护的时候,首先要满足是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传承我们根和魂的基本文化,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开发旅游,借此机会对青白江区和其文化旅游进行宣传;同时,建议青白江在环境打造和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能够有一个长期的、比较固定的规划,分步来实施,这样才有持续性。
把工业文明的历史告诉后代
四川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庄裕光
工业文明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青白江的工业发展历史是非常重要的。青白江不要回避工业曾经有过污染,政府立足于在改造这样一个工业污染的基地,把它变成一个绿树成荫的新基地,这就是非常值得挖掘的。我觉得青白江建区50年的历史是一个前进的历史,我们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因此我建议,要建立工业文明博物馆,同时通过一些雕塑,把50年城市建设中作出贡献的优秀人物予以展现,把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后代,让他们知道人类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村变成一个繁荣的城市。
青白江应争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
10年前,成都市因为府河、南河治理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而今天的青白江区,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从工业污染到环境优秀的华丽转身,破解了工业污染后的城市如何回归生态城市的世界性难题。因此,我建议青白江在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基础上,争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梳理青白江的历史文化,从汉代文明到现代文明,青白江区始终是古蜀文明发展中轴上的一个闪光点,这条中轴线同成德绵经济走廊是完全吻合的。现在的青白江,工业污染城市变为生态优美的绿色城市是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成功应该是在绿色优美生态当中提升城市人的品质,提升人的智慧,变成一座智慧之城,理想之城,信仰之城,走希腊智慧城市的道路、人文城市道路。建议将绣川书院作为城厢镇的亮点,认真打造成为国学研读的胜地。
建议实时启动青白江博物馆的展呈工作
成都市博物院副院长李明斌
青白江区是成都境内考古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经过一二十年,尤其是最近几年的大力工作,已经形成了从古蜀文明时期到西汉三国时期、元至民国时期以及现代工业文明遗产这样一套较为完善的古代文化序列。建议区委、区政府适时启动青白江博物馆的展呈和相关工作,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博物馆的住房、服务设施以及安防设施要求,吸引周边游客和本地群众前来了解我们从四千五百年以前到现在的发展历史。
城厢古镇值得重点开发
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勇
城厢古镇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一座千年古镇,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镇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古迹众多,人才辈出,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保护意义和巨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当前古镇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城厢古镇的保护和打造还未正式起步。我们应坚持古镇保护性开发,变资源为资本的原则、建设新区和打造旧城相结合,成立城厢古镇保护和打造管理委员会,发挥好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等等职能部门作用,对三大历史文化片区进行整体规划,由管委会统一对城厢古镇的文保和一些民居院落进行管理,编制古镇的保护打造的项目,研究具体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推进城厢镇“三态统一”
成都文旅集团副总经理代振
青白江历史文化悠久,汉代已经形成了集镇的雏形,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城厢古镇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产业链的延伸上都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本地的历史文化非常好。借鉴我们之前的经验,建议在下一步古镇的保护与打造上,注重区域联动发展,在整合上做文章,坚持保护先行,注重内涵挖掘,在科学定位古镇的文化特色后植入相应的业态,辅之以与之匹配的市场营销手段,着力推进文态、形态、业态的三态统一,建设好新城厢。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海南大城市大景区大花园规划引热议
刘赐贵代表参加省第七次党代会分组审议时强调,我们按照"多规合一"改革的要求,把海南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大花园来规划建设,就像是一部由许许多多不同部件组成的大机器,每个部件都运转好了,整体才能运转顺畅。【详细】
安徽 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
安徽省肥东县深入开展以“五化”(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以5个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城市道路交通与出入口环境整治、老旧小区与公厕环境整治、菜市场和摊点环境整治、城市立面与亮化环境整治、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环境整治)为重点任务的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全力打造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详细】
践行“两个绝对”加快生态宜居步伐
2月13日,西宁市城北区召开以“做忠诚践行‘两个绝对’的排头兵,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北区建设”为主题的工作推进会,努力开创以“两个绝对”为根本要求。【详细】
联合国新城市议程关注生态环境和城乡改造
会议成果《新城市议程》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城市发展要“保护生态环境、改造棚户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关切。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正式通过成果文件——《新城市议程》,具有里程碑意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