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连通城市历史和未来
一条中轴线,纵贯北京南北;一条朝阜大街,横穿古都东西;旧城内前三门大街和长安街之间的带状区域,也是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聚集地。这些地方是北京的核心景观带,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中最重要的部分,必须“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6月结束征求公众意见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新规划”),明确以上要求,并提出:坚持旧城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扩大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外延,将保护理念扩展到整个北京市域。
“更大的保护力度、更广的保护范围、更高的保护水平”,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近日详细解读了新规划所展现的“十二五”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主要特点。
保护格局变化,范围和内容扩大
“十二五”北京的新目标是:形成旧城整体保护趋于完善、市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初步建立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从“旧城”到“市域”,强调了关注旧城内外联系的整体视野。
“过去,旧城以外、市域以内的其他范围,以文保单位为点进行保护。在未来5年,这些点将连成线、覆盖成面,进一步增强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市域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二次专题报告会上,这一新格局被提炼为“一轴一线一带多片”。传统中轴线因此将向南延续,西郊清代皇家园林保护区被列入“十二五”保护重点,一批旧城外的名镇名村地位上升,对于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京西古道、房山等文化线路将加强保护和挖掘……
在保护内容上,北京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推动优秀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据介绍,北京市将开展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登录工作,利用首钢、焦化厂、原二热厂等老工业厂房的改造契机,引导和创造一批城市新的活力地区。
旧城仍是核心,中轴线准备申遗
古都风貌,精华在旧城;传统文化,精髓在旧城。北京的古都保护,旧城一直是核心。
“十二五”期间,北京提出,坚持旧城整体保护,对“一轴”、“一线”进行完整、系统的保护,促进“一带”的融合,使旧城成为体现首都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北京去年行政区划的调整,“四区变两区”,提升了旧城保护力度。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确立,从城市功能和定位上对旧城的整体保护予以规定,“要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解决了长期以来北京旧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在空间上的尖锐矛盾。
“一轴”方面,“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开展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中轴线各段都将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如皇城保护区,将研究开展地安门内大街两侧地区城市景观提升、景观视廊保护、地安门及雁翅楼传统空间意向再现等。
对于旧城风貌协调区等成片传统平房区,北京也将明确其保护要求。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旧城人口疏解时,并不是把人全部外迁,人口疏解将注重文化的延续,保留一定数量的原住居民,生活在传统风貌中,保持人口结构多样性。”
完善政策体系,调动各方面力量
北京新规划强调,要调动全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力量,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优秀途径;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公共政策集合。
这一思路,针对的是目前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依然突出的矛盾。“名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保护规划实施方面,包括缺乏操作性强的法规政策保障、保护资金相对匮乏、旧城人口疏解难度大、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
北京拟探索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基金,尝试搭建保护资金的投融资平台,争取信贷资金支持,将研究制定各类相关管理和鼓励政策。这其中包括研究保护区腾退四合院土地抵押融资模式及发行文化彩票的可行性。
对于旧城人口疏解难度大、人居环境有待改善等棘手问题,新规划拟研究特殊政策集合,确立旧城为“政策特区”,从人口疏解、土地和房屋产权交易、房屋管理、文物修缮和开放、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出台新政策。其中,北京市拟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使用人将与产权人并列,成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
去年底以来,北京市相关部门相继举办多次专题报告会和培训会,陆续对勘测、规划、设计和房屋修缮、园林绿化等人员进行培训。“他们的工作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直接相关,对文保新知识和新规划的认知需求也更迫切。”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有新规
从(天津)市保护风貌建筑办公室获悉,我市日前出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财政补助项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以财政补助形式激励社会资金注入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领域。【详细】
苏州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保护
6月28日是苏州第10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当天上午,苏州市副市长宣读了《关于公布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的通知》,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名单正式公布。【详细】
郑州大规模保护百年古建筑
面对许多文物点在城中村拆迁改造、合村并镇和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遭受破坏的新难题,郑州市自2014年5月起,利用半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整改”工作,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新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