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江门保护绿水青山 建设生态侨乡

2011-11-30 09:46:59         来源:江门日报     浏览次数: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江门已成宜居之城。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 摄

  战略回眸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环境优市战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侨乡。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加强治污保洁工作,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依法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抓好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强对西江、潭江等重点河段、重要河涌以及新会、台山近岸海域环境、海洋生态的综合整治和保护,加强对银洲湖湿地生态,白水带、大西坑、圭峰山、古兜山、北峰山、七星坑等森林生态的保护。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有“珠三角不可多见绿洲”之称的江门,全力推进绿色经济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宜居”、“绿色经济”等成了江门近年来最热门的词汇。

  2007年以来,在规划环评和产业入园政策指引下,我市一个个资源集约化、产业集群化、治理集中化的产业园区列兵排阵。2009年1月,占地5000亩的台山广海皮革基地通过省环保厅验收,成为广东省惟一的皮革定点生产基地;2010年4月,废水处理总设计规模达3万吨/日的崖门定点电镀工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在银州湖纸业基地,维达纸业、华泰纸业等知名造纸企业环绕在双水发电厂周围。纸业基地充分利用发电与造纸的相关性,实现“四联供、三集中”(即集中供热、供电、供冷、供水,集中治污、集中物流、集中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循环经济链条,可为企业节省20%成本,每年还可利用废纸380万吨,节约木材约1600万立方米,回用浆渣约110万吨。

  2007年以来,我市环保部门坚决贯彻“四个不批、三个严格”精神,认真做好环评工作,对没有完成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绝不受理。此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约8000个,否决、劝退高能耗、重污染和不符合产业政策建设项目100多个。“守得云开见月明”。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核电站项目已经在江门市开工,加上已投产的台山电厂和正在兴建的川岛风电场等大型能源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江门市正逐步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基地。以此为契机,江门市从“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循环经济”四大优势产业领域切入,并获得快速发展,南车制造项目、台山富华重工等一个个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拔地而起,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协调发展。

  江门拥有众多靓丽的城市名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既得益于我市优越的自然条件,更离不开江门人多年来为环境保护做出的不懈努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后,这种对生态宜居城市的打造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其他城市受困于城市环境的污染时,江门适宜居住的特征越发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全市空气质量及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境内西江、潭江两大江河干流水质常年控制在Ⅱ类—Ⅲ类标准。良好的环境有赖于环境工程的坚实保障。2010年,江门市首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再次选择了文昌沙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工程总投资4.1亿元,污水处理能力达15万吨/日,配套建设截污管网23公里。目前,二期工程已进入调试阶段,正式运行后将极大地改善市区天沙河、江门河水质。在完善市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江门市加快各县(市)及村(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各级财政克服困难,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台山市台城污水处理厂、开平市迳头污水处理厂、新会东郊污水处理厂二期、鹤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恩平污水处理厂和江海污水处理厂(首期)等工程。目前,全市县级以上城区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市14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或试运行。

  在加快污染防治的同时,江门市大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2007年以来,全市共创建了两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示范村、1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以及一大批省级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新建了台山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省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

  绿道网络

  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要求,3、6号绿道途经江门,共216公里,连接四市三区城乡及各个风景旅游资源的节点。而按照江门市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江门市区域绿道(省立)建设。目前,我市绿道建设已全面提速,城市绿道网络渐现。据市绿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市新建和利用原有城市绿道约170公里,完成比例约为75%,新增绿化约70.5公里。同时,由于江门的绿道规划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要求,除了在绿道沿线展现江门的自然风光外,江门的侨乡文化味同样能在绿道沿线逐一觅得,提升和突显了江门侨乡的人文特色。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曾对江门绿道建设做出的评价:“江门绿道建设的条件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是最好的,优势得天独厚。”

  宜居城市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包括我市在内的不少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跨入了“社区时代”。社区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也体现了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宜居社区已成为宜居城市的基础,宜居城市是宜居社区的集合。换言之,要建设宜居城市,必须首先建好宜居社区。根据《广东省宜居社区考核指导指标》,一个社区是否宜居主要从社区规划建设、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治安消防、物业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考量。在省住建厅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的专家考评中,我市共有24个社区被授予“2010年广东省宜居社区”称号,约占全省总数(344个)的7.0%,获评社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幸福江门

  《瞭望东方周刊》今年专门针对珠三角区域城市幸福感进行的调查显示,江门是最宜居的城市。调查中,在回答“当您现在想到您的生活时,您的开心程度是几?”这个问题时,江门得分最高,幸福度为5.3分。此外,在人情味、房价、物价、文明程度等幸福城市评价指标方面,江门的得分均靠前。在生活环境舒适度方面,江门以气候舒适、环境宜人和治安良好而得分较高。

 

编辑:hong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