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秀洲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

2011-07-07 10:18:13         来源:湿地中国     浏览次数:

  加快推进湿地开发,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湿地管委会

  2010年8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委七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的决定》,其中一翼为北部湿地平台。区委作出的战略性科学性决策,为秀洲北部新一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北部湿地开发规划的范围是指:以京杭大运河(苏嘉运河段)以东秀洲区王江泾镇大部、油车港镇官荡路以北大部;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18公里,面积约110平方公里的范围。在这区域范围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也有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棘手问题和困难。

  一、湿地资源现状分析

  (一)优势

  1、水域资源十分丰富,可谓长三角天赐宝地。

  该区域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面广阔,雨量充沛,地势低平,海拔2.8—3.8米。有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莲泗荡、梅家荡、南(北)官荡、东(西)千亩荡等44个湖荡,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荡漾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7个,占总面积47%,位列嘉兴市域之首,湿地面积集聚了全省湿地的26%,湖泊群落错落有致,湖河交织密集,太湖流域冲积湿地特征明显。

  2、水产业非常发达,鱼米之乡典型。

  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鱼基地,省淡水渔重点县(区),南湖菱、莲藕的传统主产区。梅家荡、南官荡、陶家荡、和尚荡等为四大国家商品鱼生产基地,面积达8.2万亩,占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的80%,品种有四大家鱼、虾蟹、甲鱼、蚵蚌、螺贝等。王江泾镇被命名为“青鱼之乡”。以莲藕、南湖菱等水生蔬菜面积达0.8万亩,

  3、水乡文化深厚,历史遗迹独特。

  已形成千百年独特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古迹有:双桥遗址、金(陉)桥、京杭大运河、长虹桥、一宿庵、东禅寺、刘王庙以及栖真寺、龚宝铨故居等。明嘉靖年间的平倭战争――王江泾大捷,斩首二千级,焚溺者无数,堪称“自出师海防以来第一战功”。明·崇祯九年(1636)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游经王江泾镇,曾记载“其市愈盛”。桥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据史料记载原栖真乡境内有古石桥98座,王江泾镇区有“七桥曲曲跨闻川,桥下波纹泛碧莲”等诗句),长虹桥造型美观,气势磅礴。

  农民画和网船会具有国际影响,农民画的发祥地,网船会是江南江浙沪渔民自发性的民俗祭祀活动,每年的清明和农历八月十四,千顷莲四荡之上,万蒿林立,千舟待发,场面恢宏壮观,影响远至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及山东、香港等地。

  4、区位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长三角都市的后花园,近靠嘉兴市中心,申嘉湖高速公路贯通该区域,为嘉兴东北部主要快速通道;规划建设中景观大道——东方路将纵穿嘉兴至江苏吴江;西侧有乍嘉苏高速公路,南侧有320国道和沪杭高速公路并与杭州湾大桥相连接。距上海、杭州、宁波均为80公里左右,交通便利,区位独特。

  5、以湿地为引领的相关产业开发前景良好。

  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后,将产生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的需求市场,国内高端旅游市场需求显现。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的开发,湿地观光、湿地度假、宜居田园城镇开发,商贸、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培育,一、二、三级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与市域范围的嘉兴,红色旅游地南湖、湘家荡湿地公园,以及周边乌镇、西塘、南北湖、盐官潮等旅游胜地,构成发展休闲旅游的整体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二)瓶颈与问题

  由于历史上的开挖河道、滥采地下水、筑圩造田、围荡种稻、开荡养殖等人工因素,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将制约北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御灾防涝能力脆弱,“有水必淹、有雨必灾”变为常态。

  1992至2009年间,由于大面积滥采地下水,导致湿地区域地面急剧沉降。据水利部门统计,该区域沉降已达1204毫米,已沦为“有水必淹、有雨必灾”的水患频发区,是嘉兴市域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王江泾镇运河以东地区和油车港镇北片的大部分农田常年处于高水位状态,无法种植旱地经济作物。土地的季节性闲置、低效率利用和低产出经营现象较为严重,绿化覆盖率不到7%。成了制约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和城镇、新社区发展的重要瓶颈。

