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台州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国内的宜居理念思想源于周代(中国园林、城市规划、道家思想的起源),汉代风水的发展、唐代山水文化的兴盛均为宜居理念在中国文化中的确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外的宜住理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近一百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就城市的“安居”、“人居”、“适居”等进行了多学科和多视角的研究,也提出了大量有益的建议。2004年岁末北京提出“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对中国城市化的本质回归,是以人为本观念在城市发展方面的科学体现。未来15年是中国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的时期。建设宜居城市将成为主导城市化的总纲,同时,中央也把建设宜居城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利器。“宜居城市”并非某个城市的专有或代名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目标。我们认为,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繁荣的城市经济是宜居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宜居的生态支撑,完善的物质保障与社会公共事业是宜居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谐的人文氛围是宜居城市的精神体现。《台州城市规划(2002—2020)》宣布了台州城市未来建设的定位: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内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巩固、提高浙江省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使台州市在21世纪发展成为一个繁荣、高效、文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
一、建设宜居城市的意义
建设宜居城市意义重大,因为宜居性始终是城市的目标和居民的诉求。具体而言,建设宜居城市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六个层次:
(一)哲学层次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从国家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策略和方针。建设宜居城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适宜人类居住,而是要走向“宜居+和谐”,即是适宜人类居住而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和谐的城市。这里既包含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互动,也包含了城市中不同来源、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经济层次
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有强大的城市经济作为后盾,因而宜居城市需要的是一种良性、高效、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比较符合宜居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要求。宜居城市建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以最少的能源、资源投入和最低限度的环境代价,为人类提供最充分、最有效的服务。
(三)文化层次
宜居城市同时也是承载社会文化的建筑空间,它除了向人们展示城市文化的多元共生、存异求同、聚集交汇、辐射周边、个体中心、契约社会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承担着弘扬先进城市文化精神,推进和谐城市建设的重任。从微观上讲,宜居城市的文化应该是多元的,它包含影响和制约城市文化形象与文化发展的制度元素、代表城市形象和展示城市审美情趣和个性的建筑元素、反映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养的市民元素、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物质设施载体的文化设施元素以及民族文化元素、生态文化元素、时尚文化元素、产业文化元素、文化名人元素等。
(四)社会层次
宜居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衡量尺度还有开放性、安全性和各阶层融合程度。一个宜居城市是开放的,不排斥外来的人和物,每个置身其中的个体都能感觉亲切、友好的氛围。安全性是宜居城市社会的基本要求,一个城市的社会风气良好,社会伦理道德合乎规范是城市安全性的前提。每个城市中都会因为不同经济、社会、政治背景而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在宜居城市中,这些阶层是融合的,在社会权利上没有所谓的弱势群体。
(五)环境层次
环境是发展的基础,环境也是生产力。城市应该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升华,从古至今,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在对城市形态的设计上从来都没有遗忘过对城市优美环境的追求。田园城市、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等等,无一不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下足了功夫。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们对良好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向往,体现了社会发展由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客观规律。宜居城市创造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城市环境,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科技、人文的空间优化组合,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现代化城市。
(六)规划层次
城市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物质形体空间及其形成运作机制的复合表现,宜居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决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设计、形体设计、空间设计等,而是针对人、自然、社会的适应性设计。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具有保护环境资源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城市观、整合环境的设计观、经营城市的法制观和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城市的规划设计的实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其中,计划的不确定性、开发商的多重性、管理控制的局部性以及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条件的变化,都会给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因此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同时也遵循整体性、延续性、多样性、可生长性、适宜性、弹性和多方参与的原则。
二、台州城市宜居性现状评价
“宜居城市”的提出为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目标和方向。然而“宜居城市”的排名总是伴随着争议和质疑。专家们的评选标准与调查问卷调查出的结论以及网民们的评选经常大相径庭。在网民的心目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是最快快乐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不是最快乐的城市。
