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防城市”为何十年不设防
燕农
计划从2002年起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总长20多公里,总投资3.58亿元,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6亿元,只建成9.8公里堤防。已建的这段防洪堤成了景德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地干部说:“修堤的钱被花到亭台楼阁、景观台、绿化亮化等景观工程中,造成后期资金缺乏,拖延工期。”(7月19日《新京报》)
这座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中成一片泽国、被称为“不设防城市”的中国瓷都,防洪大堤建了10年,花完了70%以上的资金,工程量却还没完成一半,由于未形成封闭的防护圈,至今仍属于“未设防城市”,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显然,防洪大堤已经没有民生工程的印记,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景观工程、形象工程。
任凭风吹浪打,不管洪水滔天,我自“精雕细镂”,闲庭信步,如此强烈的落差对比,没有任何豪迈可言,而是形象工程魔力的深重叙事。那高高树枝上悬挂的洪水退后的漂浮物,那大水退去一个月依然发霉难闻而不敢居住的房屋,那被洪水冲荡得倾斜了近45度角的居民楼,那每年夏季都在心惊胆战中过夜的芸芸众生……这些,无不叙述着长达十年“被淹之苦”的沧桑隐痛,更在叙述着形象工程的穿越魔力。
鉴于居民“被淹之苦”和损失严重,将这个“半拉子工程”列入江西省防洪应急整治工程,十分必要,但是再投资,尤其是“拟争取中央投资”需慎重。一者应该有人为此负责,二者需要检点“不设防的制度”。如果围绕防洪大堤的制度体系也成了“一片泽国”,那么其也就成为了一个无底洞项目,再多的资金恐也难满足“吸金之口”。况且,纳税人没有义务为这种形象工程重复买单。
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系2002年立项建设。也就是说,早在立项之时,即应该有规划设计方案、预算方案等等,这些文本方案随着立项审批,对防洪大堤的建设已具有制度约束性。江西省一位水利专家介绍,水利防洪大堤建设主要是围绕防洪堤、挡水墙等主体展开,附属建设不包括绿化亮化、观景台等形象化内容。那么需要追问的是,谁大肆更改了立项审批的规划设计方案?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项目,想必立项层次不会太低,所对应的是更强的行政约束力。在立项审批之后随意更改报批的设计方案,已然涉及到行政违规。那么,相关监管部门在哪里?一个历时十年工程浩大的城市防洪大堤,附属建设了亭台楼阁,如此招摇,已经不用举报,只能说立项审批后的监管严重缺席。
此外,单从巨额资金被挪用建景观一事上,有关部门就应该积极介入。按已建成堤段测算,平均每公里投入超过2600万元。江西一位水利专家指出,“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已投入的2.6亿巨资,到底安全不安全,挪用之外,有没有贪污腐败,也需要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予以回应。只有这些问题搞清楚,让制度在景德镇防洪大堤项目上形成合围,才能讨论整治和续建问题。
编辑: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