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紧“印制”生物多样性“名片”
领导者说
“云南要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突出抓好滇池等水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云南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最大优势。”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指出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建立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生态观,扭转重经济指标、轻生态环境指标的倾向,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
——2008年11月,习近平副主席到云南视察时提出
与南美的亚马逊和印尼的婆罗洲相比,云南的植物数量没那么多,但从植被多样性上讲,云南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但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脆弱的生态系统,直接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幸好,这几年来,从政府到民间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日渐增长。“云南要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好的地区。”以《丽江宣言》和《腾冲纲领》为标志,云南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科技支撑、企业支持、社会参与,抢占生物多样性保护制高点的格局。云南省更是决定把生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来打造。
现在,云南正在加紧印制“生物多样性”这张名片。记者了解到的最近消息是,省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成初稿;《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编制完成初稿;将用于投入实际生产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手段,也已进行了演示。
今天,本报从历史、地理、科技手段、政策法规等多个角度,讲述这些年来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期呼吁大家更加关注和我们生活一起的其它物种。
A “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人类在地球蛮荒的原野诞生,自然的演化就烙上了人类活动的印记。原始文明,先民对大自然顶礼膜拜,人类屈服于宇宙的神奇威力。农业文明,随着智力的发育和对宇宙认知的增加,人类在敬畏自然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进入工业文明,人定胜天的骄傲心态侵蚀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开始无穷无尽地向自然索取资源,肆无忌惮地向大地倾倒垃圾。人类违背自然的行为,使大自然一次次遭受剧烈的创伤,也一次次向人类实施无情的报复。事实告诉我们,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自秦光荣《感悟造化天道涤荡尘世心灵——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实施3周年而作》
令人忧心的“物种灭绝”
正在热映的《猿族崛起》,主题带有明确的警世性质——人类疯狂的野心所产生的恶果。人类无法尊重和自己同样生活正在一起的其他物种,影片设置中让人类遭遇了报复。
本篇报道要讲述一个关于物种的话题,让我们先从令人忧心的“物种灭绝”开始讲起。
从地质史的角度来看,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起码经历了过5次显著的物种大灭绝。更加糟糕的消息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灾难带给物种的灭绝速度快了千倍。”有学者认为地球正在经历第6次生物大灭绝。
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自然》(Nature)曾2004年1月8日出版的当期刊物中,公布了一个“令人恐怖的”研究成果:到2050年,受全球变暖趋势影响,占陆地生物物种15%至37%,至少上百万物种将灭绝。这一研究结果,是来自世界各地的19名科学家,耗时两年调查范围涵盖了地球20%的陆地面积后得出的。“我们谈的不是一两个物种的偶然灭绝,而是125万个物种。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我们发现了我们所不希望的结果。”调查结果发表后,研究小组的发起人、英国利兹大学的生态学家克利斯·托马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记者请教中国地质调查局的胡世学博士得知,科技学广泛接受的统计是,自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如陨石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
“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全世界有多少个物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6月16日公布的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在生存状况已知的59508种生物之中,有19265种濒临灭绝,占总数的32.4%。今年列出的濒危物种与去年相比,尚未获得相关数据的物种达到了8996种。
地球环境形势为何如此严峻?常见诸报端的5点原因是:第一,生存环境的丧失或破碎化;第二,外来物种的入侵;第三,环境污染;第四,人口爆炸;第五,过度利用。
“人类会不会成为化石?这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选择。倘若对地球环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做到持续重视,后果还真不好说。”胡世学博士接受云信记者采访时认为,他倾向于赞同“我们正在经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观点。
人类对自然的索取难以做到节制,致使生态系统遭遇重创。事实上,人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欣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生物。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和工业原料。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面貌,一方面为人类生存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改变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趋于灭绝。
B 地理条件带给云南丰富物种
“云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禀赋,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为保护好生态环境,云南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为之努力探寻着,也在积极行动着。”
——秦光荣《感悟造化天道 涤荡尘世心灵》
云南的种子太多了
“种子太多了,我几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每一样我都想要,但又太多了……如果一切顺利,我可以为过去这些年的努力画上圆满句号了。”福雷斯特在最后一份家书中描述了他在云南采集植物标本的感受。
1904年,爱丁堡植物园的职员福雷斯特(GeorgeoForest)接手一项任务,到中国收集杜鹃花灯花卉的种苗和植物标本。差不多28年中,福雷斯特先后7次来云南,雇佣了当地人为他在云南西北部进行了长期的收集,甚至在丽江城北20公里的一个少数名族村寨设立了一个长久驻点。直到1932年3月,福雷斯特死于心脏病。
云南的物种不单吸引了福雷斯特,1868年和1875年,英国博物学家安德森两次到高黎贡山采集鸟类、两栖类及鱼类标本。1895年,法国博物学家叔里欧,到滇西采集植物标本。
地理条件带来动植物资源
云南的物种为什么会无比丰富?以至于吸引了他们从万里之外来采集标本。今年11月4日,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沈立新副院长接受了云信记者专访。
“主要是地理条件,带给云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沈立新副院长认为,要了解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必须先了解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
云南的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北面是亚洲大陆,南面则是东南亚半岛,北回归线横贯滇南地区。云南受到了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气候类型来看,云南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气候类型。”沈立新介绍,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此外,从云南地势来看,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总的来说,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山、山原、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
