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过半小区水景已成“一潭死水”

2011-07-27 08:30:22    作者:王红梅     来源:天天新报     浏览次数:

小区水景成“死水”  

    昔日被开发商业热炒热卖的景观湖、景观水,由于先天设计不足、后期缺乏维护等问题,逐渐成为“一潭死水”。在高昂维护费下,很多水景被废弃,甚至成为蚊蝇滋生的温床,影响城市生态环境与人们生活健康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昨天发布的“社区水体调查报告”显示,有过半小区水体发黑发绿。

  小区水景维护困难

  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组织人员去年耗费半年时间,对本市2000年后开发的2600个小区进行资料整理,发现有961个小区有景观水体。工作人员抽取159个进行了实地调查。之后,再抽取50个小区,进行深度调查。

  调查发现,在159个小区水体中,有9个小区在干涸状态。其余150个小区水体中,浑浊水体占35%,20%有不同程度的异味,52%不同程度地发黑或发绿。

  “我们小区的景观水,一到夏天就发绿。物业怎么治理也没效果。”浦东新区市民黄小姐说,物业尽管在水里种了芦苇、荷花,但水质却没见提升。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理事长李冰介绍说,调查水体中,有56.7%没有水生植物生存,其中种沉水植物的仅10%。“由于缺乏沉水植物配置,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无法全面有效净化水质。”据介绍,有59%景观水体中无水生动物,有鱼类的占38%,但相当部分却是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外来物种。

  设计先天欠缺颇多

  “小区景观水体较浅,正好处在太阳光照射范围内。更易产生藻类,形成恶性循环。”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徐亚同教授表示,景观水深度为60-80厘米,水体更容易产生问题。

  上海海洋大学张饮江教授认为,受调查水体中近90%为人工造景,水体形态比较单一,水体流动循环困难,水质易恶化。这些水体中,采用水泥硬质驳岸的水体竟然有47%。“这样的设计忽略了驳岸的生物栖息功能,影响陆地和水体间的有机联系,妨碍生态系统的平衡。”

  调查显示,85%水体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说明开发商倾向于建造中小型人工水体。李冰表示,虽然中小型水体水域面积小,造价低浪费少,但过小的水域面积会导致水体生态系统不完善,使水体无法进行自身循环,降低水体自净作用。

  “暴力养护”效果不佳

  在水体维护方面,调查发现用生态方法的只有11%,还有13%采用不断换水的方式。部分物业甚至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换水费用,而采取了抽干水体的方法。

  调查发现,有17%小区用气浮、过滤、中水等机械设备净化水体。但其使用、维护成本及折旧率较高,且治标不治本。很多小区物业因无法承担费用,常常将机器闲置,水质不断恶化。

  此外,有58%小区水体无任何维护方式,只是每年换水一次。据志愿者调查,部分小区仅在水臭无法忍受时,才换一次水。

  【专业建议】

  生态治理成本低可推广

  相关人士建议认为,相对物理和化学方法而言,生态治理不仅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治理和维护成本低。李冰表示,每平方米的生态治理费用在50至100元,远远小于购置大型器械动辄需几十万元的投入。

  张饮江教授表示,稳定的的水生态系统会有一定量的水草、鱼虾以及其它水生动物的输出,还可以补贴人工维护与管理费用。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刘勇弟教授建议,对于社区的封闭性水体,生态治理的方法可进一步总结,国家需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让开发商在设计时就应达到这个要求。

  前年,水质浑浊,蓝藻爆发,夏季散发臭味;如今,水质清澈,植物绿意葱葱昨天,专家组还对某小区内香溪人工河生态治理效果进行了现场鉴定,结论是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达到60厘米以上,水色清澈,水体自净能力较强。认为”该项目全面完成预期治理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与示范作用。”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景观路旁的遗憾

 一直做导游工作的李女士几乎每天都要带客人去旅顺一日游,日前她向记者反映了她带客必须经过的一处路段——解放桥的情况。有时,应游客的要求,他们要在此停车照相,然而此处桥两侧水中的破船和漂浮的垃圾,却令游客大失所望。【详细】

业内人士:景观维护要从设计做起

高品质的社区景观同样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养护成本,尤其对于许多以社区“水景”著称的小区,景观养护成本较高,一旦后期维护不力,其结果不仅不能为业主带来好的居住环境,相反还可能影响业主正常的生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