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规划,城市品质提升辐射力增强

2011-08-09 08:54:13         来源:南京日报数字报刊     浏览次数:

  这5年将南京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水平高、人居环境优良的城市,高起点的科学规划是基础。

  过去5年,我市按照“功能引领、聚焦突破、中心提升、南拓北进东延”的总体规划思路,引领南京城不断进行版图突围:建新城,保老城;提升江南,发展江北……以长江为轴,以主城为核心,一个结构多元,间隔分布,多中心、开敞式的现代化大都市空间格局已经划定,并勾勒出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高效和谐的新都会的清晰轮廓。

  保老城,建新城,城市布局跳出主城,名城保护战略成效显著

  延绵2500年的建城史,累计450年的建都史,明城墙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让人感知南京丰厚的文化积淀,阅览独特的人文景观。

  但当经济发展的车轮行至本世纪初时,这里越显“狭小”,一平方公里容纳了近3.5万人,老城已不堪重负。

  解决之道唯有“突围”!

  经过审慎决策,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开辟南京新的发展空间。

  在“一疏散、三集中”的战略指引下,老城人口向外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建设新区,来保护老城。

  市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严格控制老城开发性建设,保护好历史文化,同时在发展框架初步拉开的基础上,加快河西新城区和仙林、东山新市区的综合功能建设,把新区建成现代化的标志区,提升城市整体品质。

  做“减法”,让老城历史文化底蕴日益彰显――

  秦淮河、明城墙、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老城南历史街区、风貌片区的保护利用和改造复兴,让一批被“淹没”的历史建筑重新“显山露水”。

  一幢幢西式洋楼掩映在高墙密林中,美式的、法式的、西班牙式的……透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这里是南京最集中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为了恢复公馆区的原有风貌,从2007年开始,采用腾迁方式,即把住户迁出,再由政府主导的公司进行维修……

  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清一色的青砖小瓦和英式拱窗、现代的落地天窗、朴实的红砖,修缮一新的“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每天迎来各地游客,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该产业园前身是清朝洋务运动期间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在整治中,不仅老建筑保护“一砖一瓦不能动”,原生态自然环境也是“一草一木不能动”……

  “三区”建设则在高起点上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发展,以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以环境建设引导空间品质提升,尤其是借“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契机,“一城三区”的内涵更加丰富――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总部基地的确立,房地产开发“乘势而上”,一批现代化的商贸、文化、体育、休闲设施的建设,河西地区已是一个繁华的新城,与新街口中心形成互补,承担起新的居住、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

  仙林新市区则以高等院校为人文支撑、以科技产业为先导,优先发展教育科研、商务服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高品质居住等第三产业,和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加工为主导的第二产业。

  浦口新市区内主导产业基本格局形成,高端产业项目开始集聚,现代服务业全面起步,高新化、高端化、高质化的产业结构体系轮廓越来越清晰。

  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万里长江穿城而过,这是南京发展优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南京江南江北差距越来越大。江北占全市36%的辖区面积,22.6%的人口,对全市的GDP贡献仅为11.35%,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也分别只有11%左右。

  如何改变这种失衡的局面?

  2006年9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优化中心城市发展布局,实施“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战略,“以江为轴,跨江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南京开始了由秦淮河时代向扬子江时代迈进的新征程。

  跨江发展,首要打破的是“交通瓶颈”――

  2006年9月14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正式开工;2007年10月28日,纬七路过江通道北段连接线项目在江北浦口开工;2008年12月28日,南京长江四桥主桥开工;2010年初,地铁三号线和一号线西延过江线试验段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5月28日,纬三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

  2010年9月的金洽会,浦口新城一口气签了61个超亿元的大项目。

  “几年前,浦口一亩地才130万元,现在五六百万元,最贵的超过千万元。”浦口区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跨江联动,浦口新市区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已经日益彰显。

  规划还在引领着跨江发展向纵深推进。2009年,新公示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草案中,提出在浦口新市区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至大厂、雄州,构成江北副城,成为南京3个副中心之一。

  去年年底修编完成的《南京市江北副城总体规划2010―2030》中,江北副城被分为七大组团,按照规划,到2015年,江北副城城市建设用地为165平方千米,城市人口达到110万人。

  根据规划,跨江联动的过江通道就有10条,另外,还将建设4条过江铁路与城市轨道。

  “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使拥有2400平方公里土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科学发展新的战略空间,使拥有周边纵深腹地的江北地区成为南京向西北拓展、带动都市圈的发展枢纽,使拥有200公里长江岸线的南京成为长江流域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绘就的跨江发展宏伟蓝图,已逐渐成为现实中气势恢宏的画卷。

  新区升级为副城,新规划十大功能板块,南京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新一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草案(2007年―2030年)》修编完成。“一城三区”再次升级,城市布局跳出主城,迈向都市区,全新的“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六十新市镇”规划去年底出炉,并由此开辟南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位于绕城公路、秦淮新河、长江围合区域内的老城、河西新城、南部新城共同成为“主城”;仙林、江宁东山以及整个大江北地区成为3个“副城”;雄州、龙潭、桥林、板桥、滨江、汤山、禄口、淳溪等8个片区成为“新城”;更多集镇将成为“新市镇”。

  副城按照“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的思路,在现行规划确定的新市区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江北副城:在浦口新市区基础上将规划范围扩大到大厂、雄州;

  仙林副城:在仙林新市区基础上将规划范围扩大至新尧新城、栖霞镇、栖霞开发区;

  东山副城:在东山新市区基础上将规划范围扩大到上坊组团;

  由“区”到“城”的调整,目的在于促进优势资源向副城集中,加强功能的整合,提升副城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对东部、南部、江北地区服务水平和向周边的辐射能力,真正实现承担协助主城辐射周边的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人居质量,去年,我市又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和总体部署,编制出台了《十大功能板块规划》,突出全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工作重点。

  这十大板块包括:河西新城、南部新城、浦口新城、麒麟科技创新园、江心洲生态科技岛、燕子矶新城、下关滨江旧城改造片区、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秦淮新河―土城头百里风光带和保障性住房等。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要优化南京软件产业布局,打造“一核两翼”的软件谷空间布局,提升南京软件产业的集聚能力。围绕“中国南京软件谷”的规划和政策设计随后快速推进。规划中的软件谷以雨花台区相关区域为主体,以江宁、浦口两区相关区域作为两翼,这样的布局,既满足产业空间的承载,也形成软件业的适度竞争。

  科学规划、高端规划,古都南京正在更开阔的空间“展翅”,其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彰显。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和实施的战略方法

  2013年,绿色基础设施欧洲战略被采用,并明确地涉及到城市空间。在欧盟层面,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根植于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中,因而明确地提到自然保护。在我们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护包括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