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春风永驻

2011-08-26 11:20:17    作者:李影     来源:成都晚报     浏览次数:

  21世纪的城市文明是以人为本的文明。如何以人为本?成都,这座在大灾之后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城市,有着自己的诠释和坚持——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最终目的不在于考核中得到了多少“考分”,而在于创建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福分”。这就是以人为本,这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的理想:为了全体城乡居民的理想与福祉,用创建作为抓手,不断去打造一座全体成都城乡居民所向往的理想城市。

  以人为本的文明,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这样一种“高位求进”的文明形态,毫无疑问,势必需要创建者、参与者付诸最为艰苦的努力——不仅在于通过创建改变有悖于文明的城市外观形象,通过创建进一步提升公众的文明形态与心态,更需要建立长效的创建、管理、坚持机制,造就一股内生的力量,使文明的种子自然地萌芽滋长、自然地成熟茁壮。

  其实,从创建初期开始,成都就已认识到了这一要义。只有持久有效、科学固化的机制,才能让创建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变成一种由外及内、“油然而生”的共识与共举。2009年初,当成都从众多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时,更加坚定了这一认识,唯有更加持久有效、科学固化的机制,才能让我们的文明理想更加坚固,才能让我们的理想城市更加进步。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不是一阵风、搞突击。见子打子、头痛医头的做法,只会让已有的效果崩解,努力不复存在;只会让已有的问题沉积,更加隐匿深藏。唯有通盘考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才能让我们的效果得到巩固,问题得之解决。三年来,成都,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建立健全了持久管用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地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三年中,我们探索出了以测促创机制、全域参与机制、发现督查机制、解决协调机制、严格问责机制等五大机制。每一机制,都有着各自所承载的责任和需求,都有着与之相应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最为值得一提的是,探索出了发现并快速解决问题的协调、问责机制。

  以测促创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外在动力”问题。借用测评经验“以测促创”,以统一的标准、量化的结果、严格地考核促进城乡文明创建工作走向深入。

  发现督查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无缝督查”问题。用体制顺畅、权责明确、协调有力、监控到位的现代化“高位管控”平台和人力平台,“查漏补缺”,有效地发现和督查问题。

  解决协调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对焦”问题。以调度会为基本模式的协调,将管理模式一改粗放为精准,将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变作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严格问责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效果巩固”问题。问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程序。

  全域参与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共建共享”问题。用有效、积极的调动,让文明城市的创建与深化,成为1400万成都城乡群众的共同意愿,让所有群众自愿且全面地介入、参与其中。

  可以看出,成都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其实正是探寻城市治理之道的过程。8年来,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实践,成为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最坚实的积淀,这是我们实现理想的路径,而五大机制则让我们找到了坚持理想的办法。如今,大家更乐于言谈我们城市美丽的变化以及和善的成都人故事。当然,这些美丽的变化,在其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创造性付出。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创造性付出决定着成都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效果,让成都未来越来越文明与美丽……

  【以测促创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外在动力”问题。借用测评经验“以测促创”,以统一的标准、量化的结果、严格的考核促进城乡文明创建工作走向深入。

  “成都特色”以测促创

  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文明“标尺”

  文明是一个具有指数化属性的概念,城市文明的评选更是一个可量化的测评系统。借用这种测评的经验,成都市三年来也坚持“以测促创”,以统一的标准、量化的结果和严格的考核促进城乡文明创建工作走向深入。

  制定了成都市综合文明指数测评标准和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测评体系,并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市)县委和人民政府的目标考核;制定了窗口行业、文明交通等专项测评体系,促进了文明城市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评,确保各项测评的公正和公平;测评结果面向社会公布,有效促进了各区域文明创建的竞争和互动……从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到城乡环境综合测评、文明交通秩序测评,再到窗口行业测评,为了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成都组织“第三方力量”对文明城市建设的各项内容开展公正测评,实施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和谐程度的“标尺”,描述城市文明发展状态、评价文明发展水平、研究文明发展规律、考核文明创建成效,有力推动了文明城市建设的持续深化。

  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实践中,我市着眼推动文明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逐步探索建立了以“以测促创”为核心,具有“成都特色”的长效机制。

  其实早在2009年5月,就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之后的三个月,市委、市政府立即出台了《关于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十大提升行动”,剑指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确保文明城市建设向长效管理转变。

  在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在常态管理上下工夫,这是我们创建工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又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精髓所在。

  有了这样的“法宝”,面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大考”,我们多了一分从容、多了一分底气。即使在今年,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测评标准变化比例达68%,几乎是一个全新的《测评体系》,首次单独测评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也是指标多、涉及内容广,但是成都亦不慌乱,这正是得益于对“以测促创”的坚持。时刻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对标测评体系,督查自查相应工作,始终着眼于为民、利民和全面提升文明程度。

  2009年,国家统计局组织所属调查队对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进行了测评。作为中西部城市,与众多实力出众的兄弟城市“同台竞技”,成都公共文明指数在省会、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三位,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明显上升。

  2010年,我市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三,在同步进行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位居全国第一,得到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肯定。

