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3年投入254亿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2011-07-11 10:17:46         来源:北方网     浏览次数:

  未来三年,天津将安排重点工程项目166项,总投资约254亿元,进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水环境治理、绿化等七方面重点工程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实现天津“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宜居城市目标。这是记者从日前出台的《2011-2013年天津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了解到的。

  生态市建设将面临七大挑战

  《计划》指出,未来三年是天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时期,经济、人口、煤炭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水资源短缺问题仍没有根本性改变,生态市建设将面临七大挑战——

  挑战一:服务业比重低能源依赖度高

  在产业结构方面,天津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仅占45%,与北京(75.5%)、上海(近60%)仍有较大差距;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比重、规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少量污染企业与居住区混杂,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没有退出,石化、化工、冶炼等行业比重较大,消耗能源较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市一次能源仍然以煤炭、原油为主。

  挑战二:生态水缺口6亿立方米水库周边污染负荷大

  受水资源短缺因素影响,天津水功能区全面达标难度较大,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仍然偏高,汛期甚至出现黑臭现象。生态补水缺口较大,据初步测算,全市生态水缺口6亿立方米左右。而且,天津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较低,水库一、二级保护区内10万人口生产、生活,使库区周边面源污染负荷较大。

  挑战三:城镇污水处理率存差距污泥处理仍为填埋堆置

  目前,天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其中,中心城区达到90%,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但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从排水管网的布局看,中心城区比较完善,周边地区和其他区县相对薄弱。随着张贵庄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建设,中心城区五个排水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成区的迅速扩大,部分工业园区、中心镇、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未能同步建设。同时,污泥处理基本采用简易填埋和堆置的方式,存在二次污染隐患。

  挑战四:污染物减排差距较大需控制燃煤和人口

  2011至2013年,天津燃煤量和城镇人口将有较快增长,主要污染物新增量过大,而工程减排的空间有限,能够预见的污染减排工程与未来三年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差距较大。如不能严格控制新增项目燃煤量增加和人口过快增长,新增的主要污染物将严重影响天津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

  挑战五:黄标车需治理扬尘污染压力大

  未来三年,天津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全市有黄标车29万余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17%。黄标车构成机动车污染的主要问题。未来几年,天津仅电厂本地装机容量将新增800-1000万千瓦时,需新增燃煤2429万吨(“十二五”期间),燃煤量的增加导致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不断加重。另外,未来三年,天津施工规模将突破1亿平方米,施工、拆迁点多面广,物料运输车撒漏现象时有出现,扬尘污染压力日益加大。

  挑战六:垃圾无害化处理乡镇仅四成环境脏乱差仍存在

  天津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每年8389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97万吨。目前,仅有24.3%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示范镇和中心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比例仅41.5%。开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乡镇比例约为40%,开展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约21.1%,距国家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考核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挑战七:亟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体系

  虽然天津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但生态功能的脆弱一时难以改变。一方面,基本生态用水严重短缺,天然湿地面积缩小、功能退化,水生湿生植物数量减少、候鸟栖息地遭到破坏,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频繁区域的生态功能较差,被称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的森林与湿地大都分布在城市外围,与人类活动最频繁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距离较远,对人类活动的自然调节作用不及时、不明显。而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环城四区人工林地、绿地、湿地普遍规模较小,生态功能调节作用不足。

  三年行动目标

  西青区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区

  -推动全市各领域节能,重点推进工业节能,万元GDP能耗达到0.74吨标准煤。

  -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完成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外购电比例,严格控制煤炭使用量,新增燃煤量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新增城镇常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以内。

  -落实生态水资源分配,保障重点地区生态用水量,三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两区三县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环城四区不低于88%,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达到9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加快非常规用水发展,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海水淡化规模达到40万吨/日。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2%。

  -以示范小城镇为龙头,全面落实32个示范小城镇环保措施,落实农村“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治理面源污染、畜禽养殖等常规性污染问题。

  -全面推动并深化实施循环经济“11253”工程。(建设100个国家级、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典型;初步建立以回收站点为基础,以分拣加工中心、专业加工利用中心为枢纽,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基地的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通国内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搭建20条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骨架;完善并广泛推广5种循环经济发展特色模式;人才技术、政策法规、生态保障3大循环经济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具备对循环经济较强的支撑作用。)

  -积极推动区县生态建设,西青区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区。市中心区、滨海新区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要求。其他区县确保达到2013年阶段性指标。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

天津建湿地生态补偿制度 土地每亩年补500元

  为更好地保护湿地,天津将建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范围包括国家级和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施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工程流转集体土地,实施生态移民,以及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补水的补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