任何宜居城市指标体系都是为城市政府提供依据和引导的。政府可以借此全面反思发展中的问题,寻找与“宜居城市”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来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政策。《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于2007年4月1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组织的评审验收。该标准是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不是强制性的行政技术标准。从目前的各种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该指标是较合理、可对照的评价指标。该标准总共分为七个评价部分,实行百分制,总分100分,分别为社会分明度(10分)、经济富裕度(10分)、环境优美度(30分)、资源承载度(10分)、生活便宜度(30分)、公共安全度(10分)以及综合评价否定条件。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且没有否定条件的城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课题组确认为“宜居城市”;60分≤宜居指数<8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确认为“较宜居城市”;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60分的城市,或宜居指数即累计得分≥80分,但有二项以上否定条件的城市,或60分≤宜居指数<80分,但有一项否定条件的城市,列为宜居预警城市。根据中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我们对台州宜居城市建设现状按照该标准做一简要评价:
(一)社会文明度:社会文明是百姓宜居的重要前提条件。该指标包含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公众参与四个方面。科学民主决策、政务公开、民主监督、行政效率、政府创新等方面台州得分良好;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大于0.3(0.3以下得满分),社会保障覆盖面(标准值100%得满分)还需要继续努力;社区文明方面得分良好;对于重大城市项目的公众参与度还需要加强。
(二)经济富裕度:经济富裕是宜居城市的基础条件,也是宜居城市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台州的的人均GDP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均已经达标,就业率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还有差距(就业率标准值96%得满分,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标准70%得满分)。
(三)环境优美度:生态环境恶化是当前我国城市中的突出问题。环境优美是城市是否宜居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08年,台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有354天(365天得满分)。台州工业污水处理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需要继续加强。
(四)资源承载度:城市资源量,决定一个城市的自然承载能力,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资源丰富,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也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其中水土资源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该标准的人均淡水资源总量、工业用水重复率、人均城市用地面积、食品供应安全性,总体台州可以达标。
(五)生活便宜度:生活方便、适宜是宜居城市最重要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台州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设施、教育文化设施、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方面总体可以达标。
(六)公共安全度:主要是生命线工程完好率、政府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该标准台州总体可以达标。
(七)综合评价否定条件:该项目四项指标分别是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高于全国、基尼系数大于0.6、近三年被评为年度十大污染城市和区域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台州的椒江区和路桥区内淡水资源短缺,河流水质堪忧。比如,金清河网:2008年劣ⅴ类水断面占75%(普遍劣于ⅳ类是否决条件),整个河网中95.4%的断面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主要污染因子为溶解氧、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等。
综上,台州城市宜居性当前大部分指标良好,但是也有不少方面需要继续努力。比如社会保障、就业率、以及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等,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业排污需要重点整治,尤其是市区内的河流水质情况堪忧,空气环境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台州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原则
宜居城市建设实践较早出现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不是一种运动或城市发展新阶段的标志,而是城市发展水平进入高质量阶段的一种必然。当前台州市仍然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工业化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台州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具体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应该把握。
(一)经济高效性原则
宜居城市的发展需要有经济发展作为动力。一要有强劲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要求;二要在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减少排放的同时,高效率地产出,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提升。因此,在当前这个阶段,处理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做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可以促进经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高效性。
(二)整体宜居性原则
宜居城市追求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环境,整体宜居性是其主要特征。建设宜居台州,必须从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多种角度来实现其宜居性,是要从全方位整体地实现其宜居性,而不只是满足其中一方面的要求。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即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城市的享有者。宜居城市建设就是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因此它的建设首先要满足人们不断增进的宜居需求,如安全、就业、健康、便捷等等。
(三)社会和谐性原则