  毋庸置疑,“以测促创”已经成为这个城市一以贯之的内在坚持。并且,紧密结合成都试验区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成都正在以更高的标准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突出抓好坚持“全域成都”理念,在全域范围开展深化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发现督查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无缝督查”问题。用体制顺畅、权责明确、协调有力、监控到位的现代化“高位管控”平台和人力平台,“查漏补缺”,有效地发现和督查问题。

  “高位管控”查漏补缺

  让现代城市体现应有的文明风貌

  6月3日下午3:00,在草市街和北大街交叉的路口处,一辆出租车正占用斑马线下客。

  其实,在一个集中数百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诸如此类的城市管理问题不可避免,“长效”二字要落在实处,实为不易。为此,成都建立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督查机制。在以往,每次都是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督查组,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对路口、街道、窗口单位等重点点位还未形成常态化及时监督,原有的督查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需要。

  “要通过创建工作,真正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大街小巷,都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良好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体现出现代城市应有的风貌。”从2003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就三番五次地讲,创建不是为了那块牌子。

  今年5月,利用数字技术的现代科技手段,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成都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中心建成,一个体制顺畅、权责明确、协调有力、监控到位的现代化“高位管控”平台由此“诞生”。

  在数字化城管四楼,有一间特殊的大会议室。平时鲜有人进进出出,而在房间内却是一片紧张忙碌。5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实时动态视频:菜市场内的环境卫生、出租车上下客情况、行人穿越马路……一旦发现有不文明现象,马上抓拍截图,当即记录处理。

  6月3日下午3:00,工作人员从滚动的画面上捕捉到草市街路口出租车违规上下客的情况后,立即给市公安局交管局发出了问题派遣单。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派遣问题——解决问题——指标达标”的工作流程,接下来,市公安局交管局对违规车辆进行了处罚教育。

  监控协调中心整合接入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监察局的“天网”、“数字城管”、“电子监察”视频监控系统,并新接入长途客运站、大型商场、医院、水电气服务中心、税务服务中心等18个窗口行业的329个视频监控点位。在市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中心的监控屏幕上,可以随时收看到全市各路段各点位的“实况”。

  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中心,基本实现了对重点点位动态的数据分析和精细管理,有效提升了文明城市常态化监控水平。试运行3个多月来,已经先后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长途客运站、公交出租车文明交通行为、重点路口交通秩序、火车北站地区环境秩序等进行了监控检查,发现问题几千余处,并通过工作专报形式,提出建议,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对问题进行了整改。

  如今,文明城市监控协调中心与文明城市市民督查员队伍一起,在坚持和完善文明创建督查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的长效监督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明城市创建督查,从此超越了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最终,不管哪种形式的督查,督查情况都将以专报的形式,在最快的时间内出现在市领导的面前。

  【解决协调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对焦”问题。以调度会为基本模式的协调,将管理模式一改粗放为精准,将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变作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责任对焦”调度会议

  深化建设即更为实在解决问题

  “责任对焦”,是创建文明城市和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绕不开的关键话题。

  通过督查专报,梳理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发现大多是因为政府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对管理对象的空间位置不准确、时间不准确、责任不准确。

  2008年1月31日,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第一次调度会召开,会上提出了街道管理、出租车管理、长途汽车客运站服务等问题,包括成都电信、市公安局交管局、林业和园林局、交委、文化局和体育局都被点名,并各自领命,限时完成任务。从那时开始,调度会制度就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被固定了下来。

  作为一种问题管理机制,从一开始,调度会就被赋予了跟踪任务、落实责任、解决难点的职能。看似简单的调度会,不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以前看似复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职能部门硬朗务实的管理作风,理顺了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此后,调度会又“走”出会议室,来到城市管理一线,现场梳理职责,追问管理责任,一道道久而未解的难题通过现场调度迎刃而解。从调度会到现场调度会,不仅是“会场”地址的细微改变,而且是创建工作协调机制的更加通畅,是创建工作落实为民利民理念的更求实效。

  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之后,成都继续一以贯之,通过市民督查员工作专报、督办通知等形式,强力督促调度会议定事项逐一推进,同时联动媒体连续深度曝光,借力督促重难点问题整改。

  如果连调度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由市领导亲自召集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不久前,有关媒体对我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暗访,暗访情况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和差距仍然存在,没有任何放松懈怠的理由,相反,还要继续全力以赴,把这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的工作做得更好!”在7月11日由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会上,葛红林市长再次强调,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看到自己责任区域内的薄弱环节被暗访片一一曝光,相关的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坐不住”了,各自承诺在最快时间内整改落实。

  【严格问责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效果巩固”问题。问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程序。

  严格精准“问责机制”

  较真逗硬及时整改问题

  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改变了有悖于文明城市的一些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造就了一股内生的力量,使文明的种子萌芽滋长。

