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访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长王继华
强化产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访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王继华 解读鲜花产业链
花卉作为我国极具前景的朝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国花卉大省云南的种植面积、花卉总产值、出口总额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这些成绩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未来世界花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上。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作为公益性研究机构,紧紧围绕花卉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关键技术需求,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重的方针,重点攻克育种技术、花卉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科技和机制的不断创新。
目前我国花卉产业仍处于发育阶段,质量和效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面临品种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大部分种类都是“舶来品”,花卉种类处于“无根”状态。针对我国花卉产业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所长王继华认为,我国花卉贸易仍然是终端产品的简单买卖关系,同质化竞争严重,花卉企业经营困难,龙头带动作用薄弱,尚未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升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育种水平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设施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应用型技术研发重视不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匹配度不高,许多研究成为‘阳春白雪’;流通体系不健全,花卉物流配套技术研发迟缓;产业扶持政策不到位,研发经费缺乏持续支持,难以满足科技发展需求。
近年来科研院校与企业合作紧密,实现优势互补,王继华向记者分享了他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感触。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必然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科企‘共建共享’模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花卉所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零专利费’
为核心的‘共享模式’,实现成果无障碍转化,让科研果实直接惠及企业和花农,已先后与15家企业签订繁殖许可合同,建立‘共享模式’,成功转让花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和发明专利。为保障技术成果全面推广,实现产品标准化,研制各类配套标准和检测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人才是推动花卉产业进步的关键,针对目前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王继华表示,科研院校要靠事业留住人才。以人为本,新进人员自主选择研究领域和方向;搭建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产学研基础保障;建立灵活有效的绩效机制,激励创新活动。
关于国外成功经验的借鉴应用问题,王继华介绍,荷兰花卉产业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结合得十分紧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和科研体系高效运作,其核心是注重实用,科研、推广与生产、市场高度结合;其次,重视花卉资源的收集和新品种选育。成立专业花卉育种公司广泛收集花卉资源,通过遗传改良,每年都推出大量花卉新品种,这也是荷兰花卉产业永葆青春的关键。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花卉的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花卉环保生产最初起于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MPS环境认证体系已成为一种国际通行的花卉认证形式,科技创新也随这一目标转变,如绿色育种、环保种植技术等。
“十二五”是云南花卉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花卉产业进入全面升级阶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夯实产业基础、促进科研创新并促使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云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此王继华表示:“重点是强化科技引领支撑,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推进科技进步,加强对花卉实用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示范和推广,重点集成和优化栽培、种苗快繁、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等生产技术规程,形成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快制定和出台花卉环保生产标准,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花卉环保生产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逐步实现花卉绿色环保生产;二是加强自主研发,通过整合全省花卉科研力量,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品种自主研发创新步伐,使花卉种质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促使种植技术、繁育技术、检疫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实用技术并申报技术专利。”
编辑: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