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城映三峡——宜昌创“国家森林城市”

2011-11-14 09:58:49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浏览次数:

       半城树木半城楼,满城绿色满眼春。时值初冬,位于三峡之首、长江之畔的湖北宜昌却显得更加青翠。大街小巷,满眼皆绿。在青山绿水、人景益彰的画卷中,老人闲庭信步,孩子嬉戏玩耍。走在这座绿色之城,仿佛能聆听到这座约400万人口的城市迈向"国家森林城市"目标的铿锵脚步。

  长江之畔竖起一道"绿篱笆"

  在三峡坝上库首秭归县,近万亩刺槐和紫穗槐组成的"绿篱笆"矗立在江边。当地一位姓向的57岁老农告诉记者:"过去一下雨,山坡上就冲出一条条深沟。栽上树木后,再大的暴雨也不怕,真是给长江扎上了一道'绿篱笆',保了三峡库区一库清水。"

  由于地处三峡坝区和三峡库区接合部,宜昌把打造库区天然生态屏障摆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位置。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宜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幅下降,境内长江输沙量下降约80%,构筑起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屏障。

  而宜昌市建设"森林城市"的努力远不止于此。

  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在解读宜昌总体规划时说,从"世界水电绿都"到"峡江森林名城",无不渗透着"生态立市"的发展理念。

  有这样一个故事:位于城区中心的一个湖心小岛的河心公园,曾被多个房地产老板相中。但当地政府不为所动,投资3000万元植树种草,绿化美化,为市民增添了又一个享受自然的好去处。

  近年来,宜昌不惜重金,先后投入60多亿元,实施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对城市30多条主次干道实施提档升级综合改造。一大批公园游园纷纷落成。一副人与自然相和谐、高楼与森林相融合、文化与风景相映衬的优美画卷正在长江之畔悄然延伸。

  在森林城市建设上,宜昌市委市政府交出"答卷"是:森林覆盖率达58%,城区绿化覆盖率约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多平方米,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0天。宜昌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

  城在林中,人在城中。"天天生活在天然氧吧里,感觉很好。"在宜昌城区开了10多年的士的王师傅所说的感受,透出了当地人几分自豪。

  山区兴林为农民送上"金饭碗"

  绿色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生产力。

  在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雷家畈村,随处可见绿树掩映的一幢幢粉墙黛瓦、结构精美的农家"别墅"。正在柑橘园里忙碌的村民李国凤一脸喜悦地说:"靠着柑橘和猕猴桃这些'金果果',我们农民用上了网络、烧上了沼气、洗上了淋浴、开上了小车。"

  过去,雷家畈村可是穷得"鬼不生蛋"的小山村。近年,村里发展了经济林,建起了4500多亩柑桔和750多亩猕猴桃基地,村民人平年收入节节攀高,今年预计可达8600多元。

  如何在生态保护中改善民生,让山区农民摘掉贫穷的"帽子"?宜昌市长李乐成深有体会地说:"潜力在山,出路在林,示范效应至关重要"。

  2009年,国家贫困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建成了年出圃1000万株的油茶种苗繁育示范基地,目前油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等大中城市,出现在沃尔玛等数十家国际卖场的500多家门店,带动18000户以上农民稳定增收。

  建基地,上规模,成板块。宜昌走出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林业产业发展新路。据统计,宜昌千亩以上的林业产业基地达到220个,500亩以上的基地达330多个。兴山核桃、五峰茶叶、秭归柑橘、长阳油茶等一批林业特色产业大县迅速崛起。"土老憨"林产品、"采花毛尖"及"萧氏茶"茶叶成了响当当的"中国驰名商标"。

  此外,宜昌还推广了林药、林菌、林菜、林牧、林禽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林下种养规模达到75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40亿元,促进林农增收10亿元。

  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让广大林农从森林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实惠。兴山县黄粮镇界牌垭村6组村民毛红艳喜滋滋的说,"今年在核桃林下套种了菊花,每亩能赚3000多元"。

  全民参与擦亮城市"绿色"名片

  "欢迎你游览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每天,宜昌城区上万车辆出租车都用这句话问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宜昌是"水电之都",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创建森林城市,保护青山绿水,无疑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城市形象的一扇重要窗口。

  宜昌市委副书记李亚隆说:"森林城市不是简单地把树木栽到城市里,更重要的提供市民参与程度,让森林在市民心中'扎根'。"

  今年9月,宜昌决定命名橘树、栾树为市树,命名宜昌百合、腊梅为市花。开展市树市花推选活动时,数以万计的干部、职工、专家、学者、市民及林农,通过各种方式推荐自己心中的最爱。一封封信件,一条条短信,表达出当地人对爱绿护绿的追求与豪情。

  近两年,宜昌相继公开出版发行了《中国长江三峡植物大全》、《中国长江三峡动物大全》、《长江三峡地区珍稀濒危特有植物图谱》、《古树传奇》等一批在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林业生态保护及成果专著。

  而成果的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过程,正是向百姓宣传、传输生态文化的过程,唤醒的是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枝江、宜都沿江滩涂生长的大面积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是市民发现并报告给林业部门请来专家鉴定的,一举打破了该植物只生在长江三峡的学术界定。

  据宜昌市林业局长熊长权介绍,近年来宜昌先后派1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走村入组,开展"林业科普进万家"活动,技术示范培训1500场次、讲座480期次,累计培训近10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册,为兴林创森、林农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宜昌还相继举办中国兰文化高层论坛、"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现代林业"研讨会、"生态健康院士论坛"、"宜昌三峡林业博览会"等盛会,扩大了创建森林城市的影响,丰富了生态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态。

  生态文化彰显着生态文明。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加入到义务植树的行列,2700多株古树名木已被市民挂牌认养,"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生态村庄"雨后春笋般迅猛涌现和崛起……

  千畴绿色万轴画,远近高低各不同。"感受三峡大坝雄伟神奇的同时,让人难忘宜昌的天蓝、山绿、水清、景美。"有外地游客如此感叹。

  如今,宜昌人与自己休养生息的城市一起,正张开臂膀,拥抱森林,拥抱绿色,跨越在长江三峡之上。 

编辑:hong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树种选择将影响生态效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有着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随着全国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多个区域的森林城市群计划都已出炉,这意味着更大范围、更大尺度的城市绿化行动将要施行。【详细】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树种选择将影响生态效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有着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随着全国建设国家森林城市步伐的加快,多个区域的森林城市群计划都已出炉,这意味着更大范围、更大尺度的城市绿化行动将要施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