宜居城市的社会必须是和谐的。宜居台州,应具有完善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文明的社会风气,人与人和谐相处。宜居的城市,不仅要尊重本土文化和地方精神,也要尊重与包容外来文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方便互相间的交流与融合。发达国家评出的宜居城市一般为中小城市,他们注重城市安全、医疗、教育和环境;而发展中国家评出的宜居城市通常为大城市,他们更重视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台州作为一个中等城市,城市安全、医疗、教育和环境、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都需要继续加强。
(四)发展持续性原则
宜居城市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宜居台州,应当节约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各类废弃物的产生,发展循环型经济。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取得生态系统的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和谐。
四、台州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途径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建设共同追求的目标,它是台州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实现城市现代化,首先就要把城市打造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成为人们居得下、居得好和居得乐的城市家园。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宜居台州。
(一)安全保障
纵观中外城市发展史,安全保障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首位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历史上,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城市安全的追求。宜居台州建设首先要确保台州成为一个安全的城市。安全城市是指在环境和生态、经济和社会、文化、人身健康、资源供给、政府绩效以及其他和城市安全相关的未知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与平衡协调状态,并具有对自然灾害、社会与经济异常、突发事件干扰良好抵御能力的城市。安全城市所应该提供给市民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这种保障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中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食品安全、城市社会安全、城市生产安全、城市经济安全等。
(二)集约发展
台州当前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正在从“粗放型城市”向“集约型城市”过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的,有关集约的提法较多,如集约经营、集约增长、集约型、集约化等。集约经营就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资金或劳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采取集约的方式发展工业,就是建立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以通过更新改造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而不是以通过基本建设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从经济发展的进程来说,往往是先有粗放经营,在受到资源约束,经济效益下降以后,再转入以科技投入为主的集约经营。集约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集约化的“约”是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获得可持续竞争的优势。
(三)生态环保
宜居城市建设在某些方面和生态城市建设有相似之处,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生态城市关注的中心是城市生态环境、生态安全、生态整合、生态文明等,宜居城市关注的是生态城市为基础的人居环境建设。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也是宜居城市追求的目标之一。生态健康是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共同的目标。从生态的角度讲,宜居城市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城市。在环境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在经济方面,除了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要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社会方面,公众包括居民、企业以及政府机构,要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绿色生活方式;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不仅要有环境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要有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要有一个相关的切实有效的行政与执法制度;在文化方面,形成有益于环境的价值观,并体现在居民和企业的行为中,形成宣传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四)生活便捷
宜居台州应该是一座便捷的城市。在物质生活已比较丰富的中后期工业社会中,人们对各种城市生活的便捷条件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充实的商品市场及服务、由优美的建筑和科学的城市规划等形成的良好城市外观、良好的学校等公共服务的完备、便捷的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等等都是便捷城市的具体体现。宜居城市中便捷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很重要。在便捷的城市中,中心区应该提供各种主要类型的城市活动,这些城市活动当然的包括生活、工作、游憩、交通。宜居城市除了要满足各城市阶层的多种生活方式的需要,还应该能够满足围绕这些生活方式的其它相关的需要,交通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城市有便捷的交通才能够使生活、工作、游憩有效衔接。
(五)网络发达
信息网络出现和普及给人们带来了更为便利的工作、学习、购物、交流的途径。宜居台州的信息网络应该是高度发达的,内部的交通通讯网络、对外联系网络等等都应该是完善的,或者至少应该朝着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的。从广义上讲,网络城市应该包括有形网络和无形网络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空间的基础设施,即有形的网络框架;另一方面是虚拟空间,是信息高速公路等通讯基础即隐形设施的网络框架。信息化网络将使城市人的工作、教育、生活、购物就医、娱乐等打破时空限制,并且更为高效和多样化。信息文明加强人与人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融,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信息网络能使人们能更方便地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社会将进一步走向公开化和民主化。网络城市是在未来信息文明时代形成的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追求目标之一。
(六)文化繁荣
