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为何少绿化?

2011-11-24 09:29:49         来源:北京晨报     浏览次数:

      老北京是历史名城,可绿化状况的资料却很难找到,新中国成立时,北京绿化率仅有1.5%,令人奇怪:我们有深厚的天人合一的传统,为何在保护生态资源方面,却做得如此之差?

  这其中有四个原因:

  首先,古代生产力有限,很少出现大规模破坏环境的事情,故政府很少关注这方面的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第二,北京的绿化,许多属于皇家园林、私家花园,但到清末,社会迅速贫困化,皇家园林成了无主之地,被大量垦殖破坏,私家花园也多荒废。

  第三,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的近百年间,社会动荡,为躲避战火,人口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人口过载,生态压力剧增。

  最后,几任政府的错误举措,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提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14年,农商部出台了相关法律,1915年,正式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改为3月12日)。然而,只有上层建筑,没有操作抓手,根本无法落实。从清末起开始在北京种植行道树,可忙了几十年,居然只种了1.45万株,实在少得可怜。

  抗战时期北京沦陷,日军一度推行绿化,可到1944年战事吃紧,又大搞“献木”,用来修碉堡,给北京绿化带来了严重破坏。解放前,国民党军队在东单附近修建临时机场,竟将天坛外坛古树砍伐一空,许多历史名树亦无法幸免。

  城区内如此,城区外更糟。北京周边多山,本是林木茂密所在,但明末玉米大量引种中国,它能耐山地寒冷气候,农民上山刀耕火种,无人过问。北京气候偏寒,降水不多,森林生态系统本来就较南方脆弱,经此一厄,损毁严重。

  那么,为什么当时人对此关注甚少,以至于很少留下相关记载呢?

  因为前人对生态变化没有精确观察,只有感性认识,而破坏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往往几十年后才能看到恶果,一代人去世了,在他们眼中,环境只有微小改变,他们自然不屑记录,这样一代代积累下来,人们身处在灾难中而不自知。此外,北京绿化虽差,四合院向来有种树的习惯,而传统调查时,往往遗漏此项,甚至不统计。身边就有树,小环境还是不错的,所以大家对环境变化也没什么怨言。

  从历史上看,皇家相当重视绿化,明代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不仅在各坛庙广植松柏,还在昌平建有“松园”,清代近郊许多荒山被封,以防止人们破坏。可这种靠权力强制维护的绿化并不牢靠,随着权力变迁,珍藏的那些绿化带遭遇“公地危机”,很快被破坏殆尽。

  保护环境,关键还是要靠全民意识的提升,今天,北京绿化率已超过50%,是全国最好的城市,这值得每个北京人骄傲。

 

编辑:hong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未来10年 河南规划造林2252万亩

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办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评审会,经过审阅、质询和讨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仑、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该《规划》。【详细】

重庆丰都:47公里长江两岸实现绿化全覆盖

“现在的长江丰都段两岸,都被郁郁葱葱的林木覆盖了,看不到一块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说起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变化,丰都县林业局产业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几年,丰都补“天窗”、接“断带”,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并重,县境内47公里长江两岸基本实现绿化全覆盖,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8%。【详细】

山东11市入选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绿化各有高招

记者从山东省林业厅获悉,山东省日照市、莱芜市获新一批“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截至目前,全国共计137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