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依靠山水资源 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11-08-04 08:12:16    作者:张安浩     来源:新安晚报     浏览次数:

  “未来的淮南市民将生活在公园里。”这是淮南市市长曹勇对淮南市民未来生活居住环境的描绘。淮南东有上窑山、中有舜耕山、西有八公山,“三山鼎立”;另有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如今,淮南正利用特有的山水资源打造宜居宜游的滨湖滨河城市。

  古镇人憧憬都市

  清晨,武家梅从淮南上窑古镇的家里出来,蹬了几十分钟的自行车来到高塘湖边上,这儿正在建设合淮蚌高速铁路,她和镇上几位姐妹负责往路基斜坡上的绿化池里栽冬青树。

  在她们北边是淮南东站工地,工人们正紧张施工着。合淮蚌高铁全线轨道要求在8月20日全部铺设结束,12月10日正式通车。合淮蚌高铁在淮南有17.6公里,淮南围绕高铁经济,将在淮南东站周围建高塘湖新城区。

  “去年10月,淮南建设滨湖滨河城市的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务院批准。”淮南市建委丁立坤副主任说,高塘湖新城区的范围在洛九路以东、合徐连接线以北、高塘湖以西、洛河镇以南,新城区有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将是产城一体化新城区。

  眼下的淮南东站虽然地理位置较偏僻,可武家梅听说淮南已把高塘湖新城区定位成商务办公中心、宜居生态新区、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都市农业区,未来的新城区将十分繁华,她很想在将来也能从古镇搬到新城区居住,感受一下都市人的生活。

  一条隧道通南北

  午后,户外的树上蝉鸣声不断。李芹吃过午饭在宾馆休息时,翻开朋友送她的《魅力山南》宣传画册,在第一页上看到一幅氤氲青岚的水墨画,将梦幻般的淮南山南新区呈现出来,让她忍不住要立即前往参观。

  李芹家在西安,10年前来过淮南,这次应朋友邀请来考察,准备在淮南投资一个项目。如今的淮南投资环境如何,李芹一无所知。朋友就开车带她来到山南新区,这里的7个乡镇曾经归属合肥市长丰县,2004年6月份划归淮南管辖。2008年6月30日,洞山隧道正式通车后,把山南与山北连接起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依山靠水建设中的山南新城区。

  山南新城区占地6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是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如今,政务新区、山南奥林匹克公园、志高动漫园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的山南就是一个新淮南。”李芹再次发出感叹。李芹说,这次再到淮南,感觉淮南的路宽了、树绿了,城市的靓化工程让她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朝气,对投资很有信心。

  淮南嬗变似新城

  2008年,淮南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荣誉,今年又通过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复查验收,然而,淮南对于这个荣誉并没有满足,淮南市又开始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目前,淮南市正在围绕新城开发、老城提升、矿区改造、景区完善四个方面做好文章,抓紧建设淮西湖公园、淮河公园、十涧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及舜耕山风景区、洛涧公园等城市大型公园景区,并高标准做好山南新区绿化,建设街头游园、水系景观,增加城市公共绿地,加快城市河流、湖泊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凸显水资源景观效应,形成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成功,将会让市民感到嬗变后的淮南犹如一座新城。”淮南市园林局纪检员陈斌说,淮南从今年开始,计划用5~8年时间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民出门300~500米距离就要见到街头公园,这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其中一项标准,淮南市民在今后出门就如同游公园。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山东12个县(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对2018年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评价情况的通报》。   根据《山东省城市(县城)园林绿化评价办法》(鲁建城建字〔2017〕18号)要求,我厅组织开展了2018年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评价工作,现【详细】

安徽省召开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

  8月14日,住建厅在阜阳市召开了全省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创建工作推进会。有关市、县(区)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国城建设计研究院城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王香春作如何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科学【详细】

山西晋中:拉开绿化骨架营造园林化城市

近年来,山西晋中市委、市政府秉承“以人为本,绿色惠民”的生态园林建设理念,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载体,全面实施公园绿地、道路景观、彩化美化、生产绿地建设,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地品质与数量的全面提升。【详细】

城市水质不达标将取消园林城市等称号

习惯了每月看看自己所在城市或者家乡空气质量排名的朋友,今后可能会多一份关注和“牵挂”——环保部日前正式印发实施《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这意味着水环境质量排行榜将在不久的将来跟公众见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