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首届风景园林师花园的得失与反思
编者按:展览花园是伴随着园林博览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的。尽管大多数展览花园面积不大,而且具有临时性,但它们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单纯和更直接的表现空间,因而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风格感,甚至启发和引导着设计的潮流。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中国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Expo 2011 XI'AN CHINA )举行,其中由世界9位顶级大师设计的“大师园”成为本届世园会的重要亮点,这是继厦门园博会风景园林师花园之后世界级设计大师在中国展园个人作品的集体亮相,也给了我们一个梳理展览花园过去和未来的契机。本刊特别约请了厦门市政园林局副局长王伟军,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对展览花园的关注。
首届风景园林师花园的得失与反思
在各种各样的园林展会中,展览花园始终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参展者通过展览花园展示自己想表达的信息,参展城市是用一些自身特色的园林符号展示城市形象,企业则重点展示自身产品宣扬企业文化。但由于这些展园表达方式的功利性,设计师在构思时不得不添加一些迎合参展者的内容。
是否可以给设计师们提供一个自由奔腾的空间?2007年在厦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做出一个大胆的尝试,在国内举办的各种园林展会中,首次专门规划出约2hm2的风景园林师园,建成了8个完全由设计师主导的展览花园。
由于是首次设立设计师花园,主办方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每个步骤和方式都是在不断争论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第一,如何确定设计师和设计方案?
是通过方案选设计师,还是选好设计师来提出方案?是举办一场设计竞赛还是举办艺术沙龙?
设计师的选择实际上与设计师花园设立的初衷是密切相关的。园博会的办会宗旨不但在于展示当代园林发展成就,而且还应该在园林事业未来发展方向上作出有益的探索。设计师园的设立就是为园林工作者探索创新提供的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必须让设计师们能够充分发挥、自由创作,让园林行业百花齐放。既然是探索创新,就有可能产生按现有思维无法评价的作品,组委会最终确定了艺术沙龙的形式,主办方邀请代表不同设计风格的设计师,不对设计主题进行限定,不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设计师们作品的优劣将由社会去评价,由时间去评价。
组委会邀请了俞孔坚、王向荣、王浩、朱建宁、章俊华五位国内设计师和日本的吉村纯一、法国的傅立波、美国的李春风三名国外设计师。
第二,如何做好设计工作的配合?
主办方在设计师园中的工作定位很明确,为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公平有效的工作环境,即担当“舞台搭建者”、“灯光师”、“音响师”.表演的真正主角则是各位设计师,
为了公平起见,地块的选择采取了最原始也最没有争议的方式:抽签。每位设计师抽中的展园面积均为800m2左右,场地内除了公共部分的景墙和园路外,都是基本平坦的黄土地,没有什么特点,甚至没有植物。工程造价上,每个园工程造价严格限定在40万元,不得突破,同时还特别要求一点,设计师不得自掏腰包补贴工程超额部分。施工队伍则是由主办方推荐4家二级园林施工企业,由设计师自主选择施工方。
第三,争议与反思
第六届园博会于2007年9月23日顺利开幕了。设计师园的首秀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几乎每批园林行业的参观者都指名要到设计师园,每天也都有一批批的学生或艺术爱好者到设计师园参观。同时,学刊上、网络上、学术会议上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声音,或褒或贬。设计师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展园效果与设计初衷不符颇有微词。
作为主办方,作为整个设计师园的策划者和参与者,我们并不想对各种批评意见做辩驳或解释,但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设计师园全过程中的得失做一个梳理和反思。
(一)设立设计师园,给设计师一个创意的空间,鼓励设计师们创新探索,这是设计师的梦想,也是园林业者充分肯定的。
(二)这8位设计师的水平和能力已毋庸置疑了,也无须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提高自己的声望。同时,主办方邀请了8位设计师,并不因此而否认其他优秀设计师的能力。相信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设计师会来到设计师园这个舞台。
(三)设计师园的现场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大原因在于布展时间太短暂,这也是展览花园的通病。其次,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如施工图审查、预算审核,招标程序等虽有必要,却对工期、材料选择等造成了诸多影响。
(四)园林项目综合性十分强,但我们过分看重设计师个人的能力,忽视园林项目需要的团队配合要求。设计师对当地植物特性、建筑材料、地质情况、市场情况不可能深入了解,与施工单位的磨合需要一定时间,这些都使设计师感到孤掌难鸣,最终的展园与设计师的初衷无法完全吻合。
最后一点需要强调,就是我们看待设计师园应该以一个宽容平和的态度,一种学习和反思的态度。不少人看到了设计师园的最终效果,却无法亲历设计师创作的过程。设计师们对场地特征的尊重,对当前园林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反思,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设计师园需要的不是复制、盲从,也更不是迎合,而是对自然的尊重,对未来的思考,这个应该是我们园林行业最大的收获。
出于对设计师们独立思想的尊重,第六届园博会最终决定,不对他们的作品分出名次,而是统一颁发 “青年风景园林师设计创意奖”
第四,组织工作
对于未来设计师园的设立,我们认为在组织工作上可进行一些改进:尽早制定设计师园的策划方案,给设计师和建设者足够的工作时间;可综合第六、第七两届园博会设计师园的经验,在设计师和设计方案的选择上,采取直接邀请设计师和设计竞赛两种方式相结合,设立专业组和公开组,为更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注重成立以设计师为主导、包括当地设计师、施工队伍的工作团队;场地提供上,既要保证公平性,又应保护场地原有地貌特征,展园面积可适当缩小,并提供一些特点鲜明的边缘地块,激发设计师们的创新思维。
编辑:jade
相关阅读
柳冠中:设计的反思和思考,有这些想法,你呢
在这篇文章里,少了许多质问,少了许多尖锐,多了几分思考,多了几分哲理。柳老说设计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是需要制约的,设计不是攀比,设计要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生存方式,设计要引导我们的行为。设计师要有着社会责任心,设计提倡的是供人使用而不是私人占有……【详细】
绿色投资沦为“鬼城”的反思
近几十年来,各国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科技新城”、“绿色新城”,往往承载着创造新经济增长点或探索节约能源新路的期望,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滑铁卢。这些政策导向的新城市,挡不住居民“用脚投票”,沦为荒无人烟的“鬼城”。【详细】
评论:给本土主题公园一点时间
随着南昌万达城、上海迪士尼接连开园迎客,国内主题公园产业的现状和前景前所未有地受到关注。应该如何看待主题公园产业前景?仔细分析,积极信号更值得关注。【详细】
莫让乡愁变乡痛——城镇化沦为拆旧立新反思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