  2、水体污染严重,长期处于劣五类水平。

  主要是工业、农业、生活及上游客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一些藻类爆发性增殖,水体透明度降低,使大量水生生物的死亡,湿地生态系统生物链受到破坏。

  一是工业污染:湿地所在区域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特别以纺织、印染业为主的高耗水、高排污行业,部分重金属、有害化工物质过多的沉积,对环境治理和保护带来沉重的压力;未纳入管网收集前,污染造成水产业大面积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场面怵目惊心。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外荡高密度的珍珠围网养殖、网箱养鱼、围塘养殖等过度水产养殖方式,形成湖泊水体长期富营养状态,农田的不合理的过多施肥,造成排出的灌溉水中含有极高的氮磷元素物质,破坏了水环境的生态自净能力。

  三是居民生活垃圾:区域内人口稠密,长期以来农村房屋大多沿河而建。农民向河道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固体垃圾;局部居民集聚点的无规划性,民宅布局零散,集中收集治污难度很大。

  二、开发北部湿地的定位与策略

  围绕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思路,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开发,将在北部湿地打造成集湿地生态保护、湿地农业、休闲旅游、现代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有浓郁江南水乡风情的田园式生态型功能区。具体工作策略:

  (一)实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在现状湿地条件较好的区域设立湿地核心保护区,外围划定控制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并实行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一是农居迁建,对核心区村民客行外迁,以合理游客容量为标准,保留部分农居,进行削层、整修后作为必要的游客服务设施,对影响景观、建筑质量差、密度较高的其他农居予以拆除。

  二是严控污染物排放,区域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纳污处理,个别地区无纳管条件的可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处理。

  三是实施客水分流工程,减少外部污水对区域的污染影响。实施生态净化工程。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实施水生作物净化绿化、河床清淤及修复生态护岸工程。

  四是开展湿地生物群落恢复行动,在恢复良好水质条件下,根据江南水乡水生动物和陆地动物的特点,逐步恢复原有的生物群落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和平衡性。

  (二)实施合理的生态湿地经济开发策略

  一是全面发展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建立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核心基地,探索种养结合与有利于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相结合的高效湿地农业生产模式,建立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展示区,发展一批区块性、观赏性的湿地农业观光基地,主打生态农产品品牌,培育有实力农业龙头企业组织优质湿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做好与休闲产业的衔接,有规划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购物农业。

  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田园新市镇、生态湿地公园为载体,深度挖掘区域古镇文化和运河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生态宜居、旅游地产、文化创意、总部经济、餐饮、宾馆、会务、文化体育产业、购物公园等。

  三是着重培育休闲旅游业,开发运动休闲、亲水休闲、养生休闲、乡村休闲、民俗文化休闲等产业。

  三、工作措施打算

  根据上述策略和加快推进北部湿地开发建设步伐,秀洲区提出北部湿地“三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十年展新貌”的开发总体步骤,推进7项工作行动。

  (一)建立区级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强化组织协调作用。

  秀洲区成立“秀洲区北部湿地公园开发建设管委会”。着手组建机构和工作班子、编制规划、前期开发启动;并专门成立由农业、水利、环保、湿地、文化、旅游、金融等方面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从组织上、技术上保障开发建设人才所需。抓紧开展政策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学习成功经验,出台系列政策文件。

  (二)做好基础专业课题调研,加快启动规划编制。

  去年下半年开始秀洲区已委托上海4所大学,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旅游资源等8个专业课题的调研,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的依据。秀洲区正邀请国内知名大学或规划设计院所,着手开展编制完成概念性(方案)规划。规划按照概念性(方案)规划――总体规划――具体规划――景观设计四个步骤来完成,不断细化深化方案,丰富规划内容。今年年底完成概念性规划,明年上半年将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北部湿地”的总体规划。陆续开展分区详规、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水生态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农房搬迁与集聚点规划,交通旅游休闲规划,水利和绿地系统规划等一系列配套规划的编制。其中四个课题将在五月底前结题,同时着手编制概念性规划,通过招标,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做好东方路延伸段的规划设计工作。

