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前屋后种果树 南宁那学坡村民绿化增收两不误
村屯绿化让村庄像花园。记者孟娟娟摄
整洁的水泥路两侧是嫩绿的灌木,绿意盎然的果树见缝插针地长在房前屋后,翩翩飞舞的蝴蝶在绽放的鲜花上流连忘返……这就是那学坡。
结合创建全国森林城市这一契机,南宁市大力推进“绿满南宁”项目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村屯绿化工程。据了解,截至8月30日,全市纳入村屯绿化工程项目的57个村屯中已经完成绿化改造的有53个,完成率达到88%。那学坡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自治区‘绿满八桂’村屯绿化示范村”的那学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村屯绿化与经济利益实现双赢的创新机制。
村民扮绿家乡热情高
那学坡位于西乡塘区坛洛镇北部。离开高速路口进入那学坡的辖区,成片的香蕉林,一块一块的木薯地,绿油油的,赏心悦目。进入村子以后,道路两旁除了一般的景观树之外,更多的是龙眼、荔枝一类的果树。
那学坡村民喜欢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几棵果树。走进马龙建的家中,还未进入家门,记者就看到了屋外的黄皮果树,看上去也是有一定年纪的果树了,屋内的院子里,还有荔枝树、木瓜、龙眼几棵果树。
听说今年那学坡村民的黄皮果卖得特别好,平均收购价就达到了7元每公斤,记者忍不住就向马龙建阿姨打听她家今年黄皮果的收成,阿姨乐呵呵地说:“不是很多,三棵果树也就差不多一千元吧,不过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种果树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我现在都想把我们家的地全部种上果树呢。”
自从实施村屯绿化工程之后,那学坡村民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今年春节刚过,村民们就热火朝天地种树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那学坡的新农村指导员解寿奎告诉记者,“那学坡的村民有种果树的传统,绿化意识非常强,我们刚一动员村民就积极响应了。”说着,解寿奎兴奋地指着不远处的杨桃、无核黄皮以及道路两旁的绿篱和景观树,“这些都是今年实施村屯绿化工程时村民们一起种下的,很漂亮吧?”
村民马宪忠以前在隆安教书,2009年退休后便回到家乡养老。去年,60多岁的他也不甘示弱,与全村村民一起绿化家乡。看着家乡这些年的变化,他感慨道:“这几年村里铺上了水泥路,又种了这么多的树、花,家乡变美了,住在这里舒服啊。”
房前屋后成了“聚宝盆”
那学坡现有151户,总人口为657人,人均耕地只有1.3亩,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土地是珍稀的,如何用最小的面积创造出最大的效益,成为那学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学坡在实现村屯绿化的同时,又注重帮助村民增产增收,实现了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有效结合,因而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据了解,那学坡的绿化工程共投资48万元,采取政府提供树苗,收益归村民的原则,在村道、农户房前屋后、庭院、楼房顶、水塘周边、村庄种植适当的树种。2010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4830元,里面就有果树的一份功劳。
在房前屋后种上果树,既美观又能够增收,这对村民来说可是桩好生意。不过,那坡村要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把村民的土地拿来种上景观树,面对“把土地看做宝”的村民,征地问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于是,政府以租赁的方式向村民租用土地,按每亩每年1500元的租金付给村民,在村民占有的土地上种植的树木,产权归村民所有。那学坡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土地租出去有固定的收入,种地不一定有这个收入,况且村子变绿了,住得也开心。”村民马国信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跟随解寿奎来到高速公路旁的一公里长的通道绿化带,20米宽的绿化带,前面12米种上了景观树,8月份才刚刚种上的树,整齐地排列着,如同卫士一般守护着那学坡的村民。
一路走过去,记者发现,景观树下居然还种着棉花?面对记者的疑问,他得意地说:“我们这里面的奥妙多了去了,你看,后面8米可以给村民种上果树,在树下套种较矮喜阴的经济作物,以后还可以把这里围起来养殖鸡、鸭,这些收入也全部归村民所有,这下子村民增收又有了更多渠道!”
编辑:son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