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资490万 广州树木将有身份证

2011-08-30 09:09:57    作者:刘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

  广州上千万绿化树,都将有自己的档案了!南都记者昨日获悉,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正准备花490万元,对城区绿化和行道树的信息进行海量采集和收录,并开发图文一体的三维地图信息。整个项目有望在明年完成。届时,市民便可以上网甚至用手机就可以查到广州中心城区内的每一棵行道树的身份信息。

  每棵乔木都可在地图上找到

  据了解,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将委托专业机构,在规定范围内对行道树、道路灌木层以及草地进行普查,主要包括其空间定位、类别、乔木胸径、树高、冠幅、数量、照片、生长状况、所在道路、权属部门、主管部门、养护单位等信息的调查。

  其中对于乔木的信息调查要求最为严格,要求每棵树都要在图上标出;而且误差不能超过两米。

  道路绿地细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绿地的图和属性都落实到每一地块,每个绿地根据道路、水域或其他明显的地物标志分成不同绿化地块;定位精度要求是小于0.25m,其中,每公里内位置误差率不超过1%。

  白云山越秀山的树木成片归档

  每一棵树都入档?白云山一山的树有必要都记录吗?还有越秀山及居民小区的那些树呢?对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技术人员表示,此次调查主要是集中在公园和行道树等。小区和林地的部分也调查,但是信息没有这么精细。

  据介绍,调查的范围是在白云区南片区华南快速干线以南的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荔湾区片区(70平方公里),以及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片区,约250平方公里,共4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在这个范围内道路两旁及中间、广场和公园等公共绿地的绿化树木进行详细调查。白云山和越秀山的树木,属于林地,只勾绘图斑、统计面积和调查权属。而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小区绿地除了勾绘图斑、统计面积之外,还要求统计植物的种类,但不会像公共绿地的树木一样每一棵都记录详细的“身份信息”。

  将开发成软件供市民公开查询

  据悉,所有信息共享平台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大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旅游管理系统,林业和园林应急指挥系统(包括集成和升级原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原市政园林应急指挥系统),林政管理信息系统,营造林和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林业有害生物管理信息系统,林业和园林科技和项目库管理信息系统,野生动植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OA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

  届时,后方可以根据GPS定位信号,在地图上通过闪烁的形式展现巡查人员当前位置。市民则可以在电脑甚至在手机上一目了然地查询古树名木、绿道、森林公园等信息。但一些管理的软件平台不会对市民公开。

  ●绿化树建档范围

  白云区南片区华南快速干线以南的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荔湾区片区(70平方公里),以及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片区,约250平方公里,共4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绿化树档案内容

  空间定位、类别、乔木胸径、树高、冠幅、数量、照片、生长状况、所在道路、权属部门、主管部门、养护单位。

  ■市民意见

  反对

  那么多钱?目前没必要

  市民邹小姐:那么多钱?我觉得没有什么必要吧。广州现在种下去的树,也不能随便砍啊,生病也不是很常见吧。即便是要砍要迁移,要做评估,对于每一棵具体的树来说,几率也是很小的,所以我觉得钱要花在刀刃上,广州还有很多事情都要花钱。

  怀疑

  归档很必要,就怕做不细

  市民张先生:470平方公里,这么多树他能做到多细啊,又要量胸径又要测树冠。我觉得归档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就怕随便搞一搞,做得不够细致,到时候有人砍了一棵树,在电脑数据库里面还没有这棵树,那就花了钱还找不到就麻烦了。

  支持

  希望它成为市民监督的平台

  市民刘先生: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我还以为要花上好几千万上亿呢。这个信息的采集是非常细致的活,而且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一方面数字化的管理是未来的趋势,以后你要精细化管理很多东西都要依靠这个平台。

  我希望这个系统最后能够让普通市民也能使用,比如一个地方在砍树,我通过数字平台,能够查询到这个地方为什么在砍树,能够起到信息公开的作用。如果查询不到原因,那说明这个砍树有问题,这个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市民参与的监督平台。所以一定要强调这个系统的公开和互动。

  以后树倒伤人责任一目了然

  市民宁先生:我希望这个平台快点建起来。但前提是,系统建立起来了之后,绿化养护单位和巡查队伍就要承担更明确的管理责任。有了数字化的系统,谁负责哪一块地方的养护和巡查,就会一目了然。以后台风来了,树倒了砸了车、砸了人,谁负责养护巡查的,谁就要承担责任。相对这些损失,490万确实不多。

  ■专家意见

  国际园林行业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徐锡流:

  管理上台阶是好事

  对于广州将给绿化树建档,徐锡流表示,这样的管理模式在国外早就已经应用了,而且证明是成功的。广州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管理上上一个台阶是好事,而且早就应该这么做了。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李敏:

  乔木都建档值得商榷

  李敏表示对于城区的大树做信息摸查和归档是很有必要的,但有没有必要对每一棵乔木都进行收集值得商榷,他建议在胸径30公分以上的树进行信息收集和归档。李敏说,行道树的规律性很强,间距差不多,经常只有一种树,大小也差不多,而且天天都有人巡查,被随意破坏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技术上需要加强的重点是机关庭院和小区,那些地方不可能天天有人去巡查,经常有一些树就悄无声息地没了。所以那些地方能够加强技术管理手段,就可以和人工巡查的手段进行互补,加强对弱点区域的管理。至于经费的问题,李敏认为,主要看做什么事情,在当前如果有必要做,能够承受得了,该用多少钱就得用多少钱。

  ■关注焦点

  每棵树都要量身高和胸围?

  昨天,记者在采访市民时,有市民对信息收集的细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后每一棵树都去拿尺子给它量身高和胸围吗?我觉得难以想象哦。”市民邹小姐说道。

  对此,记者了解到,信息的采集是用仪器系统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与测量,建立行道树的树高、胸径、生长状况、树龄、位置等图文一体化数据库。不需要每一棵树都手工去测量。而且,该项目会整合原林业局和原市政园林局的网络资源和现有的资料,譬如目前已有一部分古树名木的资料信息,就不需要再次花钱去摸查收集了。

  园林局

  给绿化树建档精细管理之需

  对于花这么多钱,建立一个这样的系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一个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

  对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的技术人员向南都记者解释:一方面,依托这个图文一体的电子档案,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适时了解每一块绿地、每一棵树木的现状和健康状况。到时候,每个巡查人员身上都会带一个GPS,他们从一出门,沿着什么样的路线巡查,都会在地图上通过闪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巡查出现盲点,可以及时纠正。

  另外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的软件,通过某一区域绿化的具体情况和树木的大小、种类、地形等情况,能够快速地测算每一块绿地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养护、应该配多少巡查养护人员和配备什么样的设施。“以前每次要对树木的砍伐和迁移,绿地的占用等行政审批业务,都要派人到现场进行大量的勘察工作,今后这些信息收集录入之后,如果要砍伐、迁移,直接可以进行图上定位、测量、分析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园林绿地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编辑:songj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