21世纪的城市,不只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竞争、人文特色的竞争。独具个性特色的城市因其凝聚着地域文化传统的精华而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其发展才会有动力和后劲,才有可能朝着宜居城市的方向发展。宜居台州的文化特色应该充分体现山海文化所拥有的博大胸怀。宜居台州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新建筑和高楼大厦,最根本的要在于它的文化底蕴。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教育的个性和品味决定城市的个性和品味。如北京宏伟、上海新潮、大连浪漫、武汉大众、广州开放、西安古朴,每一个城市的发展,无不折射着它内在文化的迁续延绵。开发城市的文化底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台州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我们要以弘扬台州文化为主题,进一步挖掘台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并赋之以现代气息,以文化教育人、塑造人、吸引人。
(七)开放包容
所谓包容性,是指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满足感。在亚洲,新加坡、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们都是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上崛起,靠的是不是自然资源,而是自由制度和巨大的包容性。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汇在这里,大家都能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和谐相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一个城市包容性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先进于己的外来人和事物的吸收,更多的体现在对异于自身文化与生活习惯,甚至比自己落后的人和事物的接纳上。包容外来人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外部性,例如外来人口会挤占本地人的公共资源,会抬高本地人的生活成本,会增加本地人的就业压力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包容需要宽阔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但包容也并非是被动的无限接受,从根本上讲,它需要的是一种使外来文化与本土文明和谐共存,使负外部性降到最低的城市管理技巧和智慧。“开放包容”还应体现在台州市民的性格和情操方面。包容作为一种精神,就是要使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帮扶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使整个城市充满爱心,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市民建设城市、发展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城市前进的巨大群体力量。
(八)与时俱进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城市区位优势已逐渐淡化,代之的是知识基础上的新竞争。知识的无国界性、无限供应性和非独占性,又使这种竞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程度也更加激烈,迫使城市经济发展必须进行创新,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城市的创新尤为重要。创新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在此过程中,城市创新能力(即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一个城市能否与时俱进的主要影响因素。台州的与时俱进要求城市管理者树立知识经济的理念,具体战略措施如下:(1)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找准几个支撑国家创新战略的基点,作为创新的重点领域;(2)重视用制度创新引导企业等各类主体积极进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让每个人的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风气、文化、精神和行为都符合创新的要求,使各创新主体均树立起创新意识和自觉;(3)把品牌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坚持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支撑,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自主品牌发展道路;(4)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技术产权市场,做好与风险投资的衔接,为技术持有者和创业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为风险投资提供良好的技术评价服务和成熟的项目市场,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九)特色鲜明
所谓特色,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是指一事物所具有的突出的或独有的性质、特征。要体现台州城市特色需要把握特色所在、培育特色经济、打造特色景观、展示特色文化。把握台州特色,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城市的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历史传统、风俗民情及发展现状等一系列因素,以自然之势展开城市布局,以比较优势扩张自身功能,靠各方面的有机融合体现城市特色。因此,我们研究台州市今后的发展之路,一定要扬我特色之长,避我城市之短,不求大求全,但求好求特。培育特色经济是市场经济基础条件下一个城市加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产品的形象。因此,创立台州城市的形象产业、产品、绝非只有单纯的经济基础意义。打造特色景观就是把城市地域文化与自然灵气有机融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建造特色景观关键是敢于创新,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设计,使城市的街道建筑、文物古迹、园林绿化与广场空地和谐统一、交相呼应,沿街建筑景观尤其能显示城市特色,因为街道往往是人们对城市关注的焦点。因此,台州城市建设必须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高品味地建设沿街建筑物。应在扩大绿地和市民活动空间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艺术性,绿中现美,寓美于绿,给城市打上独特的自然标记。水体景观的设计要随形就势,为城市增添特有的诗情画意。今后的台州的城市建筑特别是在标志性建筑物上,要努力体现台州文化硬气、大气、灵气、和气的厚重内涵,在已有的较高起点上,再建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城市景观,为城市画龙点睛;在城市广场建设中,进一步集中反映台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通过特色景观的建设,使台州这颗滨海明珠在21世纪中国城市群中显现自己独特的魅力。(作者单位:中共台州市委党校、台州学院)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
罗华端:塑造宜居城市——新加坡的历程
新加坡今天享有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清洁的土地、高标准公共卫生,新加坡也是世界上最清洁宜居城市之一。不过早期新加坡的情况并非如此【详细】
锐评:宜居城市应该有大树扎根的空间
27日夜间,不少地方遭遇了疾风骤雨。在齐鲁晚报的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上,很多壹粉晒出了自己所在城市大树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个别倒下的大树,砸到了停放在路边的车,即便没有诸如此类的经济损失,看到生长了多年的大树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