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平:国有苗圃如何阔步走市场

2011-07-07 15:09:02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多年来,很多国有苗圃在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改革新路,但突出重围的不多。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面对各类民营苗圃的夹击,腾挪躲闪,从容应对市场风云变幻,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育苗面积4000多亩,拥有现代化温室8万平方米,国际领先的组培楼2300平方米,年产花木种苗上千万株,实现年产值2亿多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木种植3万多亩……这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的实力。

  这家大型国有苗圃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创办人张海平的努力。

  日前,记者来到宝鸡市眉县,听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主任张海平和他的同事讲述“西部第一圃”的创业发展故事。

  艰苦治沙

  打造渭河岸边的生态绿岛

  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在这一年,国家给了宝鸡市一份大礼: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批准,在眉县槐芽林场的基础上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以下简称“繁育中心”)。

  可以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成就了繁育中心。不过,这个巨额投资项目为什么能落户宝鸡?为什么会授命张海平筹建“西部第一圃”?这真像人们所说“是天上掉馅饼”吗?

  如果要讲繁育中心的创业史,一定要从张海平筹建宝鸡市绿园工程公司说起。

  今年49岁的张海平,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林学院)毕业的高材生。1992年,30岁的张海平想在事业上干出点名堂,“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工作很清闲,心里却有点发慌,我向宝鸡林业局领导主动请缨,要挑头办家公司。领导同意了。”张海平从此走上了“经商”之路。这之前他曾任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主任、宝鸡市林干校教导主任职务。

  绿园公司创办之初,张海平一无场地二无人员,启动资金不足2万元,但他放下身价,四处找生意。在宝鸡,人们时常能见到骑着三轮车卖花木的张海平,能见到四处联络绿化工程项目的张海平。尽管绿园公司的起点较低,但张海平却经营得有声有色,公司滚雪球般地发展壮大,到了1999年,已成为拥有6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园林绿化企业。张海平的经营管理才华也在那时“初露峥嵘”。

  在张海平经营绿园公司期间,宝鸡市林业局决定恢复宝鸡市林业苗圃,由张海平担任苗圃主任。当时宝鸡市林业苗圃只有编制没有人员,更没有可以经营的土地。

  张海平的事业越做越大,1992年租下的40亩地显然不够用了。1997年,宝鸡市林业苗圃从眉县槐芽林场租到了240亩沙荒地。

  槐芽林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的国有林场,总面积4000多亩,建在渭河岸边的河滩地上,土地十分瘠薄。由于水利设施建设没跟上,这里的种下的杨树、刺槐都变成了“小老头树”。上世纪90年代初,槐芽林场的经营难以为继,这里成了全国挂上号的贫困林场,几十名林场职工各自分了几亩地回家谋生。

  张海平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相信:只要治理方法科学得当,沙荒地也能变绿洲。当年秋季,240亩沙荒地变了模样:水井打好了,电网架起来了,路也修上了,一棵棵绿色的元宝枫栽进了地里。苍凉的渭河滩上冒出一座生机盎然的绿岛,这着实让人惊喜。后来,宝鸡林业局把这里当成林业育苗的样板,有上级领导来视察,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往这儿带。

  迎来机遇

  大举建设“西部第一圃”

  1999年8月27日,这个日子永远刻在了张海平的记忆中。陕西省原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寿森来这里考察,当他看到昔日杂草丛生的沙荒地已是绿树成荫,三连栋日光温室里小苗长势茁壮,王寿森不禁感慨道:“主管农林这么多年,这是我见过的建设水平最高的育苗基地!这里的绿色太令人震撼了!”王寿森还透露说:“中央准备在陕西省投资上亿元建设省内最大的苗圃。我认为,建在这里最合适了,因为这里有一批以张海平为首真正干实事的人!”

  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张海平对槐芽林场的试验性改造,没有他对育苗事业的热忱和执着,无法感动相关决策者,国家巨额投资的大“馅饼”不会平白无故落到他们的头上。

  1999年12月30日,宝鸡市政府办公室正式发文,将原国有眉县槐芽林场、国有眉县槐芽渔场与宝鸡市林业苗圃合并组建为“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

  2000年3月18日,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正式动工建设。张海平带着上千人浩浩荡荡挺进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始了绿色大会战。

  张海平和他的同事以西北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仅1年时间,4000多亩土地全部平整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一批又一批树苗种进了苗圃,渭河岸边突然“冒”出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西部第一圃”的诞生也初步验证了“再造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并非是梦想。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