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建设歧路:生态造势 地产造城

2011-09-16 09:19:02    作者:李泽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

     9月初,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该市《“十二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规划》,备受瞩目的门头沟生态城成为北京绿色建筑的试点。去年,门头沟区与远洋地产、中水集团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欲引进1500亿元投资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城。

  近年来,一个个生态城项目此起彼伏,同时规模越来越大:河南新田生态城、长沙生态城、山东黄河生态城、中国知青生态城等,已初步成形或正在开建;重庆两江生态城等项目正酝酿上马。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生态城建设却呈现另一张“脸谱”。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向记者表示,“尽管高层重视生态城,但在各地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生态的名义,进行着大量的房产开发。”

  以“生态”之名

  张昕竹说自己看过很多的生态城项目,但基本上都是打着“生态”这块牌子,与以往的房产开发别无二致。

  他向记者分析,一些地方政府想找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一些穷的地方,想通过加入“生态”这种元素实现突破。

  一个明显的佐证是位于河南荥阳的新田生态城,该生态城占地7平方公里,由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目标是打造成商贸、文教、娱乐设施配套齐全的城市。新田置业公司一位崔姓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态城项目现在还没有做,我们也没正式推,估计需要八到十年时间才能建成。”

  但记者了解到,围绕新田生态城的售房信息,已经铺天盖地。资料显示,这里将被建成2~3层低密度住宅、双拼、联排以及花园洋房。售房处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现在一期开发共有700套,年底开盘,价位与市场同类楼盘接近。她表示生态城已与一些高级酒店签约,这里还将建成生态商业区等。

  按照前述崔姓负责人的说法,新田生态城的生态规划还没有做。但即便如此,这丝毫没有影响这里以“生态”为噱头进行的楼盘销售。

  伴随着生态城的持续升温,对于生态城应该重房产还是重生态的追问同样没有停止,在专家看来,目前进行的生态城已经变了味。

  无“标准”之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龚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追根溯源,出现生态城变味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利益驱动,二是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生态城该建成什么样子。

  按照“生态城之父”埃罗·帕洛海莫的说法,生态城首先应该不污染环境;其次,节约地使用自然资源;另外,建筑必须要与自然相融合。对于理想的生态城,他认为 “应有一套崭新的交通系统,所需要的能源靠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燃料来提供。同时,所有的食物从附近就能获得;建筑都是节能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循环使用和可回收再利用的。”

  事实上,当“生态文明”被作为城市建设要求提出后,嗅觉灵敏的开发商往往将“生态”作为一种低价拿地的策略和吸引眼球的噱头,对于生态城市的理解,并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定义。

  社会对“生态城”的普遍理解仍只停留在“环保”、“节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等词汇上,至于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符合生态城要求,始终没有一个量化的衡量标准。

  这一现实状况造成了各地纷纷建生态城,各地又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想象去造“城”。譬如中新生态城强调其主要特点为绿色交通系统,直接饮用水、绿色建筑以及注重清洁能源。而崇明东滩生态城则主张碳排放量为零,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能源,打造自然循环系统等。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