  (三)推进实施湖泊清淤水利工程。

  加强清淤与湿地景观建设相结合,将会同水利部门,分期分批实施对河道湖荡清淤疏浚,利用淤泥开发适当的人造岛,增强湿地的层次感和观赏性。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南官荡清淤还湖规划。制订并实施科学的客水分流工程和水系整治工程,改善湿地水源的河流活力,实现水的自然循环能力,恢复湿地湖泊的生态平衡。

  (四)分期实施启动湿地生态修复造景工程。

  禁止珍珠养殖、实施部分鱼塘退塘还湖计划。今年要基本完成实施退珠还渔计划,处理好涉及南官荡渔民的上岸政策问题。转变水域利用方式,5年内全面解决北部湿地区域的渔民上岸工作,清理湿地建设核心区内所有珍珠养殖、围网养殖,消除养殖污染。湿地规划核心区种植草坪、芦苇和植树造林包括水上森林等,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五)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

  建立区域水质监测预警、应急系统,水污染防止机制。建设城镇污水污物处理设施,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加强区域内污染企业和散户织机的治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整治,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建立规划区域周边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机制。严格执行产业投资导向目录,把好准入门槛,保证与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无关的项目不得进入。

  (六)启动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工程。

  建立洁水型循环湿地农业核心基地,探索种养结合、生态修复、提升水环境质量的高效湿地农业生产模式,建立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展示区,发展一批区块性、观赏性的湿地农业基地,在保护环境同时,生产生态高效的优质农产品。

  (七)重点启动农房搬迁与集聚点建设工程。

  以“严格控制、缩小规模、功能转变、鼓励外迁”为原则。结合“两新工程”建设,完善“1X”模式的“X”选址。鼓励规划区域内的农户先行实施农房搬迁,承包土地的连片整体流转。凡座落在湿地核心区域内的农房,或有严重污染的集中式畜禽养殖场等经济实体,都要实行搬迁。“X”集聚点的规划建设要实行严格的“三同步”措施,充分体现江南田园式的小集镇、新社区风格,保持北部湿地江南水乡风貌和良好的景观形象。

  (八)陆续启动项目包装招商工程。

  工程招商、产业招商、景观招商、农业招商、商住招商等。

  四、正确处理几大关系

  (一)区管委会与镇的关系

  与王江泾、油车港两镇建立“五统三分”的运作关系。“五统”:“统一品牌宣传、统一规划编制、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招商引资、统一开发计划”;“三分”:“分头挂钩考核、分类负责管理、分享发展成果”;围绕开发建设北部湿地总体思路和总体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强大推动力。

  (二)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坚持生态优先,最少干扰的原则,坚持生态治理在先,核心区确保的原则,严禁在核心区内开发与国家级湿地公园申报相违背的项目。

  (三)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打造北部湿地公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见效是漫长的过程。当前首要的工作重点是加紧规划,特别是总体规划和核心区专业详规;污染的控制与生态治理;东方路、核心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湖泊的清淤与生态护岸工程。长远来看,要围绕打造3个国字号目标,逐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的典范,实现北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政府争取更多的政策优势,确定北部湿地建设主轴,从土地、融资、规划布局、税收、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给予扶持;北部湿地开发以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组团式项目包装招商开发,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及运行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开发进程,解决政府资金不足与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出路问题。

  (五)园区建设与农村居民利益关系

  湿地开发最终目的是要惠及广大当地居民的利益,开发坚持以人为本,对农居迁建、渔民上岸政策要充分体现民本思想,正确处理好征地拆迁,住房安置、养老安置和居民素质培训与再就业工程。通过湿地的开发,打造宜居社区、和谐社区,促进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有显著的提高。

  (六)全域与局部的关系

  北部湿地区域范围110平方公里,涉及2个镇大部,30个行政村,范围之广、人口之多、难度之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全域来看,规划、治污、洁水型湿地循环农业的推广应用,必须同步推进。湿地开发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部,滚动式逐步推进,将重点从核心区实施系统工程入手,先着手打造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培育4A级国家风景区,形成良好生态和投资回报的休闲度假旅游功能区,为其他区域营造更多的开发条件。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浙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

  近日,《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将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的总抓手,力争各项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