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社区十问录

2011-08-10 09:22:30         来源: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

  问:什么是生态社区?

  答:生态社区是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它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资源与能源的高效使用为核心,利用现代生态技术手段,营造的一种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人类聚居环境。

  问:城市生态社区的内涵是什么? 

  答:生态社区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环境冲击性,不产生新的污染,节能降耗;第二,自然亲和性,选址须不破坏脆弱的自然地貌;第三,居住品质的健康和舒适性,把健康放在首位;第四,经济的高效性,统筹考虑社区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合理性;第五,社会和谐性,强调居民共治。

  问:绿色生态社区与传统社区的异同如何?

  答:绿色生态社区并不是对传统社区进行根本性的颠覆,我们更多是把二者看成是一种传承和拓展的关系。传统社区首先解决的是可居性问题,包括一定的建筑面积、一定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等环境基础设施等)。可居性仍然是生态社区的核心,但是我们把对可居性的理解在广度和深度上做了拓展。

  在广度上,生态社区的可居性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其中,对自然的关注不仅指向与人直接相关的建筑,也包括建筑、社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社区中人与人的关系还包括社区居民在周边就近就业的可能性——也就是所谓职住平衡的问题。在深度上,生态社区的可居性与传统社区可居性在内涵上有更大的差异。例如强调无障碍设计,强调建筑空间的健康性,强调公交、会所、小卖部、幼儿园等公共配套设施的数量、距离,强调绿地的植被配置,这些都意在指向通过公共设施的完善使社区获得更高的生态价值。正是由于广度和深度不同面向的拓展,我们看到,绿色生态社区的居住品质是全面优于传统社区的。


  问:建设绿色生态社区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生态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可分为四点。

  首先是整体性。生态住区需要综合解决环境(Environment)、经济(Economy)和社会公平(Equity)三个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以应对某一方面解决问题。

  其次是演进性。生态住区不是静态的终极产品,而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这意味着人们对于生态社区的实现需要长远规划,制定相关的设计策略、政策和运营控制方法。

  再其次是地域差异性。生态社区需要与它所在的环境和谐共处,这就意味着它应该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等决定了生态住区的建设不可能套用统一的设计策略体系、技术方法及政策。

  第四是公众参与性。生态住区要实现社会公平,开放的参与机制是基本保障。这种参与既体现于在前期的决策过程中吸收不同阶层的意见,也反映在所有使用者在计划的实施与落实上的支持与合作。

  问: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

  答:生态社区的构建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各群体的紧密配合。

  发起者——政府:通过强制性标准、激励性政策进行有效的市场引导;政府可以在税收、激励补贴、建立交易配额、资助基础性生态住区科技研究等方面,规范、引导、推动生态住区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生态住区发展先行的国家的经验表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引导性政策往往要比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对突破生态住区所面临的经济障碍更有帮助。除了直接的政策激励,政府在推动生态住区发展方面的作用还体现在生态住区教育方面,政府有着其他群体不可比拟的社会推动力度与公信力。因此通过不同渠道倡导健康的生活模式,对普通居民的消费进行引导,是政府进行生态住区教育的手段。

  建设者——开发机构、设计与建设机构:根据生态社区的基本理念组织设计与建设。

  使用者——物业管理、使用者:生态社区不仅是一个物质空间概念,就其终极形式而言,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使用者对于自身行为的规范是最终实现生态社区既定目标的关键。

  问:建设绿色生态社区的意义何在?

  答:建设绿色生态社区的意义可以从客观环境和人类自身生存需要两方面去理解。

  首先是环境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运动的起因就是人类的活动触碰到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极限,即供给极限和吸纳极限。供给极限是指工业革命以来所谓的人类新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大量消耗地球的能源和资源,以至于地球的自然环境没有办法持续承担下去;吸纳极限是指对于人类生活排出的废弃物的吸纳。生态足迹指标描述了中国面临的自然资源瓶颈的压力。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而可持续发展在人类住居方面的体现就是绿色生态社区。

  建设绿色生态社区还来自人们自身对更健康、舒适的生活的追求。传统社区所体现的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往往是粗犷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绿色生态社区正是对人类的生活的要求在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既有环境方面的限制性要求,也是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因此绿色生态社区是人类聚居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问:推进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的策略建议?

  答:推进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生态价值观的宣传和技术体系完善两方面着手。

  首先,生态的价值观是实现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前提。首先需要宣传,其次是正确的引导,通过政策和宣传促进价值观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让人们实实在在地体会、了解生态社区的优点,也由此让我们的宣传体现出更强的说服力,从而引导社会中产生更多的符合生态社区理念的项目实践。这从另一个方向也将促进生态社区的理念完善和发展。

  问:如何调动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的积极性来推进实现生态社区的整体目标?

  答:生态社区是一个物质空间概念,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因此,调动作为主体行为者的家庭和个人的积极性是生态社区能否在现实中实现的关键。前文分析而得,生态社区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各种正向需求的集合,但大多数人还未认识到这些需求的答案就是生态社区。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唤醒和告知。

  人们只有明确地获得了相关信息,才会自发产生生态建设的需求。要鼓励民众参与,告知是第一步。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有明确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的、详细的环境信息数据库,公众可以非常方便地充分了解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在实现信息对称的同时,要通过宣传和教育告诉公众正确的生态应对策略和实施途径。

  第二步,通过切实的政策规范(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等)或鼓励公众投入到生态社区的建设中去,增加民众的参与热情。

  总而言之,对于公众积极性的调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需要从多个方面多角度切入,逐步引导和培养。

  问:如何理解生态社区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答:生态社区建设反映的是一种需求,而生态社区建设本身对于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发因素。生态社区建设可以拉动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部品、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在内的整个建筑产业链条的升级。

  生态社区建设会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在这些规范和标准的背后,是一整套管束建设行为的法律规范和产品标准体系。因此,生态社区建设会基于生态原则性的、共通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相关技术、部品、设备各自创建自有体系而反映各自特点。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绿色建筑产品产业链条。

  从经济行为的角度看,一条符合生态标准的建筑产品供应链条的生成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生态社区的建设成本,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生态社区的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问:未来的生态社区应该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生态社区的核心,也是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美好向往。我们不应把这种向往看作是一种新的需求,而是人类最本真和永恒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对生态社区美好影像的勾勒,只是我们的这种内在需求被许多其他的欲望和需求所掩盖。我们需要寻回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真正的需要,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因此,未来的生态社区并不是一幅确定的图景,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共同描绘。它的完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编辑:glori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