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面积住宅设计应借鉴日本经验
保障房是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如何设计和建设是全行业最关注的问题。日本小面积住宅对我国保障房建设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首先,小面积住宅的套型面积和开间、进深设计,在日本公团住宅中有不少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在这方面,国内长期存在一味求大、求洋、求面子的消费倾向,浮夸、表象化的设计作风一直困扰了我们很多年。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日本,多数套型使用面积都在90平方米以下,包括3居室套型的套内面积也基本上在80平方米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为争取较高的容积率以节约用地,日本住宅的套型大多采用进深大、总面宽小的平面布局。较大3居室面宽为8米左右,而进深则在11~13米之间,1居室或2居室的总面宽一般在4.5~6.6米。
其次,在平面布局上,日本的集合住宅最常见的是外廊内廊式住栋,居室内的隔墙采用轻质装配显得十分灵活自如。套型结构大体是通道位于中间,卧室靠近住宅入口玄关附近,并不强求南向;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厨房不要求必须对外开窗(日式餐饮清淡);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厨房共同构成公共空间;和室(榻榻米)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用推拉门加以分隔,完全可以打开摘走,其空间和起居室连通扩大了空间又能分时使用。一些房间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
最后,相对于国内住宅,日本住宅在套型的功能分区上有三个特色:一是厨房位于套型中部,采用开敞或半开敞式,这是因为日本人在饮食上少油烟,不必对外开窗。二是卫生间在日本被细分为洗浴、洗面、如厕三个独立的功能空间,使居住者既拥有完整的卫浴功能,又可多种功能同时使用而互不干扰,在总面积较大、使用方便舒适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再安排另一个卫生间。三是住宅多采用框架结构,室内较少承重墙,轻质的隔墙、推拉门与壁柜等储藏空间结合设置,灵活且能充分利用空间,能够从不同角度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发展小面积住宅对我国保障房建设长期具有重大意义。
就人的心理特征和人体工学而言,居住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空间会有空旷感而缺乏氛围;有一种冷漠感而显得压抑。我们常说的“大而无当”就是描述那种空间利用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和累赘。盲目求大的做法是一种长期经历苦日子之后的虚荣表现,是暴发户的心态。对普通居住者来说,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场所大小是有限的,只有适合才是最好。
小面积住宅不仅是人的正常行为所需,也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特征所决定了的。不过,很多富裕国家也都在提倡小户型,应当和勤勉这样一种文化的传承有关。保障房也不只面向低收入群体。应当通过不同的比例,对不同的收入群体给予帮助,同样发挥住房保障的作用。
住宅本就面对大众,量大面广,要耗费大量国家资源和社会财富,涉及到社会每个人,因此需要精细、需要定制化、需要多次性的重复。因为量大就特别讲究经济和效率。因为是为“人”所用,又应当是个性的、多样的。
日本公团集合住宅的发展具备以上所有特性,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年我们把求大、求个性的虚荣心强调到不切实际的地步:由狭小、简陋的住宅一下变得一定和世界相比,把本应当注重发展标准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研究撂倒了一边,把资源、效率和社会影响力不当回事。小面积小户型的提倡可使我们重新找回自我。只有重新研究和大力发展产业化、定制化、模数化,才能如日本公团集合住宅一样具备舒适、高档和功效,才能使以保障房为重点的住宅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真正动力。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常薇代表:保障房建设规划应先行
全国人大代表、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常薇多年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我们尽可能选址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区域来建设保障性住房,让保障房不仅是居住保障,更是居者享受便利医疗、教育等优质城市公共服务的保障。”【详细】
河北明年保障房建设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河北2014年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将开工20万套、竣工20万套、分配18万套,并规定保障房建设与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相结合,要求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他设区市和省直管县至少要有40%的保障性住房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详细】
陕西省规定申请园林城市须保障房入住率≥95%
保障性住房入住率不低于95%,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不低于100%……日前,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为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我省将从今年起开展全省生态园林城市(县城)创建工作,申报城市需满足上述要求。【详细】
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决定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