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别丢了“魂”
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道路上,我们的愿望比谁都强,步子迈得比谁都大。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人们看到城市的面貌确实变了——高楼大厦多了,马路宽了,英文满眼都是,夜晚变得流光溢彩。国际大都市的梦想,似乎就在我们脚下。
但是,在面貌日新月异的城市里,每天早出晚归的老百姓却发现,生活似乎变得不方便了。上下班堵车,公交地铁拥挤,下场雨就水漫全城、交通瘫痪……就连平时想打个出租车,还要面对出租车司机挑三拣四的目光,距离近了都不好意思伸手拦车。
总之,不太幸福。
显然,真正的国际大都市不应该这样。我们脚下的这些“国际大都市”,有的只是一张皮,却没有灵魂。
大都市的灵魂在哪里?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现代化城市的灵魂,就隐藏在下水道、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这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之中。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城市为了追求GDP,追求政绩,追求卖地生钱的土地财政,借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时机,大搞城市建设。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相应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却明显没有跟上。
最典型的例子,许多城市市郊房地产项目开盘时,打出的宣传口号往往是“周边有规划中的地铁线,计划建设的医院,已和某名校签约”等空中楼阁。其背后的逻辑是:先卖地、再买房,等人齐聚集以后,再用卖地卖房的钱搞公共配套。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很少见。因为这样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会在一定时期里给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更糟糕的是,一旦习惯了这种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就容易变成一场城市边缘拼命扩张,城市开发拼命提速,公共服务配套始终落后,居民生活始终不便利的状态。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各种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价格会加速上涨,人口增加速度也会超过城市当前的承载能力。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城市病愈演愈烈,难以缓解。付出的代价则是物质极大浪费和居民生活不幸福。
科学的城市化进程,追求的绝不只是速度和规模,更需要追求效益和质量。城市扩张、公共设施配套与人口流动应该是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合理的逻辑应该是,在政府把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绿地等基本配套完整的情况下,再建设住宅,吸引人口自然聚集。
我们建设大都市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只追求表面繁华,而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要让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回到科学的轨道,要让城市拥有大都市的灵魂,显然需要调整城市的发展思路。
最根本的,是要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中始终关注民生,关注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生活的便利和幸福,更多听取普通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并将其融入城市规划的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给钢筋水泥的城市,注入温暖人心的灵魂。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从蜿蜒的小路到乡村朴素的大门设计,这里介绍营造城市中宁静的绿洲的10个方法。当你的室外空间是一个城市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的小,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块花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