“云南是全球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亚马逊流域也是,但是这两者之间还不太一样。”沈立新给记者分析说,亚马逊流域适合植物生长,有浩瀚无际的原始森林,各种植物两万余种,盛产优质木材,并被誉为“地球之肺”。
云南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种群小、数量少。这主要是由于云南自然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使得相对一致的生境范围都不大,但同一区域不同生境类型之间差异较大,十分有利于物种分化和新种的形成,而不利于种群的扩散和发展。
“云南的自然地理条件是,跨越了热带、温带、滇西北的寒带物种都有,还有”立体气候“的特点。这些与亚马逊流域不一样。”沈立新介绍。
云南濒危树种搭乘“天宫”升空
云南生物多样性是丰富性,云南各类物种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以上。“它是丰富的、独特的、脆弱的,这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显著的特点。”沈立新告诉云信记者,在独特性方面,云南拥有一批物种孑遗种、独特种和古老种。在西畴县仅有的7棵桦盖木,滇金丝猴仅次于大熊猫的珍稀物种。
“7棵桦盖木分布不超过一平方公里,这些物种的价值很高,原因是珍稀濒危,这些小小物种,一旦受到了外来的破坏,修一条路什么的,很可能就完全消失了。”沈立新介绍,其脆弱性,则是因为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环境,导致云南物种多,但种群稀、数量少,分布区域小,生态适应能力低,对外界干扰非常敏感,遇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很容易陷入濒危境地甚至灭绝。
还有一条关于濒危物种的新闻是,不久前,今年9月29日晚上,云南的濒危树种大树杜鹃和望天搭乘“天宫一号”成功升空。大树杜鹃应该算是云南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珍稀植物。大树杜鹃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植物类型。1919年,科考人员在云南腾冲县境内的高黎贡山,海拔2100—2400米的原始森林中首次发现大树杜鹃,当时这株大树杜鹃年龄已超过280岁,树高达25米。
另外“望天树”也去了太空。1975年,由中国云南省林业考察队,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发现。望天树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一般高达60多米,胸径100厘米左右,最粗的可达300厘米。望天树一般生长在海拔700—1000米的沟谷雨林及山地雨林中,形成独立的群落类型,展示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学术界把它视为热带雨林的标志树种。
C 像GDP指标那样 重视生物多样性指标
“就地保护”既保护了生活环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还维持了坐在区域生态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物种内遗传变异度。
《自然保护区条例》施行
1994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施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里,“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核心区外围可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
“条例还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周汝良介绍,因科学研究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的,应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领导者说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要转变保护方式,从单纯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开放式保护转变。
——2010年5月26日,秦光荣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义不容辞
E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不仅仅是云南的事情
“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滇池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云南率先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以前,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很多是停留在口号上。比如说,你要做保护起码应该有个规划。”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副所长沈立新说,直到今年,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的初稿才完成。幸喜的是,普洱作为云南的地州层面,率先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规划。
对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性科学研究外,需要在法律、法规领域上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这方面的情况,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是空白,需要进行弥补。记者了解到,目前《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编制也在进行,初稿已经提出了。“这在全国范围来看,云南是率先来开展这项工作的。”沈立新介绍。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是责任,也是实现云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积极响应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和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启动实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云南行动腾冲纲领》,要进一步叫响云南是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云南是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好的地区、云南是中国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度最高的地区,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开创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局面。
资金的投入,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个好消息。“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投入渠道,从财政、税收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的平台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去年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会议”上,投入资金保护广泛受到重视。
另外,“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离不开公众广泛参与。”这意味着,云南还将建立更加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在滇西北、滇西南9个州(市)各建立一个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免费对公众开放。积极引导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的优势。
记者了解到,在“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建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开发和利用,建立完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专家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机制。
编辑:gloria
相关阅读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云南:设立鲜切花高铁快运物流园区
云南是亚洲鲜切花交易中心,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非洲的肯尼亚并称【详细】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