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是要从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走渐进式、生态型、集约型、融合型、和谐型、多样型城镇化之路。其核心就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从1995年到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由29.04%提高到45.68%,13年提高16.6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远高于1978—1995年年均提高0.64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更高于改革开放以前年均提高0.28个百分点的平均水平。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预计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民要进入城市。如何使这些进城农民和谐地融入城市,切实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多建立在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这种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片面强调“土地城镇化”,对人口、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不重视。目前,全国共有上亿农民工在城镇工作,但他们却不能在城镇安家落户,难以共享城镇化的成果。二是忽视城镇资源配置效率,高度消耗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并大量排放“三废”。三是生产、生活和生态不协调,突出表现为城镇工业用地偏多、效率低下,居住、生活休闲和生态用地偏少。四是城乡分割,尤其在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长期实行城乡有别的隔离政策,严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和互动融合发展。五是城镇缺乏特色,没有把城镇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规划建设中,由此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显然,这种传统的城镇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2007年5月,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明确指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里所讲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并非是分割的,而是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中国走新型城镇化之路,也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过去的传统城镇化模式,也可能具有中国特色,但并非一定符合时代潮流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取的一些新型城镇化做法,未必都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把“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有限,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同时,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实现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脆弱、地区差异大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因此,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既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走高消耗、高排放、城乡分割、缺乏特色的传统城镇化老路,也不可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而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各地区实际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多元化、渐进式、集约型、和谐型、可持续的城镇化。它不仅要具有中国特色,而且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型城镇化,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传统的城镇化战略和模式的彻底扬弃。
编辑:joe
相关阅读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
河南省以载体建设拓展城镇化发展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努力打好“新型城镇化牌”,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详细】
专题丨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建?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