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北部要建“森林氧吧”7年建完今年开工
中国风景园林网:9月6日,作为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首个签约项目,吉林省低碳产业园科技生态碳汇区开发建设项目正式落户长春高新区。
该项目是长春市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伊通河河道治理、伊通河流域低洼涝地及环境的综合整治为主线,建设以低碳、清洁、循环为特征、以低碳能源利用、低碳建筑为支撑的生态碳汇区,全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民生工程。
项目投资总额约68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15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位于长春高新区长东北核心区伊通河以东,绕城高速以西,南邻北湖湿地公园,北至黄家村,横跨哈大高铁及绕城高速公路。
什么是生态碳汇区?在长春北部造城市森林
高新区奋进乡一间村就在项目建设规划的范围之内。一间村村民纷纷在问,什么是生态碳汇区?
低碳产业园科技生态碳汇区开发建设项目负责人申立春给出了答案。
他说:“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指的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通过造林绿化、增加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吨,释放氧气1.62吨,生态碳汇区的主要使命,就是将长春市北部的这片土地改变成一片城市森林。
“从长春市总体的森林布局来看,北部缺少森林碳汇空间,北区属于西南季风气候,西风多,长春市大量的废气、污气都传播到这里来。而且,这片土地流淌着长春唯一的河流伊通河,且处于下游位置,河道上的垃圾、污淤也都流淌汇集到这。”申立春表示,项目与长东北城市生态湿地生态公园、万寿寺等旅游胜地相连,形成长东北核心区的“绿色屏障”和“绿肺”,“另外,该项目作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满足长春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改善伊通河水域环境,减少河流污染,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使伊通河成为天然氧吧和生态廊道,为公园、湿地及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态空间。”
污水、垃圾汇集、内涝不断、汛期严重、地势低洼——“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这是一间村村民对周围环境的评价,紧挨伊通河岸居住的管玉文老两口更是感触颇深。“我们这一年到头也呼吸不着新鲜空气,闻的味儿全是臭的。”65岁的管玉文说,“闻了几十年,总算快要到头了。”
申立春说,管玉文居住的这片土地,将来会建起高端住宅楼作为回迁住宅,“我们将完全改善原本农村吃井水、烧大炕的基础生活条件,改造自来水,建造污水处理厂,采取集中供热。建造住宅所用的材料将使用国家建设部提倡的新型低碳建材,墙体薄,承重轻,保温效果好。”
为当地居民带来什么?五大功能分区推动服务业
一间村有4600余名村民,人均耕地仅1.5亩,人多地少、耕种条件差,种地收入年人均只有2000多元,为了增加收入,村里的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
管玉文家有10口人,子女全都外出打工了,他和老伴耕种一亩薄地。管玉文说,村里这样的环境,想要挣钱,就只能到外面打工。
生态碳汇区项目在一间村开建后,留守村民的土地将全部被征收。
申立春说,生态碳汇区项目的建设,将为长东北地区提供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提供一个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优质生活社区,届时,服务业将在这里兴旺起来,被征收土地的村民可加入服务行业,增加收入。
中华养生谷、自由艺术村、关东民俗风情园、世界园林大观、活力运动公园……生态碳汇区以伊通河为生态发展轴线,自北向南展开五大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都有特色主题,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突出长春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将提升当地的服务业水平,使长东北核心区成为长东北开放开发的示范区。
不仅如此,项目的建设将优化该地区产业空间布局,形成窗口、前沿、腹地的有机联结、功能协调和有效互动的局面,促进长东北地区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项目什么时候能建成?7年建设完成今年一期开工
今年10月1日,低碳产业园科技生态碳汇区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将开始建设。现在,管玉文和邻居们的饭后家常里,生态碳汇区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
“到时候就能呼吸新鲜空气了!”“以前咱也不懂啥是环保啊,这碳汇区一建,我开始懂了,环保,就是低碳,就是绿色,咱们都得保护。”“伊通河水到时候也清了,咱们就能去河边散散步,看看风景了,不像现在,连开窗户都嫌臭。”
管玉文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时的伊通河是清的,但那种感觉已经消失很多年了,如果生态碳汇区建成,能让伊通河岸再充满绿色,那将是他最美丽的愿望。
申立春说,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2014年9月30日时建设完成,二期、三期项目也会加紧建设,到2018年,生态碳汇区全部市政设施、公园绿化、景观工程都将建设完成。
编辑:son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