  各种机制能够得以落实,离不开一套严格精准的问责机制。街边公用电话亭上的小广告该由哪个部门负责清理?路上窨井盖应由哪个部门负责维护?……无论庞杂还是琐细,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不管哪个环节、哪个点位出了问题,都能找到对应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旦发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必须立即整改。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城乡环境综合测评、文明交通秩序测评、窗口行业测评,测评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每个测评点位表现如何,报纸上的成绩单一目了然,一把尺子量下去,名次好与坏都无怨言,即使被批受罚也是心服口服,排名靠后的唯有知耻后勇、对标整改,跟上文明的脚步。同时,对媒体发现、市民督查员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迅速整改;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对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启动问责程序。

  前不久,金牛区九里堤菜市场在被媒体曝光后,对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力、效果不佳,为此,市文明办负责人专门约见金牛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区商务局、工商局和文明办负责人,责成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改完成。无独有偶,针对百花综合市场经媒体舆论监督后仍整改不力的情况,市文明办在随后又专门约见了武侯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区工商局、文明办的负责人,就相关情况进了通报。

  问责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市建立的严格问责机制,就是按照发现问题、跟踪督办、及时上报、跟踪复查、一事一报的要求,对照文明城市标准,全面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并切实采取措施迅速整改;对动作迟缓、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的要较真逗硬、严肃问责。正是这一问责机制的刚性逗硬实施,确保各级督查工作高效运转,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全域参与机制】这一机制解决的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共建共享”问题。用有效、积极的调动,让文明城市的创建与深化,成为1400万成都城乡群众的共同意愿,让所有群众自愿且全面地介入、参与其中。

  文明城市“共建共享”

  成都城乡群众的共同意愿

  一揽子持久管用的长效机制,使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愿望成为现实。在成都,文明城市建设,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块牌子,而是这座城市坚持了8年并将继续坚持的城市理想。经过8年的不懈坚持,一个能够让1400万成都人共同介入的参与机制不断完善。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如今已成为成都市民的共同意愿。“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初衷,恰恰在此。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迸发出超强力量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依然成为成都的文明标杆。类似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的志愿服务平台,以及包括“蓉城志愿者集结号”在内的各类主题活动,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

  在公交车上自备雨伞供乘客免费借用的“雨伞哥”赖小刚,用一把伞撑起一片爱,温暖了一座城市;3年来坚持不断地在东风渠打捞垃圾并分类处理的刘谋杰夫妇,用一根竹竿捞起一份责任,感染着每一个人;一年前进入城区的千余株果树,如今硕果累累压弯枝头,市民“只看不摘”……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一条果香四溢的“果园路”,都成为成都文明的“试金石”。

  通过“学习道德模范 争做成都好人”、“做文明有礼的成都人”、“道德模范进机关、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登上“成都好人”候选榜,越来越多的“成都好人”入选“中国好人榜”,成为全国道德模范。

  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2009年,在中央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市“节日小报”工作将传统文化教育物化为孩子们需要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初步实现了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个社会公众监督平台,将市民监督和媒体监督有机结合。就在前不久的8月18日,96110——中国第一部文明热线在成都开通。汇集新闻媒体、志愿者、行业部门等社会各方力量的社会公众舆论监督平台,旨在充分发挥市民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的主体作用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有效解决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

  文明,是对一个城市的最高评价,文明,也是市民对这个城市的最大期许。在城市的文明进步与提升中,享受到越来越饱满的物质文明成果与越来越丰厚的精神文明成果的成都市民,又满怀着深切情感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之中。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注和参与,文明城市的评选才不会成为虚无的标语;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文明城市的褒奖才不是一块冷硬的勋章。

  ●后记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区域内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也是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品牌,自然成为国内不少城市拼搏的目标。文明从来不是空泛抽象的概念,它根植于社会,体现于细微。获得这块金字招牌之后,如何把“考分”变作更多的“福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自然是更高的追求。

  细节决定成败,大事起于具体,文明城市深化建设也是如此。纵观我们这座城市,则是用具体的创造性机制,来承载我们的文明城市深化。只有这种长期坚持有效的机制,才能让我们城市的文明进步与提升,最终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更加受益,让市民享受到越来越饱满的物质文明成果与越来越丰厚的精神文明成果,从而更加为我们这座城市成为大家的理想城市而奋力、而付出。

 

 

编辑:songj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成都二环桥下不再只有草坪 拟增灌木、花卉

二环路绿化景观主题为“五彩缀景、浓绿环城”,以绿色为主基调,提炼东南西北各段区域特色和文化,分别点缀凸显红色、紫红色、金色和绿色。【详细】

成都优化拓展城市空间

  成都新的城市空间格局确立后,记者曾经的采访对象,中国女鞋之都【详细】

成都“增花添彩”植物选择将以乡土植物为主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重现杜甫笔下盛景,成都将于2022年建成天府芙蓉园,其中芙蓉小镇3个,芙蓉主题观赏园5个,实现芙蓉品种达30种,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详细】

成都新规:任何人不得擅占住宅小区内绿地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加强成都市住宅小区绿地管理,规范绿地管理行为,根据《成都市园林绿化条例》《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该局和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共同制定了《成都市住宅小区绿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任何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住宅小区绿地的树木和占用住宅小区内的绿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