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产业乱象迷局该如何打破

2011-08-16 15:32:30    作者:倪惠珠     来源:中华园林网     浏览次数:

  我国台湾是蝴蝶兰的原产地,在全球蝴蝶兰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蝴蝶兰逐渐进入祖国大陆市场。近年来,大陆的蝴蝶兰产业可以通过禅宗的三种境界来类比,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盲目扩量造成乱象迷局

  大陆蝴蝶兰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从上世纪末进入大陆市场到本世纪的前几年,蝴蝶兰作为高档花卉的代表,一直是年宵市场上的宠儿,当时市场上的蝴蝶兰主要为实生苗生产,总体规模不是很大,而且当时蝴蝶兰的生产门槛较高,只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和单位才能生产。这一阶段的蝴蝶兰市场基本以“卖方市场”为主。

  从2004年至今,蝴蝶兰产业在大陆的发展基本进入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蝴蝶兰分生苗逐步替代了实生苗,生产规模急剧扩张,由年产几百万株迅速扩大到2010年的年产约4000万株;种植门槛逐步降低,生产主体也逐步变为中小种植户;蝴蝶兰成品花也放下了高贵的身段,走入寻常百姓家。随着蝴蝶兰价格的不断缩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年宵市场价格战此起彼伏,像山东青州黄楼一个镇的产量就有近300万株,再好的产品,也只能卖出白菜价,偶有价高者,也是凤毛麟角。

  在这个阶段,蝴蝶兰产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优质难以优价。有些不良种苗商,不顾产品质量,盲目扩大产量,造成品种变异或退化;有些生产厂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投入不断加大,但效益却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种植者发现,现在种植七八万株蝴蝶兰的收益与原来种三四万株的收益相当,而投入却增加了一倍。从投资收益率的角度讲,投资收益率下降接近一半,为何还有人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加大产业的恶性竞争?

  总结造成目前蝴蝶兰产业乱象迷局的原因为产业发展缺乏行业联合与沟通,造成各个企业与个体种植户之间盲目发展,缺乏协调。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供求关系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盲目发展导致供求失衡,从而导致产业发展乱象;品种结构不健全导致产品供应的结构性失衡,加上“重量不重质”的观念,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很多种植者片面追求数量,促使部分种苗生产企业盲目扩量,出现品种变异与退化的现象,同时种植者不注重技术提升,造成产品等级下降,市场进入恶性竞争;消费市场的引导与培育不够,市场不缺产品推销者,却缺少消费的引导者。

  理性协作走向见山见水

  时至今日,蝴蝶兰产业在大陆的发展历程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一个“美丽的产业”发展到今天的乱象迷局,行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相信蝴蝶兰产业的未来定然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理性发展阶段,也只有这样的发展阶段,才能引领蝴蝶兰产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要想实现产业未来“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发展阶段,需要从业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蝴蝶兰行业协会需要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结合市场发展趋势,由协会牵头,协调种苗生产规模。种苗生产企业之间不仅要竞争,还要加强合作,只有采取“竞争+合作”的方式,才能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种苗生产是行业的源头,只有源头规范了,行业整体才能避免盲目发展。在品种结构上,需要种苗生产企业相互协作,尊重知识产权,避免盲目跟风“乱切”。同时,行业协会需从道义上谴责不尊重品种权的“乱切、盗切”现象。

  其次,无论是种苗生产企业,还是成品花生产商,都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等级,生产者需要先对优质种苗、优质成品形成共识,才能使之成为市场的主流。同时,适度规模,良性竞争,追求高投资回报率,只有这样,生产者才能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再次,从业者都要引导消费,培育消费市场,而不仅仅是销售产品。传化生物在杭州的“传化花园中心”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模式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作者系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编辑:jad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蝴蝶兰产业品种培育和区域规划当并举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蝴蝶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在生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我们还要时刻警惕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新品种缺乏应有的保护、新品种盲目上市造成较大的生产损失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