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坚持“两型”引领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湖南”,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株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建设绿色株洲的具体实践之中,展现了经济高效发展、城乡环境优美的新气象,积累了创新现代文明、推进科学跨越的新经验,获得了上级领导肯定和全体市民的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视察株洲时说,“工业城市如此重视绿化,株洲市民的幸福指数高。株洲的实践很有价值!”
紧扣“两型”目标,发展绿色经济
“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应有之义。作为湖南的工业城市和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我们始终按照“两型”的目标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绿色能源,夯实绿色发展的基础。在注重发挥水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力发电的同时,瞄准太阳能、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供应基地。一方面加快攸县煤电一体化、南车电机多兆瓦级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化扩改、洮水电站等在建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进大唐华银龙门核电及茶陵、炎陵、株洲县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同时,把节约资源能源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了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
拓展绿色产业,强化绿色发展的支撑。我们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主线,致力优化“三个结构”、推动“三个转变”,即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以科技创新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优化企业结构;推动产业经济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从“黑色”向“绿色”转变。坚持以大手笔描绘大蓝图,以大项目推进大发展,全力建设“五大百亿工程”,即:投资100亿元的神农城,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投资120亿元的湘江风光带,打造东方的“莱茵河”;投资150亿元的华强文化产业基地,打造湖南的动漫、创意、休闲文化产业基地;投资100亿元的职教城,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投资20亿美元的中国美旗集团物流项目,打造美旗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华中基地,构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这些项目,对于株洲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十一五”期间,全市GDP由521.6亿元增加到1274.8亿元,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而万元GDP能耗下降21.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0.8%,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
推广绿色技术,增强绿色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全力推进45个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按照“两改四提”的要求,把清水塘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点,即用现代园区理念改造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区内基础设施,提升企业工艺装备水平,提升区内物流组织水平,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材、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等技术和工艺100多项,有效节约了能源资源,也减少了污染。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紧密合作,企业资源节约的技术含量得到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仅2009-2010年全市获批与低碳技术有关的专利86件。2010年,全市已经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7家、省级技术中心17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围绕生态宜居,打造绿色环境
株洲作为重工业城市,环境污染一度较为严重,甚至进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是速度优先还是质量优先?我们认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然试点示范,就得脱胎换骨。进而坚定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摆上了突出的位置。
着力抓好环境整治。近年来,株洲以“蓝天碧水净土静音行动”和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强污染减排和污染防治。全力整治冶炼、化工、造纸、洗涤等污染行业,实行工业污染限期治理,建成了株冶集团、智成化工等一大批标志性环保项目,依法关停污染企业123家,城区累计拆除烟囱284根;推进企事业单位锅炉、窑炉煤改气工程、饮食行业油烟污染治理;实施城镇污水设施“三年全覆盖”行动,共新建7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与此同时,我们强化环境监管,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对重点排污企业和重点污染源设置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省、市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联网,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这些措施促进了全市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主要污染物大幅下降,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2010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100%。湘江株洲段水质保持Ⅲ类,连续4年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着力搞好生态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一方面开展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强化对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工矿生态环境修复;另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以城市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按照“人在林中、城在园中、路在景中”的目标,连续3年在城区大栽树、栽大树,扎实推进湘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三边”造林等项目建设,城镇绿化率达到5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5%,炎陵县入选“中国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市是发展的“载体”、民生的支撑、文明的象征。建设绿色株洲,就是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把城市建设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株洲突出“三抓”以提升城市品位:抓“四创”,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环境更美好;抓“四化”,即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工程,让城市形象更靓丽;抓“四管”,即实行行政管理、市场管理、经济管理、法律管理“四管”齐下,让城市管理更高效。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要求,打造以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市政、绿色空间为主体的绿色新城。株洲不仅摘掉了“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还成功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入选“201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创造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株洲经验”,吸引了全国地市以上的近200个考察团(组)到株洲学习考察。
营造社会氛围,倡扬绿色文明
建设绿色株洲的目标,既要净化自然环境,建设美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又要优化社会环境,建设良好的社会生态系统,在全面发展民生事业的同时,倡扬生态文明、绿色文明,构建绿色株洲的社会保障。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绿色观念。我们坚持以“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主题,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比如以“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了节能减排知识有奖竞猜、文艺演出、板报展出、万人签名、发放宣传资料、环保志愿者宣誓、授旗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坚持开展“玫瑰传香、满城答谢”、“无车日”和“环保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目前,全市绿色文明建设氛围浓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市民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支持面越来越广。
加强“两型”创建,倡导绿色生活。“两型社会”,不仅是一种经济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两型”创建工作,并已涵盖了机关、企业、学校、街道、村庄、家庭、社区、市场、门店、小城镇等十多个方面。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倡导低碳消费、“绿色出行”,尤其是政府出资建立了湖南首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把全民健身和低碳消费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加强机制创新,支撑绿色发展。建设绿色株洲,是“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要任务和要求。我们坚持以“两型”目标,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土地经营、城区建设、医药卫生、公立医院、户籍制度、财政、集体林权制度十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以凝聚绿色发展的合力;坚持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目标,把绿色发展的要求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列入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激发绿色发展的活力,旨在形成支撑株洲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
尹伟伦:湿地生态功能与宜居城市建设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发表题为《湿地生态功能与宜居城市建设》的主题演讲。他提出,要针对当前人类存在的问题加强生态环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