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将建世界级竹类博物馆

2011-09-20 08:20:45         来源:重庆晨报     浏览次数:

  在中国,竹子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被赋予了谦虚、有气节、刚正不阿的风骨。在中国的南方,这种长满荒山野岭的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绿化环境,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现在还成了致富“大”产业,一年有13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

北碚世界竹文化博物馆即将建成

  在“森林重庆”大背景下,北碚将建设一座世界水准的竹类博物馆,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独具特色的竹海生态城、竹文化传播中心、竹科技研究重镇和竹产业枢纽。而这个竹文化博物馆的创立人就是何杰。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夫妻二人的故事。

  “中国是竹文明的国度,竹子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特性。”何杰说。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他和夫人从竹子与中国历史谈到竹子与精神文化,从竹子与中国诗画谈到竹子与中国园林。当然,绕不过的主题还是他们倾注了心血的竹产业,以及年底即将正式开馆的世界竹文化博物馆。他们希望将这个博物馆塑造成重庆的又一个文化品牌。

  为环保和农民增收

  放弃央视专心竹产业

  何杰出生于1967年,老家在四川省巴中,他如今已过不惑之年。

  他曾是一名作家,1985年获全国诗歌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加入了四川省作协。他先后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求学,并获得了文学和金融学双硕士、电影美学博士。

  2006年,时任中央电视台战略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从事国家传媒战略研究的何杰,做出了一个令大多数朋友都吃惊的决定———从中央电视台辞职,成立西南竹业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在老家巴中和当地农民搞竹产业合作社。

  “是环保和竹产业让我放弃央视工作的。”他说,自己很早就对环保问题感兴趣。

  何杰说,他在1996年编写了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本《地球家园》,这本书先后出版了四次,其中《大瀑布的葬礼》、《凯巴伯森林的鹿与狼》等五篇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说,我是中国最早从事环保教育的作家。”

  “真正对竹子产生兴趣,是在2003年非典期间。”何杰记得,他当时放假在家,从电视里看到台湾人用竹炭做口罩过滤空气中最微小的病毒。何杰上网查询发现竹炭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水污染……“竹子不仅可为全球15亿人提供生活资料,还是一个高速成长的绿色产业,目前已形成10多个产业分支,产业规模达到1300多亿,每年还在以100多亿的速度快速成长。竹子让上亿的中国南方农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何不自己做点既环保又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事情呢?”何杰联想到四川老家就有很多竹子荒在山头上。2003年10月,他在朋友介绍下认识了国际竹藤组织的傅金和博士,“参观中,我发现竹产品涉及工艺、食品、纺织、家具等多个领域,很多东西都闻所未闻。”何杰决心辞职专心从事他的“竹事业”。

编辑:glori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重庆大巴山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学专家日前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这也是城口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详细】

重庆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 “桃心”水坑

  位于重庆渝北区石船镇内的铜锣山国家矿山遗址公园,是当地政府将上世纪70年代采石留下的矿坑、悬崖绝壁打造而成的。【详细】

因建水电站这座古镇成了重庆最美古镇

  到重庆旅游,多半会去市区的磁器口古镇,这里还保留着重庆的老城风貌,每天游人如织。不过重庆最美的古镇可不在主城区,而是在距离重庆市区大约四个多小时车程的酉阳,乌江岸边有一座龚滩古镇。【详细】

重庆这些城市雕塑浓缩了历史和文化

  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的艺术名片,每座雕塑都被赋予该城市的文化寓意。在重庆,也有大量城市雕塑浓缩了重庆历史和文化,透过它们可以感受到重庆的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