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木本植物花粉电镜图志出版
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国木本植物花粉电镜扫描图志》,是我国首部以木本植物为特色的花粉电镜图志,填补了孢花粉学中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全书分3部分,220万字,它的出版,填补了所在领域的一项空白。9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9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欣然提笔作序,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鼎力推荐,佐证了这部巨著的重大学术价值。
填补花粉学研究的空白
花粉是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但其遗传生殖功能决定了物种的繁衍,其营养组成决定了生命存在的物质意义。花粉在植物生命繁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花粉形态特征具遗传稳定性而不受长期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以植物孢子和花粉形态分类、遗传生殖功能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孢粉学成为了植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意义重大。
花粉形态观察不仅在植物分类上提供重要依据,并可对古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农学林学、医学等作出贡献。吴征镒称,以木本植物为主的花粉研究,对中国植被、植物区系演化及园林植物的深入研究有着不可或缺的学术参考意义。
科学大师们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书的出版不仅是森林生物学界难得的重要学术文献,也是植物学界的创新之作。它不仅为鉴别现代植物花粉种类提供了重要的识别特征,而且为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中国植被、植物区系演化及园林植物的深入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学术价值。
尹伟伦认为,此书的出版不仅是森林生物学界难得一见的重要学术文献,也是植物学界的学术创新之作。这部以木本植物材料为特色的花粉电镜图志,其树种之多、收集之广、微观形态结构揭示之细微,均为前所未有,填补了孢花粉学中的空白,创新性十分明显,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不乏首次公诸于世的珍品
研究人员完成的花粉微形态扫描电镜研究的树种多、覆盖面广。收录了124科、440属、110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植物花粉的电镜照片。全部收集的花粉和植物标本统一编号共计1855 号。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和照片摄制工作在北京林业大学电镜及显微技术中心实验室完成,积累了10000 余张扫描照片。全书有1067个图版,4230余张花粉扫描图片,每张图片都清晰逼真、立体感强、信息量大,树种分类清晰,十分便于检索。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图片均为作者艰辛研究的一手资料,很多图片系国内首次公诸于世的珍品。陈俊愉感叹:“得睹芳颜,难能可贵。”
图志不但囊括了我国木本植物的常见种、特有种、珍稀濒危种、活化石树种等木本类群,还涵盖了林业、园林、果树及其他具有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种类。如水杉、银杏、银杉、金钱松、攀枝花苏铁、丽江麻黄、巴山榧树、鹅掌楸、金缕梅属、樟属、山核桃属、竹类;还覆盖了各地区的代表种,如西藏红杉、喜马拉雅柏木、胡杨、珙桐等。
树种花粉千姿百态的魅力
科学性强是该书的一大特色。书中不仅提供了大量树种花粉电镜扫描照片,而且显示出树木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反映出树木进化的轨迹和大自然的奇观。
据介绍,图志中所研究的树种凭证清楚,可寻可查。编著者将采集的花粉及植物标本统一编号,凭证标本均收藏在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植物标本馆内,其他标本馆提供的资料也进行了标注。这都充分体现了研究者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此书提供了树木花粉形态多样性及有关植物分类进化的直观基本材料,虽然专业但不枯燥乏味。千姿百态的树木花粉形态多样性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揭示了植物的进化发展,不但对专业人士有极大帮助,也能吸引和激发外行人的兴趣。
陈俊愉用“首创性”和“丰富性”来概括此书的特点。全书收入的木本植物每种均有极面观、赤道面观以及放大纹饰的扫描照片。照片清晰、典型、准确而又美丽动人。书中的每个树种都附有科、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分布与花期等简要说明。
此书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供从事孢粉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古植物学、古气象学、考古学、植物地理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林学、农学、医学、生物资源学、食品、医药、环境、地质、石油、煤炭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引领自然爱好者走进微观世界,领略大自然创造的神奇魅力。
中国花粉学研究的艰辛
在中国,植物花粉学研究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吴征镒清楚地记得,早年秦仁昌院士等从国外拍摄了一批中国植物模式标本照片,其中对爵床科植物的分类,就有以花粉形态特征为依据的记述。
抗战时期,时任西南联大生物系助教的刘德仪,大学毕业论文以爵床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为题目。当时只是用一般的光学显微镜,作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在王伏雄院士、徐仁院士的倡导和组织下,分别从现代植物和古植物两个方面开展植物花粉(孢粉)的研究,取得多项基础和应用的成果。
1960年,王伏雄、钱南芬、张玉龙、杨惠秋主编《中国植物花粉形态》专著,详细记载1400多种种子植物花粉形态的各项特征,1991年作进一步修订,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和电镜扫描照片。
此后,有专家对爵床科植物花粉形态、对四川产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研究;韦仲新对700余种植物的花粉作了电镜扫描,编著《种子植物花粉电镜图志》。
这几十年来,我国的植物花粉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广到专。对花粉形态的观察、研究,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较早、较多,采用电镜扫描,既清晰又逼真,但起步很晚、成果较少。而这部新出版的巨著,则将这一研究推向了新的巅峰。
这部几公斤重的巨著早在1984年就开始了编纂工作,凝结了研究人员近30年的智慧和汗水。北京林业大学研究人员李天庆、曹慧娟、康木生、张志翔、赵楠、张晖等不懈努力,对中国主要木本植物花粉长期观测研究,终于获得了可喜成果。
书中所使用的树木花粉及其植物标本,除向各地植物园等单位搜集外,大部分由康木生、李天庆两位教授现场采集而得。所有照片和标本,均记录翔实、分类清晰、井然有序、一目了然。老专家这种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带动了研究团队。李天庆教授逝世后,曹慧娟教授与合作者担当起整理书稿、图,补充资料等重任。编著组专家继续艰苦努力,终于使此书面世。
李天庆教授、曹慧娟教授等从1984年开始,着手采集国产乔灌木花粉,进行电镜扫描观察研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生物学院院长张志翔教授对项目运行的后期推动、组织协调做了大量工作,补充了部分标本,参与了资料和稿件的整理和编写工作。实验中心副主任赵楠实验师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完成了全部花粉样品制备与电镜观察,以及照片摄制与处理、图板制作和图像分析工作,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整理和编写工作。张辉实验师参加了电镜观察、照片及图板制作以及标本整理制作。正是这个团队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此项重任。
编辑:vivian
相关阅读
宁波:风媒植物占有花植物的1/5
最近几天,行走在甬城街头,空气中花草的芳香时不时环绕在周围,棉花团般的植物毛絮在春风中留下曼妙的舞姿,尤其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这种白色絮状物飘洒得更加厉害,像点点白雪。【详细】
科学家揭示番荔枝科花粉结构
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科学家近期对番荔枝科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对该科花粉形态较为完整的认识。【详细】
华南植物园等对番荔枝科花粉研究获新发现
花粉是植物系统发育中较保守的器官之一,花粉的变异程度往往标志着该类群的进化水平,是系统发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证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